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黄河支流蟒河污染对沿岸人群微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对污染区和对照区居民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 :污染区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4 .65‰ )、微核细胞率 ( 4 .18‰ )明显高于对照区 ( 2 .2 1‰、2 .0 3‰ )。结论 :蟒河污染对沿岸居民遗传物质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黑河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环境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以污染严重的淮河支流—黑河沿岸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健康效应谱的角度,对黑河上蔡段沿岸居民的健康进行了多层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区居民的总死亡率(846.5/10万),男、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234.0/10万和154.5/10万)明显高于对照区(各为598.3/10万、103.4/10万和72.0/10万),进一步对两区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测定,结果与两区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结果相吻合;污染区居民肝肿大率(61.7%)是对照区(27.9%)的2.2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区。该研究结果提示,黑河污染是影响沿岸居民健康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黄河支流———蟒河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进行了10万人年的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2区人群在总死亡率、死因顺位和年龄别死亡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污染区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对照区,但差异无显著性;污染区女性恶性肿瘤(以食管癌为主)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对照区,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虽然蟒河污染对沿岸居民总体死亡水平尚未造成影响,但已对恶性肿瘤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黄河支流-蟒河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进行了10万人年的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2区人群在总死亡率、死因顺位和年龄别死亡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污染区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对照区,但差异无显著性;污染区女性恶性肿瘤(以食管癌为主)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对照区,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虽然蟒河污染对沿岸居民总体死亡水平尚未造成影响,但已对恶性肿瘤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固体放心物拆解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于1999年5月至7月对F镇(污染区)和T镇(对照区)进行污染源调查和人群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两地区血旬 清酶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成人、獐唾液IgA污染区料对照氏,血小板平均值污染区较对照区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儿童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平均值为1.45%。结论 固体放心料物折解业对人群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4例恶性骨肿瘤和14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与15例正常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改变。结果畸变及微核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恶性组染色体的平均值,正常二倍体81.9%,非正常二倍体18.1%,结构畸变率5.9%,微核率7.3‰,与良性骨肿瘤组的94.4%,5.6%,2.14%,3.1‰及正常人群的97.6%,2.4%,0.93%〉2.4‰相比较,存在高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正常值,各地报道有所不同,作者等采用宁夏医学科学研究所改良的微核试验法,报道了宁夏三个地区千名健康成人微核检测结果:微核平均值为0.84%,微核出现率为86.2%。可视为宁夏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本底值。  相似文献   

8.
动态观察自血光量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2-4个疗程后,患者淋巴细胞微核率未见明显增高,显示该治疗方法未引起细胞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9.
含硒康绿保健茶对铅作业工人危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名受试者中,3人每天饮茶5g,另3个每天饮茶10g,连续饮4周。饮茶前抽其中3人血做细胞培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阳性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畸变率、染色体畸谱率、微核率分别高达13.5%、3.2%及12.0%,淋巴细胞转化率降至5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对血液病、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外周血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对760例各类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微核细胞阳性检出率,微核人员出现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所检测的六类疾病,白血病、MDS、贫血、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其他良性疾病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各类疾病中,白血病。恶性肿瘤病人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比传统诊断方法早0.5-5年即可预测早期癌肿的发生,因此该项指标的建立对早期潜在的肿瘤、白血病的发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并且适用基层单位对肿瘤的普查和筛选,该法是任何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次献血对遗传稳定性的影响,试图为指导临床献血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多次献血献血员和非献血员健康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和微核率。结果多次献血献血员SCE频率(4.33±0.45)和微核率(5.76±1.66)均显著高于非献血员健康成人的SCE(3.60±0.55)和微核率(4.14±0.67)(P>0.01)。而且与持续献血的时间及献血总次数、总量有关。结论多次献血对染色体有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12.
6名受试者中,3人每天饮茶5g(含硒80μg),另3人每天饮茶10g(含硒160μg),连续饮4周。饮茶前抽其中3人血做细胞培养,作为正常对照组(不加铅培养)和阳性对照组(加铅培养)。结果阳性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别高达13.5%、3.2‰及12.0‰,淋巴细胞转化率降至51.6%。4周后,饮茶5g和10g组培养物加铅培养时,上述指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范围。结果表明:康绿保健茶能拮抗铅所致的遗传毒性和免疫毒性,可作为铅作业工人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3.
对61例斑秃患者和20例正常献血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测定。结果表明:斑秃患者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微核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据此推测,引起斑秃发生的某些因素可能导致微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对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和微核率检测。结果:SCE频率(4.40±0.69)和微核率(6.05±1.93)分别较正常人的SCE频率(3.56±0.63)和微核率(4.13±0.79)高(P<0.01),而且与HBV感染时间有关。表明HBV感染有致染色体损伤的作用。提示HBV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细胞生物学与细胞遗传学方法,评价茶多酚(TP)对醋氨酚(Ace)致大鼠着床前胚泡遗传物质损伤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大鼠孕第3天ig Ace0.5g/kg(阳性阴道涂片为孕第0天),呈明显的胚泡微核诱导作用,胚泡微核率为12.2‰,具微核胚泡率为33.3%,而孕第0 ̄3天每天igTP0.1、0.2和0.4g/kg后再给同剂量Ace,则胚泡微核率和具微核胚泡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6.2‰、4.1  相似文献   

16.
精神发育迟滞者和正常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出现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精神发育迟滞者和正常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出现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神发育迟滞者微核出现率(4.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0‰),P<0.001。提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检测与淋巴细胞一样,可反映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研究显示部分精神发育迟滞者可能是遗传物质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黄铁矿废水污染区和对照区居民的肾功能和镉负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区居民肾功能(尿NAG,RBP)下降,镉负荷增加,说明黄铁矿废水污染已对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建议采取必要措施,防治污染。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某湖水污染区学龄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的出现频率,在所观察的三个污染区中,B、C两处儿童的核突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核突形态以棒状为主,各组儿童的核突阳性细胞率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即男性多于女性(P<0.01),被动吸烟对其核突阳性细胞率有明显的影响。在排除性别、被动吸烟等因素的混杂作用后,B、C两处儿童的核突阳性细胞率仍显著高于对照区。提示该湖水污染对当地居民健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兰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兰州市306名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非放射工种的85名从业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结果放射组淋巴细胞微核率(0.154‰)高于对照组(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放射工龄增加,淋巴细胞微核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有较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使用细胞周期控制、BrdU免疫荧光染色、松胞素B(CB)阻滞胞质分裂等技术,研究人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间的定量关系。结果:①G0期和G1期淋巴细胞照射组和对照组相比,微核率(MNF)和微核细胞率(MNCF)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S期和G2期淋巴细胞照射组和对照组相比,MNCF均明显增加(P<0.01)。(3)M期淋巴细胞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MNF与MNCF分别增加90多倍和70多倍。结论:在人淋巴细胞周期中S期和G2期可形成MN,但M期是形成MN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