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动态观察术后早期进食对兔胃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初步阐明胃肠道手术术后早期进食与兔胃肠吻合口瘘的形成及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均行胃肠吻合术,实验组家兔于术后24 h进全流食,对照组家兔术后全程禁食水,予以静脉提供能量。分别于术后36 h、72 h、5 d、7 d、10 d和15 d每组取2只家兔行剖腹探查,观察2组家兔吻合口愈合率、吻合口破裂压力、吻合口抗张力强度和吻合口羟脯氨酸水平。结果:对照组家兔吻合口愈合率为91.6%(22/24),实验组家兔吻合口愈合率为95.8%(23/24),2组家兔吻合口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 2组吻合口破裂压力明显降低,为各自最低值,术后5 d 2组吻合口破裂压力明显上升,实验组破裂压力略低于对照组,术后7 d对照组达到峰值,术后10 d对照组破裂压力较术后7 d略微下降,实验组此时达到峰值,各时间点2组吻合口破裂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 2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差异不明显,2组均达到最低值。术后10 d 2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均显著上升,达到各自最大值,各时间点2组间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实验组吻合口羟脯氨酸水平略低于对照组,术后7 d 2组均达到峰值,各时间点2组间吻合口羟脯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食不会延长吻合口的愈合时间,不会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为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对366例食管癌、贲门癌随机分组进行手术,治疗组行吻合器缝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绕吻合口169例,对照组吻合器缝合加食管壁与胃壁包套197例。结果主后治疗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发生5例。吻合口瘘窄治疗组1例(0.59%);对照组4例。吻合口用器械缝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绕,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法在预防或减少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杂种犬40只随机分为A组(椭圆形吻合法)及B组(套入式吻合法),进行动物实验对照研究。结果A组犬术后进食均顺利,B组则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进食梗噎;两组各检查12只,A组吻合口无狭窄,B组有4只出现狭窄(P〈0.05);病理学检查:A组愈合过程较B组好;抗返流情况:A组均无返流,B组则半数以上有返流(P〈0.05)。A组无吻合口瘘,B组有一只发生吻合口瘘(因例数少未做统计学处理)。结论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法是食管胃消化道重建中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确有预防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器械吻合术2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器械吻合器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213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行器械吻合器吻合作为观察组,将同期208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行传统手工吻合作为对照组,并将两组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率0.00%,对照组中有8例并发吻合口瘘,发生率3.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仅有1例并发吻合口狭窄,发生率0.47%,对照组中有11例并发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中有1例并发吻合口出血,发生率0.47%,对照组2例吻合口出血,发生率0.9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应用器械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听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吻合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乐观。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原基因疗法防治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防止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新方法,了解尿激酶原(pro-uk)基因疗法对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用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的11/0医用尼龙缝线进行大鼠颈总动脉原位端端吻合。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的缝线浸泡过pN2质粒溶液,治疗组应用的缝线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提取吻合口组织的RNA与pro-uk探针,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检测吻合口组织的纤溶酶活力,并进行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计数,吻合口同位素掺入量和病理形态学检测等观察。结果治疗组Northern印迹杂交在18S稍下方有一杂交带,对照组则无这杂交带。治疗组术后2、7、14天和90天均检测到纤溶酶活力,术后第7天活力最高,对照组则未检测到纤溶酶活力,治疗组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数目、3H-TdR掺入量、吻合口内膜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的医用缝线进行血管吻合,pro-uk基因可在吻合口组织中表达出有生物活性的pro-uk,并能有效地抑制吻合口内膜增生。其机制与减轻吻合口血小板沉积和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狗做结肠肛管吻合术,对照组按Parks方法行结肠肛管套式吻合,试验组同前吻合后在吻合口上方0.8cm处再行第2层缝合。术后1、2、8周处死动物,肉眼及光镜检查吻合口。两组各5条狗中,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试验组吻合口均愈合良好。离体抗张测验两种吻合方法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两层吻合方法增加了吻合口抗张能力,而对血供无影响涸而可有效地防止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7年6月,将15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使用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参附组术后第2d起给予参附注射液10~15d,平均12.4d。