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6名缺血性心衰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高低,把他们分为2组:高CysC组和低CysC组。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时限3个月的观测。比较2组病人在3个月内出现心血管事件、死亡情况及复发或者出现并发症再次住院的情况。分析心衰组病人体内的胱抑素水平的变化对患者体内的BNP、肌酐、c反应蛋白等物质含量变化造成的影响。结果:病人出现缺血性心衰之后,高血清CysC组病人与低血清CysC组病人的情况比较起来,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人病发再次住院率方面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得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肌酐、脑钠肽(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CysC水平和缺血性心衰病人近期预后有紧密的联系,血清CysC基本可以作为缺血性心衰病人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赵甫  黄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3):324-325,32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组8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0名。心力衰竭程度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CysC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患者的病死率和因CHF再次发作住院率。结果:CHF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清CysC水平也逐渐升高(P〈0.01)。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高、低血清CysC组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出院6个月病死率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均升高(P〈0.05)。结论:CysC对于评价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及心功能与肾功能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CysC在心衰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62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CysC水平,同时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超声心动图,用简化的肾病饮食改良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心衰组NT.proBNP、CysC、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eGFR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Ⅳ级各组NT—proBNP、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NYHA分级各组间两两比较NT—proBNP、Cy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CysC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6,P〈0.01;r=-0.39,P〈0.01);CysC、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NT—proBNP、CysC水平升高是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衰患者更易合并肾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心衰程度愈重,肾功能损害愈明显;NT-proBNP、CysC可作为评价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的指标,CysC可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将80例T2DM患者根据其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各4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胱抑素C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T2DM患者CysC与HbA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异常组患者的CysC与HbAlc水平也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在T2DM患者中,CysC与HbAIc呈正相关(r=0.39)。结论CysC与HbAlc作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血肌酐检测在高血压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肾病组、单纯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测定其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与另两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水平较另两组亦有增高(P〈0.05);而单纯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可以作为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肾损伤时随尿白蛋白/肌酐比增高,血清及尿液中CysC水平及尿酸排泄分数变化情况,探讨血、尿CysC及尿酸排泄分数在诊断早期肾脏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按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将入选患者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CR≤30mg/g;B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g〈ACR〈300mg/g;C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ACR≥300mg/g。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及尿液CysC、尿酸、肌酐,按适合中国人的MDRD公式评估肾小球率过滤(eGFR),计算尿酸排泄分数(FEua)。结果随尿白蛋白/肌酐比增高,血清和尿液中CysC水平升高,大量蛋白尿组患者尿胱抑素C较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随尿白蛋白/肌酐比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尿尿酸水平降低,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尿酸排泄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胱抑素C是一种反应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小管损伤的良好指标,能比尿素氯、血肌酐、血胱抑素C更早期的反应肾脏损伤。早期肾脏损伤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不受尿白蛋白排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98例平均年龄82.4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2例)和非冠心病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同时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非单支病变组,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多支血管病变组与单支血管病变组之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了肌酐水平后,冠心病组血清胱抑素C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相关,且独立于血清肌酐水平,但与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测定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常规方法测定血、尿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同时以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β2-M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S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肾小球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胱抑素C(CysC)水平与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测定慢性心衰患者(观察组)与无心功能不全患者(对照组)各30例的血浆BNP、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BNP、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血浆BNP、CysC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sC水平与B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血浆BNP、CysC水平与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其心-肾功能情况的反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C)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早期肾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HDP患者和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清,测定CysC、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尿酸(uricacid,UA)、尿素氮(Urea),计算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rate,CCr)。结果①Urea、Scr、UA、CCr水平,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及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3组与重度子痫前期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ysC水平各组不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可敏感、准确地反映HDP患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Ⅱ级组(n=99)、Ⅲ级组(n=75)与Ⅳ级组(n=86);同时,选取同期5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BNP、CysC、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出院3个月随访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BNP、CysC水平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BNP、CysC水平及LVEDD均明显高于Ⅱ级组和Ⅲ级组,且LVEF低于Ⅱ级组和Ⅲ级组(P<0.05)。心功能等级越高,血清BNP、CysC、LVEDD水平越高,LVEF越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NP水平与尿素氮、肌酐、尿酸、胱抑素C及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5);BNP水平与LVEDD呈负相关(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组血清BNP、CysC、Hs-CRP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血清BNP、CysC、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会增加近期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对心力衰竭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方法 测定心力衰竭组(295例)和对照组(94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对不同心功能组因心力衰竭30天内再次住院率及心脏性死亡进行对比,结合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浆B型尿钠肽(BNP)的水平,评价其对心力衰竭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P<0.05),其水平与原发病无关(P>0.05).