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血脂大鼠早期血液流变特性的变化特点,探讨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给予72只SD大鼠高胆固醇+猪油+猪胆盐饲喂,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即高脂组(HC),与普通饲料饲喂的36只SD大鼠即正常对照组(NC)相比较,饲喂10-90 d,每间隔10天为一取样时相点,测定9组高血脂大鼠的血脂、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并观察心肌及冠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 本实验模型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随高脂饲喂时间延长,血浆粘度逐渐升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饲喂50 d后cTnI升高,病理提示大鼠心肌出现局灶性缺血性损伤,相关分析表明高血脂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发生与血高胆固醇、高LDL密切相关.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血液流变特性的异常改变,是早期心肌缺血性损伤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放烧复合伤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研究敖琳,曹佳,杨录军,钱频,刘胜学,程天民(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分子毒理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防原教研室630038)放烧复合伤是核爆炸时常见的伤情。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微核(MN)可以作为辐射损伤时一定剂量范...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具有抗细胞增殖、抗癌与抗衰老作用的非营养成分,现有资料表明,异黄酮还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犤1犦,可以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迁移以及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犤2犦。本实验以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为研究对象,研究异黄酮对梗阻肾病理改变、ICAM-1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初步探讨异黄酮对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雄性Wistar大鼠,6周龄,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18只、对照组(C)30只和异黄酮组(G)42只。大鼠UUO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J江某段有机污染物对大鼠的肝肾毒性。方法固相萃取法提取江水中有机物,分别以相当于源水4,24,144 L/(kg.bw)的剂量给予大鼠亚急性(14 d)灌胃染毒,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肝肾功能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在144 L/(kg.bw)剂量组,染毒大鼠肝、肾组织可出现以空泡变性为特征的病理损伤;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A)、甘油三酯(TG)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在较高的实验剂量时,J江某段有机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损伤肝肾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研究硝酸羟胺亚慢性染毒对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设置硝酸羟胺6.97、13.93、27.86 mg/kg 3个不同剂量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间日腹腔注射大鼠,连续染毒90d后脱颈椎处死2/3实验动物;剩余1/3实验动物停止染毒再饲养30 d后同法处死;观察并统计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结果:硝酸羟胺27.86 mg/kg组诱导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6.97mg/kg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6.97和13.93 mg/kg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恢复期各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硝酸羟胺亚慢性染毒对大鼠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在一定的时间内该毒性可能具有可逆性但无延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水中有机物污染状况,评价水中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固相萃取法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将萃取的有机污染物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对H4IIE细胞进行染毒,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对H4II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用荧光比色法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对H4IIE细胞7-乙氧基-3-异吩嗯唑酮.脱乙基酶(EROD)的诱导作用。结果各水样处理H4IIE细胞后,H4IIE细胞的增殖随染毒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48和72h处理组200和250倍浓缩的水样对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对EROD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EC50)值为4.4pg/ml,各水样相对于2,3,7,8-TCDD的毒性当量值分别为(2004.08)大溪沟:2.2×10^-4pg/L;(2004.08)寸滩:0.9×10^-4pg/L;(2005.01)大溪沟:13.3×10^-4pg/L;(2005.01)寸滩:3.7×10^-4pg/L。结论污染物对H4IIE细胞的毒性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各水样均可诱导H4IIE细胞EROD活性;同一采样点中,枯水期水样毒性大于丰水期水样。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丙烯酰胺的遗传毒理作用 ,采用单细胞克隆培养 ,双向筛选计数 ,多重PCR扩增与电泳分析 ,研究了诱导HL 6 0和NB4 两种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及分子突变谱 .发现只有丙烯酰胺高剂量组 (70 0mg·L- 1)才对两种细胞有明确的致hprt基因突变作用 ;丙烯酰胺诱发突变主要由点突变和缺失两部分组成 (40 .0 %~ 6 6 .7% ,33.3%~ 6 0 .0 % ) ,而自发突变几乎全是点突变 (90 .0 %以上 ) ,两种细胞均无全基因缺失型 ;缺失突变可以发生于hprt基因上的每个外显子 (除外显子 7/ 8以外 ) ,较集中于基因的 3′末端 ,且诱发突变中绝大多数是点突变与单个外显子缺失 (93.3% ,86 .1% ) ,两种细胞情况类似 .结果提示 ,丙烯酰胺具有较弱的诱导hprt基因突变的作用 ,且诱发突变与自发突变的分子图谱不一样 ,这可能与其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8.
昆明山海棠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敖琳  曹佳  孙华明  杨录军  刘胜学  周紫垣 《中草药》2001,32(10):913-916
目的 探讨中药昆明山海棠(THH)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规律及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染料排除法、活细胞荧光染色、DNA电泳、流式细胞仪、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荧光Ca^2 指示剂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HL-60细胞在THH作用下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包括细胞形态改变,DNA梯状带以及亚G1峰,并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Bcl-2基因在凋亡过程中的表达持续下凋,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THH有较强的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能力,其作用机制与下凋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那格列奈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 采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那格列奈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结果:那格列奈各剂量组对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和CHL细胞在有无S-9mix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也无诱发微核作用.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那格列奈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硝酸羟胺急性毒性和诱导染色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背景与目的:探讨硝酸羟胺的急性毒性和半数致死剂量(LD50)以及对染色体的影响,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硝酸羟胺溶液,观察小鼠死亡率和脏器的病理改变;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评价硝酸羟胺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程度.结果:小鼠的LD50 24h为186 mg/kg(177~197 mg/kg);14 d为183 mg/kg(174~194mg/kg);肉眼未见脏器有病理改变.小鼠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实验组微核发生率、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按化学物质的急性分级标准,硝酸羟胺属中等毒级别,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