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ID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ADL及MMSE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MID疗效确切,患者智能状态及日常生活、社交能力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智汤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认知功能及症状与对MID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去脱落病例,分为治疗组(口服益智汤)和对照组(口服都可喜),分别观察治疗90天后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an-Machine System Engineering,MMSE)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1、治疗组MMSE评分及中医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运用益智汤治疗MID(肾精亏虚、痰瘀阻络型)有效;2、益智汤有改善MID患者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   总被引:123,自引:0,他引:12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属中医"中风痴呆病"范畴,是我国及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血管性痴呆大致可分为5种临床类型,即多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大面积脑梗塞性痴呆、关键部位单一梗塞性痴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现通称Binswanger病)和出血性痴呆(指脑出血后造成的痴呆)。为了满足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医疗和临床研究的需要,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在血管性痴呆的神经心理和行为损害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等课题工作基础上,制订了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对此做了修改和最后审定。现将该标准发表如下,以供医疗、科研及新药研究人员试用,并征求意见,做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4.
对40例多梗塞性痴呆(MID)与41例多梗塞性非痴呆(MI),从智能测试、常见神经系统体征及脑CT扫描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I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表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积分均明显低于MI组(P<0.01),MID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体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MI组(P<0.01),大脑双侧病变、丘脑、基底节、基底节合并皮质病变者易发生MID。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皮层下白质的缺血性改变)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实际上是一系列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临床以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较多见.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和与中风相关的因素等.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两种痴呆类型,两者之间具有极为复杂的关联,其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且经常相互伴随发病.对血管性痴呆最关键的治疗就是预防卒中的发生,而预防的关键则在于控制引起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建宗  焦帼范 《医学争鸣》1998,19(2):F003-F003
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在我国占痴呆发病首位.我们对30例MID与31例多发梗塞性非痴呆(MI)患者头颅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义  王玉敏 《医学综述》2000,6(11):502-504
<正>老年期痴呆中主要有血管性痴呆(VD)和Alzheimer病(AD)两大类。血管性痴呆占全部痴呆的1/4—1/3,是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很多脑血管病都可以引起痴呆,约20%~40%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碍。1974年Hachinski经病理研究指出,多发性的双侧半球缺血卒中是导致认知障碍的直接原因,提出“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诊断,并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临床实体。MID是VD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但不能解释所有的VD。进一步地研究表明,除MID外,还存在与血管因素有关,而以其他不同形式表现的痴呆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71例多梗塞性痴呆(MID),就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与CT特点进行探讨。MID主要见于有脑动脉硬化症(100%)和高血压病(57.7%)的老年人,占老年期痴呆首位,本文为68.2%,MID的发生与梗塞灶的体积、部位、数目有关,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最多见(59.1%),SAE是本病的一个特殊类型。MID的智能损害为皮质下痴呆的表现。本文初步提出了MID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930425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rain SPECTimaging and rCBF measurement on alzeimers dis-eases and multi--infarct dementia.LI Biao (李彪),et al.Ruijing Hosp,Shanghai 2nd Med U-niv,Shanghai,200025.Chin J Nucl Med 1993;13(2):78—80.Brain SPECT imaging and rCBF measurementwere performed in 10 normal controls and 25 pa-tients including 17 Alzeimers Diseases (AD) and8 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The resultsshowed that by SPECT imaging in all of the pa-tients local cerebral blood supply insufficiencywas revealed and so were the characteristicchanges of AD and MID.Therefore SPE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MID组(38例)和非痴呆多发性梗死组(MCI)(40例)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结果 MID组优势半球梗死、白质疏松者均明显高于MCI组(P<0.05),梗死总容积MID明显大于MCI组(P<0.05)。结论 优势半球梗死、梗死总容积、白质疏松与MI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何献策  况伟宏   《四川医学》2023,44(8):883-887
<正>痴呆中精神病(psychosis in dementia, PiD)是指在痴呆患者中出现的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障碍,是痴呆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中常见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上第1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深受精神病的困扰,近年来,尽管AD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血管性危险因素或者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组综合征.按照病情程度不同,VCI可分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 not dementia,VCIN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预后。方法对于多发性梗死性患者采用长谷川修改量表(HDS)评分及Hachinsk缺血计分量表(HIS)评分,HDS<29.5分,HIS≥7分诊断痴呆,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结果脑梗死后脑软化灶总体积超过50ml即可引起痴呆。MID发病相对迅速,呈阶梯性进展,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计算力、情感障碍,晚期呈全面智能衰退。早期治疗可不同程度改善认知功能,重度痴呆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MID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积极治疗诱发脑血管病的相关疾病,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率即可减少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对30例Alzheimer病(AD)与31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进行临床比较,发现AD智能障碍程度比MID严重(P<0.05);AD首发临床症状呈现多样化,以精神症状和人格改变为主,MID以记忆障碍为主(100%);两者高峰期症状均有记忆障碍(10O%),AD高峰期精神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MID(P<0.01),MID神经系统体征明显多于AD(P<0.01);AD患者头颅CT检查全部有脑萎缩,尤其以额叶和颞叶为显著,而MID以双侧基底节、丘脑多发梗塞为主。  相似文献   

15.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level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were measured in 39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15 control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CSF N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The altered CSF NSE level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infarct size in CT scan. The CSF NSE levels were higher in 6-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fter 6-month follow-up than those in 22 non-MID patients of this series. Our research supports the view that CSF NSE can be a useful biochemical marker for brain ischemia. The importance of CSF NSE in the study of dementia related to ischemic stroke is worth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多梗死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特征。方法采用ERP对60例MID患者(实验组)及6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2、N2、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2、P3波幅明显降低(P<0.01);源于左半球MID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与源于右半球MID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及0.05)。实验组不同性别之间ERP潜伏期、波幅、反应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P可作为MI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评定的电生理指标,临床采用ERP监测脑梗塞患者,对早期诊断MID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lzheimer氏病指的是一种病因不明,在老年前期(65岁以前)发病的,以大脑皮层广泛分布的老年斑和全脑性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和以进行性加重的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大脑变性病,又称为早老性痴呆(Presenile dementia)或为Alzheimer’s型早老性痴呆(Presenile dementia of  相似文献   

18.
正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脑血管危险因素、显性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症[1]。一般将VCI分为3种临床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混合型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易达生)治疗多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60例多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1OOml依达拉奉30mg,bidivgtt,除此之外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金纳多、奥扎格雷钠等药物治疗。2组均以3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评价简易智能状态评估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临床痴呆量表(CDR)。结果:治疗组用药后MMSE(22.43±3.02)分、ADL(24.73±8.71)分、CDR(1.58±0.22)分,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改善MID的智能状态、认知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轻、中度MI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多发脑梗塞性痴呆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性脑梗塞的机理。方法 采用“补下清上、调神益智”的治疗原则 ,针刺治疗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MID) 4 6例 ,设立药物对照组 30例。于 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 18例 ,治愈率 39 13% ;有效 2 4例 ,有效率 5 2 17% ;总有效率 91 3%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患者HDS、FAQ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 ,并分层观察了痴呆症状、中医分证症状的变化 ,其平均有效率分别为 84 2 5 %和 81 39% ,优于对照组 ;显示针刺可有效改善MID患者的智力、社会活动能力及临床症状。同时观察了其中 4 1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 2 6例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 ,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通过大脑边缘系统的全脑整和机能的恢复 ,可能是针刺治疗MID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