随着hsCRP水平的升高,因心力衰竭30天内再次住院率及心脏性死亡增加(P<0.05),hsCRP水平较高者LVEF低、BNP水平高,与CK-MB水平无关.结论 血清hsCRP有助于心力衰竭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陈虹霖 《当代医学》2014,(25):81-8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3月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86例AMI患者。入院时测定BNP浓度,根据早期血浆BNP水平分为A、B、C组,分别为BNP〈800pg/mL、800~8000pg/mL、〉8000pg/mL。比较不同BNP水平组3个月内患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的患者人次数,以及随访结束时生存情况和再次心脏彩超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并进一步计算出ΔLVED,ΔLVED=(恢复期LVEDV-急性期LVEDV)/急性期LVEDV。结果 C组因心衰再入院率和死亡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随着BNP水平升高,LVEF逐渐降低,ΔLVED逐渐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BNP〉8000pg/mL,3个月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和死亡的可能性增加。血浆BNP水平越高,左室心肌收缩能力损害和心室重塑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可以为AMI患者近期预后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实验方法测定患者血浆BNP含量,根据心力衰竭级别不同进行分类统计,观察各级别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并随访10个月比较各组患者再入院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17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55例Ⅰ级患者BNP水平为65±6.3pg/ml;45例Ⅱ级患者BNP结果107±9.4pg/ml;40例Ⅲ级患者BNP结果为213±11.2pg/ml;30例Ⅳ级患者BNP结果为378±24.7pg/ml;Ⅲ级患者BNP水平较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级患者BNP水平较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心力衰竭患者BNP结果超过400pg/ml时,其6个月内再入院比率54.5% (12/22)显著高于148例BNP结果在210pg/ml之下的患者之再入院率4.1%(6/148) (P <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判定心力衰竭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床边测定血浆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及评估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无事件组(48例)和事件组(32例),比较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4198.90±152.4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86±11.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r=0.435,P=0.027)。事件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00pg/ml为最佳临界点。结论快速床边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可评估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鑫  王瑶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163-164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变化及其对心功能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对我院68例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68例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测动脉血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患者LVEF水平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不全组,比较两组患者BNP水平;患者住院28 d死亡19例作为死亡组,存活49例,作为存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BNP水平,用ROC曲线评价BNP预测死亡的临界值。结果:①心功能不全组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患者BNP水平(P〈0.05)。②死亡组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BNP水平(P〈0.05),患者BNP水平〉691.8 ng/L为预测死亡的临界值,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0.7%。结论: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BNP水平显著升高,BNP对于患者心功能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国内对伴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ESS对CHF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304例。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01 nmol/L和/或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28 nmol/L的患者纳入ESS组,T3为1.01~2.48 nmol/L及FT3为3.28~6.47 nmol/L的患者纳入甲功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6月,观察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包括因心力衰竭死亡和非心源性死亡),次要终点是因心力衰竭再入院。依据患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再将全因死亡组分为心力衰竭死亡亚组和非心源性死亡亚组。比较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存活组与心力衰竭死亡亚组和非心源性死亡亚组甲状腺激素〔T3、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ESS组和甲功正常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并绘制生存分析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CHF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死亡、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CHF患者中ESS组164例,甲功正常组140例。两组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组患者T3、FT3、FT4、TSH、ALB、Hb水平及LVEF低于甲功正常组,BNP、C反应蛋白(CRP)、肌酐水平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25.7(14.2)月,发现全因死亡46例(因心力衰竭死亡32例、非心源性死亡14例),存活258例(出现至少1次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15例)。全因死亡组及心力衰竭死亡亚组患者T3、FT3水平及LVEF低于存活组,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ESS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经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ESS组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均高于甲功正常组(P<0.01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6,95%CI(1.009,1.105)〕、FT3〔HR=0.564,95%CI(0.325,0.976)〕、Hb〔HR=0.955,95%CI(0.932,0.980)〕、LVEF〔HR=0.980,95%CI(0.961,1.000)〕是CHF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HR=1.055,95%CI(1.019,1.093)〕、Hb〔HR=0.964,95%CI(0.944,0.984)〕、LVEF〔HR=0.979,95%CI(0.963,0.994)〕是CHF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HF伴ESS患者肾功能、肝功能情况较差,且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高于单纯CHF患者,远期预后较差,而T3、FT3可以反映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91例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心血管内科ACS住院患者,ACS患者符合ACC/AHA2007年ACS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相似文献   

19.
梁国钦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81+1683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冶的35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同期收治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并排除心脏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评价BNP水平与心功能状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CHF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HF 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BNP水平越高,各亚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BNP水平能较好的反应左心室的功能状态,对CHF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对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取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患者的肘静脉血3~4 mL,分离血清,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ysC的浓度,分别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结果四个组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MI组的UA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且AMI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的Cys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结论 Cys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