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芍药甘草汤,出自于东汉医家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详见于《伤寒论》第29条。主用于阴虚血少、筋脉失濡所致的“足挛急”一证。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出自《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逆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文中指出阴虚筋脉失养而出现脚挛急症候者,可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使阴液得复而筋脉得养则挛急自愈,其脚即伸。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属于经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白芍药、炙甘草两药组成,用于有阴虚致筋脉挛急之证,体现了复阴缓急止痛的治法。筋脉挛急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体表现有腓肠肌痉挛、肌痉挛、两臂痉挛等,其中腓肠肌痉挛最多见,俗称“小腿抽筋”。本文主要介绍了芍药甘草汤的理论基础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芍药甘草汤源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太阳病误治伤阴,导致的脚挛急之症,因其疗效显著,又名"去杖汤"。全方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组成,可酸甘化阴,有柔肝缓急止痛之效,属用阴和阳之法。随着后世医家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此方可随证加入他方,在治疗阴血不足引起的多种肌肉、筋脉拘挛及痛症均有确切疗效,应用广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简,为中医临床常用的柔肝缓急、疏挛止痛方剂。后世临床实践中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常作为缓痉止痛之主方用于治疗多种痛证,如筋脉、经络、肌肉之痛等每有效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均有镇静、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二药合用诸药理作用增强,对身体的挛急有效。而对于深在输尿管平滑肌,  相似文献   

6.
林兰教授对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有独特的理论见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证的病机,在经为邪郁少阳、气机壅滞,主气郁;在腑为经隧挛急、胆气不降。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和解少阳,理气开滞,舒挛止痛,为临床舒畅气血、治疗气郁之名方,临证可用于甲状腺疾病、肝胆疾病、乳腺疾病、妇科疾病及多种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之经方,主治筋脉挛急、脘腹疼痛等症。笔者在皮肤科临床实践中,借痒痛相通之机,运用此方治疗皮肤瘙痒收效较好,特此述文,以供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牛喜伟(河南省中医院,450002)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为误汗伤阴,筋脉挛急而设。从其药性而言,白芍味酸而入肝,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为常用养阴补血药;甘草昧甘,通行十二经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配伍,有酸甘化...  相似文献   

9.
“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方。腹痛足挛急,服之即安康。”注:芍药甘草汤用炒白芍、炙甘草两味药组成。功能缓解挛急、止腹痛。是汉代张仲景用治两足挛急,以及诸般腹痛的主方。临床应用时,随发病见证的不同,有多种变化方法,分列如下:“热证配黄芩。”注:《伤寒论》有黄芩汤一方,即由此方加黄芩、大枣而成,用治太阳少阳合病,腹痛、下利;或痢疾、腹痛,有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者。使邪热清,痛、利俱已。《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有黄芩芍药汤,只用黄芩、芍药、甘草三味药,治疗肠热泄泻,或痢疾、里急后重,身热、下脓血稠黏者,着重于清肠热、止痛利。…  相似文献   