比较两组吻合口愈合的情况及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1.1%明显高于参附组2.77%(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2.8%及4.16%,参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促进吻合口愈合并抑制吻合口瘢痕的过度增生,对低位直肠癌根冶术后吻合口漏与狭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术中放疗对肝门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门部术中电子线放疗的可行性及其对肝门部及胆管空肠吻合口的影响.[方法]22头小猪随机分成4组,Ⅰ组(n=6)、Ⅱ组(n=6)和Ⅲ组(n=5)动物分别接受20 Gy、30 Gy和40 Gy的肝门部术中电子线放疗,照射范围是直径5 cm的圆形照射野.Ⅳ组(n=5)为对照组.手术后56 d观察放疗并发症.[结果]Ⅰ组有1头动物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Ⅱ组中有2头动物死于肺部感染,另1头动物死于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Ⅲ组中有1头动物死于肠梗阻.术后第56天肝胆同位素显像显示放疗组动物胆汁进入空肠较对照组延迟(P<0.05);尸检发现胆肠吻合口呈不同程度狭窄.Ⅳ组动物无死亡,胆肠吻合口正常.[结论]猪的肝门部胆管可以耐受20~40 Gy术中放疗而不会出现胆肠吻合口瘘.20 Gy术中放疗的并发症轻;而剂量超过30 Gy时,将引起严重的放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纤维轴浆流恢复的形态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飚  陈绍宗  李学拥  李跃军  曲辉 《医学争鸣》2002,23(17):1541-1543
目的:观察神经轴浆流恢复情况,进一步证实端侧神经吻合后纤维再生的可能性。方法:用新西兰兔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实验组将左侧耳大神经切断吻合于右侧耳大神经干上;B组:对照组仅切断神经。术后2,4,6,8和12wk,将HRP注入吻合口远端的受神经内,动物再存活4d,免疫组化法观察C1-C3背根神经节内的标记阳性细胞。结果:供神经的新生轴突能通过吻合口长入受神经,随时间的延长,神经节内的阳性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口后侧支发芽再生,且恢复了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制结肠液囊管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对结直肠吻合口漏进行有效的一期修复。方法将西藏小型猪随
机分为2组,处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头,处理组采用结肠液囊管对结肠吻合口漏进行一期修补,对照组以传统一期吻合
口漏缝合近段结肠造瘘,二期结肠回纳手术。在修补术后第7、14、21天检测吻合口漏愈合情况:吻合口漏部位的愈合强
度——爆破压、愈合部位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结肠液囊管能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两组均无动物死
亡,无肠管狭窄及坏死。术后第7、14天处理组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第21天两组无显
著性差别。结论应用结肠液囊管技术一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是安全、可靠且有效。特别是在结直肠吻合口漏48~72 h以
上,腹腔严重感染的环境下能有效修复结直肠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11.
曹洪  罗洁   《中国医学工程》2012,(4):32-33
目的利用一种拥有自主研发的可降解肠吻合支架进行犬肠吻合术,观察该吻合支架的可操作性及对吻合口并发症预防的作用。方法实验犬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后分别进行手工缝合及利用该吻合器进行拟定肠段的全层吻合,术后第7、14天时分批处死实验犬,对吻合口爆破压、吻合口周径、肠管周径、吻合口部位羟脯氨酸含量等项目进行观测。结果利用吻合支架进行的肠吻合,其吻合口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等观测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吻合口周径、肠管周径两组无差异。结论该吻合器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可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涛  耿翔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66-1567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中吻合器使用不当致吻合口梗阻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吻合器所致吻合口梗阻9例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行端侧吻合,其中8例在术中发现吻合口梗阻后改为手工吻合.结果:9例患者术中探查均发现由于系膜缘肠黏膜被钉入吻合口所致吻合口梗阻.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再次手术行手工吻合.结论:吻合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细节,避免造成吻合口梗阻,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结直肠手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手术中合并行保护性造口病例106例,分为2组,插管组行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83例,传统组行传统回肠或横结肠中段襻式造口术23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及感染相关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肠道再通时间、经济性等。 结果 2组造口方法对结直肠术后吻合口均有保护作用,2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7 d感染及术后14 d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组肠道再通时间平均19 d,传统组肠道再通时间平均125 d,插管组肠蠕动恢复及造口排便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造口旁疝、肠梗阻等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 结论 针对高龄,营养不良,存在糖尿病等合并症,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患者;术中吻合情况不满意;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直肠急性损伤等肠道准备不满意患者适用保护性造口术。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与传统回肠或横结肠中段襻式造口术比较,不但有着相同的预防吻合漏作用,而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二期回纳手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符策君  董琦  林海  李权 《医学综述》2014,20(19):3638-3640
