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感觉最舒适通气压力水平时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患者感觉“最舒适”的IPAP为(1311±289)cmH2O,EPAP为(433±050)cmH2O。(2)与自主呼吸(SB)相比,NIPPV时的潮气量(VT)从050L升到057L(P<005),分钟通气量(VE)从1013L上升到1286L(P<001);(3)与SB相比,NIPPV时的跨膈压(Pdi)、压力时间乘积(PTP)和患者吸气做功均明显减少,分别减少74%、78%和73%(P<001)。(4)NIPPV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中采用适应性逐渐增加吸气压力,寻找患者感觉舒适的最高压力的方法设定吸气压力水平,可减轻患者的呼吸肌肉负担,改善患者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对17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应用NIPPV治疗,分别在低吸气压力支持(IPAP)、“最舒适”IPAP和高IPAP三个压力水平通气15分钟以上,比较不同压力水平下患者呼吸做功的改变。结果:自主呼吸相比,NIPPV增加分钟通气量(VE)的同时,总的呼吸做功(Wtot)明显增加(P〈0.05),而吸气肌做功占总吸气做功百分比(Wi,p/Wi)明显减少(P〈0.05),最舒适IPAP为13.11±2.8cmH2O,呼气压力支持(EPAP)为4.33±0.50cmH2O;在最舒适IPAP时,Wi,p/Wi降低到基础值的(15±14)%。结论:MPPV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吸气肌肉做功。吸气肌做功减少的比例与IPAP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与辅助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时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压力支持通气(PSV)与比例辅助通气(PAV)两种通气模式及其各自3个不同辅助水平的通气,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呼吸方式和人机同步性的变化.结果:①自主呼吸(SB)时潮气量(VT)为(0.50±0.10)L;PSV时的VT为(0.58±0.12)L,与自主呼吸相比显著增高(P<0.05);PAV时为(0.53±0.12)L,与SB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正压通气时的呼吸频率(RR)均稍增高(P>0.05).②SB时跨膈压(Pdi)为(13.49±5.05)cmH2O(1 cmH2O=0.098 kPa,PSV和PAV时的Pdi均明显减少,分别为(3.17±5.19)cmH2O和(5.13±5.14)cm H2O.与SB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PSV时,有3个患者在舒适和高压力支持水平时出现吸气时间的不一致;其中有2个患者出现无效吸气努力.PAV时无人机不同步现象.结论:本实验证实了PAV 3个不同辅助水平及PSV低压力水平在减轻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肌肉负担和改善患者呼吸方式的同时保持很好的人机同步性,而PSV舒适和高压力支持水平时可发生人机不同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不同压力上升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呼吸功的影响。方法 11例AECOPD患者接受NPPV治疗,压力支持水平设置为试验前感觉舒适的水平,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1、0.3和0.5 s(分别称为T1、T2和T3),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①与自主呼吸(SB)相比,NPPV时T1、T2和T3呼吸频率稍增快,但无显著差异;SB时吸气时间(Ti)为(0.97±0.04)s,T2和T3时Ti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08±0.05)s和(1.14±0.06)s(P<0.05);与SB时的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VE)相比,NPPV的VT和VE稍升高,但无显著增高(P>0.05)。②SB时的压力时间乘积(PTP)与跨膈压(Pdi)分别为(19.02±1.86)cm H2O.s和(12.21±2.56)cm H2O,3种不同压力上升时间时的患者PTP均明显减少(P<0.01),分别为T1(7.09±1.04)cmH2O.s、T2(10.43±2.04)cmH2O.s和T3(12.94±1.72)cmH2O.s;NPPV时的Pdi也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运动中呼吸模式和通气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32例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及29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接受了递增型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对受试者在静息和最大运动负荷状态下的摄氧量(VO2)、CO2排出量(VCO2)、运动功率(WR)、无氧阚、分钟通气量(VE)、通气效率(VE/CO2)、潮气量(VT)、呼吸频率(fR)以及其它与呼吸模式相关的检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最大运动时,COPD组最大VO2显著降低(P<0.001).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呼气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1.21±0.04)s和(1.04±0.03)s(P<0.01);最大VE分别为(36.1±1.8)L/min和(53.0±2.5)L/min(P<0.001)、最大VT分别为(1.28±0.05)L和(1.71±0.08)L(P<0.001),吸气时间与呼吸周期比(0.44±0.01)vs(0.47±0.01)显著降低(P<0.001),最大运动负荷时VE/VCO2显著增高(32.4±1.4 vs 27.3±1.0,P<0.01).结论:呼吸模式改变和通气效率降低是导致COPD运动耐力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不同压力支持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地应用NIP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9例正常人行NIPPV并寻找出“最舒适”的吸气压力水平 (IPAP) ,在此压力基础上增加或减少 2 5 %的压力 ,构成低IPAP、最舒适IPAP和高IPAP三个压力水平 ,每一IPAP水平通气 15min以上 ,比较不同压力水平呼吸做功改变。结果 :受试者认为“最舒适”的IPAP为 (11.33± 3.2 0 )cmH2 O ,EPAP为 (4 .5 6± 0 .88)cmH2 O[相当于PSV水平为 (6 .77± 3.2 0 )cmH2 O]。与自主呼吸相比 ,NIPPV增加VE的同时 ,总的呼吸做功(Wtot)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受试者吸气肌做功占总的吸气做功的百分比 (Wi,p/Wi)明显减少 (P <0 .0 5 )。在最舒适IPAP时 ,Wi,p/Wi降低到基础值的 14 %± 9%。这种变化趋势与IPAP的水平相关。结论 :NIPPV可以显著降低吸气肌肉做功。吸气肌做功减少的比例与IPAP的水平相关。研究的结果为NIPPV时PSV的参数设定提供了生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选择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96例,采用BIPAP VISION S/T呼吸机,压力支持/压力控制(S/T)模式,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吸气压力(IPAP)12~14cmH2O,呼气压力(EPAP)4~6cm H2O,呼吸频率(RR)15~19次/min,每天15~24h,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1、3、7d以及出院前的动脉血气结果.NIPPV治疗后患者动脉血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下机械通气对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29例应用Bear1000辅助通气治疗的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有创治疗15例,其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例,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7例;行无创性正压呼吸支持(NIPPV)14例(无创组).