10.
芍药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29条,原文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本义为阴液不足,筋脉失于滋养的小腿抽筋而设,但我们临床应用时不能只限于小腿抽筋,应结合现代的医学研究拓展其思路,扩大其应用范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芍药是经方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芍药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本经》功效为纲,将芍药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芍药除邪气、调寒热,多配伍桂枝、麻黄、黄芩、附子,以桂枝汤、大柴胡汤、附子汤为代表方;主腹痛,止身痛,常配伍甘草、饴糖、人参、当归,如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当归芍药散;除血痹、破坚积、消疝瘕,多配伍黄芪、当归、川芎、大黄、桃仁等,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利小便以配伍茯苓、白术为主,如真武汤;益气以益阴气为主,配伍甘草、黄芪、当归等甘温药物.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芍药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芍药配伍甘草以缓拘挛,芍药配伍黄芩以止下利,芍药配伍大黄、枳实以通便结等.以《本经》推演经方的用药配伍,以经方来分析《本经》之功效,是解读经典奥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对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 μm), 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流速为0.3 mL·min-1, 柱温30 ℃。HESI-Ⅱ源正、负离子2种模式采集芍药甘草汤的一级、二级质谱数据。结果  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分子量和碎片离子信息, 结合标准品比对、软件预测分析和相关文献报道对芍药甘草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129个化合物, 包括82个黄酮类化合物,20个萜类化合物,10个酚类化合物, 7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和10个其他类化学成分。结论  利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分析鉴定芍药甘草汤中的化学成分, 并初步归纳其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特点, 可为芍药甘草汤的质量控制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52-1354
目的:观察运用张仲景"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的肢体痉挛症,达到抑制和缓解肢体痉挛状态,从而利于肢体康复的治疗。方法:选择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45例,均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加减治疗2周后,评估肌紧张、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8例,占40%;有效24例占53.3%;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93.3%。结论:经观察证明,应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有很好的疗效,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桂枝甘草汤及不同组分含药血清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制备桂枝甘草汤及各组分含药血清,急性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细胞复钙后随机分为空白组、甘草组、桂枝组、甘草加桂枝组和桂枝甘草汤组,各组分别加入各含药血清(10%、15%体积分数),加药完成后细胞放于37℃,5%CO2的孵育箱中孵育24 h后进行膜片钳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不同体积分数均可显著抑制Na+电流平均电流密度(P<0.05)。结论:桂枝甘草汤及各组分含药血清对Na+通道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相同,这可能是桂枝甘草汤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芍药甘草汤对痛经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受体激动剂-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116例痛经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治疗4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血清IL-1β、TNF-α 及疼痛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试验组血清IL-1β、TNF-α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药甘草汤治疗痛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超高温饲养环境下,芍药甘草汤及其拆方抗高温环境大鼠死亡机理与血清乙酰胆碱(Ach)、前列腺素E2(PGE2)和脑、心、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将SPF级SD大鼠饲养于超高温(36℃~39℃)环境中,记录大鼠死亡率,于给药13d后,采集血清检测Ach、PGE2含量、取脑、心、肝组织检测HSP70含量。结果:与高温正常组相比,芍药甘草汤、单味白芍、单味甘草组大鼠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死亡率分别为33.33%、46.67%和26.67%;超高温环境可使大鼠血清Ach、PGE2和脑、心、肝组织HSP70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血清Ach和脑、肝组织HSP70含量上升幅度尤为显著(P<0.05,P<0.01);各给药组均可显著对抗高温所致大鼠脑组织HSP70含量的增加(P<0.05,P<0.01),而芍药甘草汤组和单味白芍组则可协同增加高温所致大鼠血清PGE2的含量。结论:超高温环境大鼠的死亡机制与血清Ach、PGE2和脑、心、肝组织HSP70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而芍药甘草汤及拆方耐高温机理可能与上调血清PGE2水平进而干预大鼠脑、心、肝组织HSP70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治疗Ⅱ型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Ⅱ型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以芍药甘草汤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腹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分级评分、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总管直径及肝胆十二指肠核素显影时间,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经治疗8周后,临床治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19%。(2)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和腹痛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者的ALT、AST、AL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DBil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患者的肝胆十二指肠核素显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平均胆总管直径略有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治疗Ⅱ型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腹痛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胆汁排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急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武汉市普仁医院中医科收治的84例急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炎症因子,胃黏膜EGF、EGFR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胀满、脘痛连胁、胸闷、反酸、嗳气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胃脘胀满、脘痛连胁、胸闷、反酸、嗳气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EGF、EGFR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EGF、EGFR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29/42)(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急性胃溃疡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胃黏膜EGF、EGFR表达水平,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甘草方微丸。方法在考察提取物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分别制备芍药、甘草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芍药、甘草微丸在30min内体外溶出均达90%以上,且圆整度好,收率高。结论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甘草方微丸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释药迅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甘草汤及其含药血清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深层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例行全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病灶组织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所培养病灶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将实验分为加味芍药甘草汤高浓度(20 g/L)及低浓度(10 g/L)组、加味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组(简称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米非司酮组及空白对照组6组,各组药物分别干预病灶细胞24 h和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雌激素(E2)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雌激素受体(ER)及芳香化酶P450(P450arom)的表达。结果经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共收集及培养成功的6例细胞均为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血清组相比,含药血清组可明显降低细胞E2水平(P0.05);加味芍药甘草汤高低浓度组、含药血清组、米非司酮组24 h均可明显降低细胞ER水平(P0.05),其中米非司酮组总体降ER效果劣于加味芍药甘草汤高低浓度组及含药血清组(P0.05),加味芍药甘草汤高浓度组24 h降ER作用优于48 h(P0.05)。与空白血清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味芍药甘草汤高低浓度组、含药血清组、米非司酮组24 h细胞P450arom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加味芍药甘草汤高浓度、低浓度24 h及含药血清24 h作用较米非司酮好(P0.05),加味芍药甘草汤低浓度组24 h作用优于48 h(P0.05)。总之,加味芍药甘草汤降ER及P450arom作用较米非司酮好,效果呈时效性,24 h优于48 h,无浓度依赖性。结论通过中药复方水提液及动物含药血清两种方式证实加味芍药甘草汤能降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ER、P450arom水平,阻断E2、P450arom正反馈环、弱化E2效应,可能是其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