目的对比分析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和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治疗先天性肠闭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71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肠吻合组(30例)采用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治疗,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41例)采用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治愈率高于肠吻合组(100.00%vs 8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病死率显著低于肠吻合组(P<0.05);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优于肠吻合组(P<0.05)。结论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能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的手术疗效,是治疗先天性小肠闭锁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刁亚利  周骏华  施庆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37-1037,1075
目的:总结使用吻合器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探讨改进吻合方法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经左胸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常规组:器械吻合,胃壁包埋吻合口部位食管长约3cm;改进组:器械吻合前,胃壁加缝一直径与吻合器直径相当的荷包缝合,订合成功后,胃与吻合口上方2cm处纵隔胸膜悬吊数针。结果: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常规组8/208(3.85%),改进组4/274(1.46%)。结论:改进食管(贲门)癌手术吻合口吻合方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内镜扩张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萨氏扩张器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病人48例,通过内镜钳道送入导丝越过狭窄的吻合口,沿导丝置入不同的直径的萨氏扩张器,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结果48例病人共进行62次扩张,其中34例1次扩张有效,12例2次扩张有效,1例扩张3次后行植入金属内支架,1例扩张1次后穿孔,治愈率为58,3%。结论萨氏扩张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pcDNA3.1/hTM质粒转染表达的兔动脉损伤模型中的血栓形成情况。方法用注射式加压转染的方式对兔动脉壁转染pcDNA3.1/hTM质粒,再制造动脉损伤-阻滞模型,于术后3d、7d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活体吻合口内径和血流流速;再做病理切片H-E染色,计算血管血栓形成面积。结果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实验组动脉吻合口光滑,血流平稳;而空载质粒转染组和对照组动脉吻合口明显狭窄,血流紊乱,有"花色"血流。3d、7d时间点各组血栓面积分别为35%±15%、33%±17%(实验组);66%±26%、74%±21%(空载质粒转染组);62%±22%、73%±24%(对照组)。结论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基因可以明显减少动脉损伤-阻滞模型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期间胰岛素的理想给药途径。方法:55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期间,根据胰岛素给药途径分为静脉微量泵、皮下注射两组,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标准差、平均胰岛素用量,并记录低血糖、肺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吻合口瘘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静脉微量泵组与皮下注射组相比血糖达标时间短(P〈0.05)、平均血糖标准差小(P〈0.05)、胰岛素用量少(P〈0.05)、各种感染以及低血糖症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采用静脉微量泵小剂量输注外源性胰岛素血糖控制快速、平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期间控制血糖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机械吻合及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计食管癌行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优点.方法对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机械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或胸顶吻合,并以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同期行常规手工吻合及胃壁包埋吻合口作为对照组.结果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0.6%,死亡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0.2%;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3%,死亡5例,吻合口狭窄发生2.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1.9%.结论食管胃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死亡率低,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预防性造口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口高度≤6 cm)的270例病例进行研究,共有113例施行预防性造口(41.9%),将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0.0 软件对是否预防性造口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低位前切除的患者中20例发生症状性吻合口漏,发生率7.4%.症状包括:腹痛(37%)、脉搏增快(53%)、发热(47%)、白细胞升高(53%)、盆腔引流液性状改变(68%)、肛门流脓血性液(26%)、其他(10%),平均年龄57.8岁,吻合口高度皆≤6 cm,没有病例因吻合口漏死亡.其中预防性造口组发生4例漏(3.5%),未造口组发生16例(10.2%),P=0.04.在有术前放疗史的24例患者中预防性造口率达到75%,其中18例预防性造口者无一发生漏(0/18),而未造口者却有2例漏(2/6),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4.在做保护措施的142例低位前切除病例中,漏发生率为4.9%(7例),而剩余未做任何保护性措施的128例中吻合口漏发生率却高达10.2%(13例),P=0.10.有预防性造口的4例吻合口漏皆经保守治疗缓解,而未造口的16例漏中有8例因症状严重需手术干预,其中1例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两组平均进食时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P=0.24)及住院天数(P=0.91)皆无明显差异.结论:吻合口漏仍是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防性造口可以明显降低高危人群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考虑到吻合口漏有其不可预见性,建议吻合口高度低于6 cm的低位前切除病例行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