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它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稳态失衡相关。与凋亡、坏死等传统的死亡方式不同,细胞内游离铁增多和脂质过氧化是铁死亡独特的代谢特征。大量研究表明,相比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需要更多的铁来维持生长,该特征导致肿瘤细胞对于铁死亡更加敏感。自发现铁死亡以来,学者们陆续提出利用铁死亡的方式杀伤肿瘤的治疗策略。本文针对铁死亡发生过程中肿瘤细胞内铁、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的主要调控机制,以及其在胰腺导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胶质瘤和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死亡方式(如凋亡、焦亡、坏死、自噬),其特征是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物堆积。铁死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天然药物成分可通过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途径、铁代谢、脂质代谢等调控机制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研究发现了30多种天然药物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且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本文综述了天然药物成分通过干预铁死亡抑制肿瘤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铁死亡受基因调控,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卒中、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已知调控p53基因可诱导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铁死亡。而抑制铁死亡使GPX4正常发挥作用,阻断细胞膜上脂质氧化,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保护正常细胞。鉴于铁死亡的多反应性,可能有助于杀死癌细胞,可能会损伤正常细胞,所以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及触发机制亟待阐明。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已知的GPX4、FSP1、SLC7A11、P53等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功能机制,以期为铁死亡研究深度剖析及重大疾病药物靶向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铁死亡是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不断累积而最终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Erastin是近年筛选出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是铁死亡常用的诱导剂,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极大潜力。Erastin具有抑制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P53以及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等作用,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各种化疗药物以及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本文综述Erastin在肿瘤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希望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近定义的细胞死亡形式,与细胞凋亡、自噬以及其他形式的细胞死亡不同,其涉及铁和活性氧。目前研究表明,铁死亡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细胞死亡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脑出血、创伤性脑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此外,在多种肿瘤细胞中也发现铁死亡,其可能具有抑癌作用,并可用于治疗癌症。本文综述细胞铁死亡的可能机制,并回顾铁死亡在肝癌、卵巢癌、头颈部肿瘤以及其他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的增殖受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自噬和凋亡同属程序性死亡的两种形式,两者在形态、功能上有显著性差异,但也存在诸多联系,其均与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和调控相关。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自噬的细胞学调控,及其与凋亡相关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旨在通过对其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为研究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肿瘤相关治疗靶点的发现提供思路与线索。此外,还将探讨自噬和凋亡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并展望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铁死亡是铁依赖性的活性氧过度累积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与铁代谢和脂质过氧化代谢等途径相关的基因均参与其调控,且调控机制较复杂。近年研究显示,铁死亡在肝脏疾病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及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单雄威  于小明  王广发  魏强 《广东医学》2016,(13):2036-2038
临床上对于肿瘤侵袭和转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了肿瘤疾病的高死亡率。研究显示超过90%肿瘤相关死亡是由肿瘤侵袭和转移引起[1]。肿瘤细胞实现远处侵袭和转移,必须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侵袭和迁移的运动能力。因此,研究肿瘤细胞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控机制,将为研究转移性肿瘤治疗新策略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麒安  刘超群  陈怡  赵亮△ 《广东医学》2021,42(10):1264-1268
铁死亡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的脂质活性氧积累。目前认为,铁死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肿瘤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能将毒性脂质过氧化物还原为无毒的脂质醇,这对于维持细胞活性具有重要作用。GPX4失活的细胞将发生铁死亡,这在免疫细胞中同样无可避免。此外,发生铁死亡的肿瘤细胞可以释放损伤信号调节免疫活性与功能,免疫系统也能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本文主要讨论铁死亡与免疫调节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以及在肿瘤联合治疗中的前景,期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医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当前临床上针对肿瘤多采取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蓄积诱导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其在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如凋亡、自噬和坏死等。铁死亡与肿瘤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医药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独特优势,在诱导铁死亡中有一定的疗效及价值,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定义、参与铁死亡调控的重要因子以及铁死亡与肿瘤的关系,为中医药用于肿瘤铁死亡靶点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脂质调节机制、血管异常生成、放射抵抗等特征改变,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方面抑制前列腺癌生长,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本文梳理他汀类药物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从抑制甲羟戊酸途径、调节细胞自噬、调控铁死亡、阻滞细胞周期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多种途径进行简要综述。本文以期为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列腺癌新方案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表现为铁离子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物堆积和细胞抗氧化系统破坏。乳腺癌作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健康。铁死亡和乳腺癌关系密切,随着铁死亡机制不断完善,一些靶向铁死亡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本文对铁死亡细胞特征、发生机制,铁死亡与乳腺癌进展、预后相关性,针对铁死亡的靶向治疗进行综述,希望为研究者提供新的乳腺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铁死亡是一种既非凋亡又非坏死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的特征,例如:铁依赖、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介导的氧化还原平衡紊乱,以及脂质过氧化。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也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文总结了铁死亡通路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发现铁死亡的分子调控方面已取得迅速进展,但铁死亡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研究刚起步。进一步探讨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可为靶向铁死亡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铁死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铁依赖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簇的过量蓄积。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不仅在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不同的疾病背景下扮演不同角色。目前认为,铁死亡可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加多种肿瘤对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因此诱导铁死亡的发生拓展了肿瘤治疗思路。然而,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铁死亡的发生通过引发正常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丧失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因此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抑制铁死亡的发生能够有效预防并延缓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在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三类不同重大慢性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系统讨论了靶向铁死亡在防治重大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为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Traditional microtubule inhibitors fail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colorectal cancer; hence, new and efficient strategies are necessary. In this study, a supramolecular nanoreactor (DOC@TA-Fe3+) based on tannic acid (TA), iron ion (Fe3+), and docetaxel (DOC) with microtubule inhibiti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 inhibition, is prepared for ferroptosis/apoptosis treatment. After internalization by CT26 cells, the DOC@TA-Fe3+ nanoreactor escapes from the lysosomes to release payloads. The subsequent Fe3+/Fe2+ conversion mediated by TA reducibility can trigger the Fenton reaction to enhance the ROS concentration. Additionally, Fe3+ can consume glutathione to repress the activity of GPX4 to induce ferroptosis. Meanwhile, the released DOC controls microtubule dynamics to activate the apoptosis pathway. The superior in vivo antitumor efficacy of DOC@TA-Fe3+ nanoreactor in terms of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and improved survival is verified in CT26 tumor-bearing mouse model. Therefore, the nanoreactor can act as an effective apoptosis and ferroptosis inducer for applic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16.
马锡慧  高钰 《医学综述》2013,(23):4268-4270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的主要治疗靶点之一,然而抗EGFR治疗的耐药一直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肿瘤细胞本身EGFR相关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基因组不稳定性等遗传学或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引发耐药最常见的机制,近期也有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细胞丰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等也是引发抗EGFR治疗耐药的重要机制。我们将从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两个方面,对mCRC抗EGFR治疗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HCC的一线疗法。但部分HCC对其耐药性的出现影响了总体疗效,耐药可分为原发性(HCC原本就对索拉非尼缺乏敏感性)和获得性(开始敏感,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两类,其机制尚不清楚。HCC对索拉菲尼的耐药机制主要表现在肝癌细胞自身和肿瘤微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细胞自噬、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铁死亡(ferroptosis)受抑制和肿瘤起始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 T-IC)等;后者包括外泌体(exosome)和血管选定等。本文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