结果 无患者死亡;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改善低氧血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优于SIMV+PEEP模式(P<0.01);NIPP能明显改善氧分压、氧合指数(P<0.01),同时,无创组脱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短于有创组(P<0.001).结论 CPAP+PSV模式是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理想模式;而是否采用NIPPV模式,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情况作相应的考虑;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方法处理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导管阻力补偿技术(ATC)与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接受机械通气支持的呼吸衰竭患者在自主呼吸试验(SBT)时通气参数的影响。方法呼吸衰竭患者26例,均为接受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支持24h以上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稳定准备进行撤机试验。SBT时预置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为75%~80%的内源性PEEP(PEEPi),启动ATC时根据气管插管直径将补偿比例分别设置为40%、80%和100%,应用PSV时的吸气压力支持(PS)水平分别设置为4,6,8和10cmH2O。结果患者在ATC补偿比例为40%和80%时的各通气参数无明显变化,当补偿比例达到100%时,潮气量(VT)明显增高[(480·0±62·7)mL],而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比(TI/Ttot)和浅快呼吸指数(RSBI)则显著降低(P均<0·05)。PSV时随着PS水平的增高,VT逐渐增高,PS为10cmH2O时的VT与PS为4~6cmH2O时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此时的RR则降至(14·6±3·7)次/min。不同PS水平时的分钟通气量(MV)及吸气峰流速(PIFR)均无明显差异。PS为10cmH2O时的RSBI最小,仅为(38·2±8·5)次·min-1·L-1。PS为8cmH2O时的RR、RSBI和TI/Ttot则与ATC为100%时相近(P>0·05)。当PS≥6cmH2O时,患者的平均气道压(MAP)明显高于ATC时。结论ATC技术与PSV一样通过提供一定的预置压力,以帮助患者克服人工气道所引起的阻力。当ATC补偿比例为100%时,患者的自主通气状况与较高水平PSV(8~10cmH2O)通气时相似,呼吸作功也相近,但气道压力却明显降低。应用ATC时患者的自主呼吸接近正常状态,有利于临床医师评价其SBT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2)NIPPV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面罩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前与治疗后1小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并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NIPPV组治疗后1小时pH、PaO2、PaCO2、HR、RR均明显改善(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1小时pH、PaO2、PsCO2、RR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NIPPV组HR、PaO2、PaCO2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NI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有效的通气方式,可作为COPD并发呼衰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合理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6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IPPV组)和B组(临床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A组采用提早的无创通气治疗,B组在鼻导管吸氧不能改善且病情恶化后使用有创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0h)、治疗后2h、48h、出院时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心率、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NIPPV组与临床对照组治疗后2h、48h比较PaO_2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与0h相比,2h、48h患者的RR、HR、PaCo_2和SAARM均明显下降(P<0.05;P<0.01),而PaO_2明显上升(P<0.01),B组48h以上各指标下降的不明显,PaO_2只轻度升高,且气管插管率、vAP及死亡率均较高,也带来长的住院日和高的住院费用。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惠者提早进行NIPPV,可以迅速改善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插管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NIPPV 常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NIPPV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72 h比较PaO2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PaC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NIPPV组通气2 h后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NIPPV组较对照组理论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理论住院费用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NIPPV与常规综合治疗比较可以迅速改善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缩短理论住院时间,但对二氧化碳潴留的改善并无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 (PAV) on tolerance and breathlessness in ventilat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to describe the patient-ventilator interaction, hemodynamic state, breathing pattern and work of breath during PAV and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Methods Ten intubated COPD patients on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studied. Elastance and resistance were measured by both the inspiratory-hold technique during a brief period of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and runaway technique during PAV. Each assistance level of PAV (80%, 60% and 40%) and PSV was selected randomly. Patients’ response, hemodynamics, blood gas and lung mechanics were monitored. Results Tidal volume and respiratory rate didn’t change in a consistent manner as the level of assist was decreased ( P &gt;0.05). With the level of assist increasing,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wa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 P &lt;0.05), while patients’ work of breath had the tendency to decrease ( P &lt;0.05).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org Category Scale was observed between PAV and PSV (0.50[1.50] vs 0.75[2.00], P &lt;0.05) at the same degree of respiratory muscle unloading.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PAV (54[23]mmHg) than on PSV (48[23]mmHg) ( P &lt;0.05).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on PAV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n PSV (16±4cmH(2)O vs 21±3cmH(2)O, respectively, P &lt;0.05). Hemodynamics and oxygenation remained unchanged.Conclusions PAV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supporting ventilator-dependent patients and was well tolerated. It can improve the breathing pattern and reduce inspiratory effort. At the same degree of respiratory muscle unloading, PAV can be implemented at much lower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than PSV. It can also apply proportional pressure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ventilatory dema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NIPPV(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予鼻导管吸氧,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可以迅速减轻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缓解呼吸困难,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PaCO2>80mmHg)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并监测血气分析、临床征象等情况。结果:NIPPV 3 h迅速改善了患者的血气(PH、PaO2、PaCO2、SaO2)(P<0.05),通气24 h至治疗72 h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治疗成功率达88.6%(31/35)。结论:N IPPV是治疗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琼 《河北医学》2006,12(10):969-97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 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h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2h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上升(P<0.01),PaCO2下降(P<0.01)。34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病情加重,家属不同意气管插管而死亡。6例患者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例死亡,4例成功撤机好转出院。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36例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均需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模式PSV+SIMV;待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PSV水平降至11-12cmH20之间,拔出COPD患者气管内插管,然后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按照患者呼吸频率改变PSV水平,待病情平稳后可继续降低PSV水平,在9cmH,O后可停用呼吸机。观察组:36例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按照PSV方式脱机,PSV水平降低至5—8cmH,O时,进行拔管脱机。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总通气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且VAP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NIPPV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脱机撤机成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及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65岁以上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简单随机分组随机分为NPPV组和无NPPV组。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2组均检测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RP和IL-6水平,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所有病例跟踪随访12个月。 结果 12个月后,NPPV组吸药前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动脉氧分压(PaO2)、SGRQ、6MWD较无NPPV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PV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PD急性加重次数、加重持续时间、BNP较无NPPV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PV组CRP、IL-6分别低于无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与CRP、IL-6、COPD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与吸药前、后FEV1% pred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未应用无创通气及COPD严重程度有关。 结论 NPPV耐受性较好,降低了COPD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其原因可能和CRP、IL-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0~2012年乐清市地区COPD患者病例资料,并记录急性发作时无创正压通气具体使用情况,并观察随访1年.另选取笔者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调查2010 ~ 2012年乐清市地区COPD急性发作患者531例,其中有47例使用NIPPV,NIPPV使用率为8.9%.观察组患者在在平均住院时间、插管率和病死率方面较对照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在pH、PaCO2、PaO2值方面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乐清地区使用率较低,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COPD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11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行常规治疗联合NIPPV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以及Borg分级比较,试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NIPPV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以及病死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