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裂隙灯下发现的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统计500例(1000眼)LASIK术者的资料,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 1000眼LASIK术后发生并发症42眼(层间异物22眼、角膜瓣移位6眼、角膜瓣皱褶6眼,血管翳出血8眼),发生率4.2%.经处理均未影响手术效果.结论 LASIK术后并发症在手术室及时发现、处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对139例(275眼)LASIK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全程护理,观察手术疗效。结果273眼(99.27%)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 0.75~―1.00DS,散光0~―1.00DC。结论LASIK术的围手术期全程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术后,角膜瓣厚度以及角膜基质切削深度,评价准分子手术的安全性、可预测性。方法使用Visante OCT测量LASIK近视术后患者的角膜瓣厚度,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对照术前设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准分子LASIK手术术后角膜瓣厚度值和残留基质层厚度值与术前设定值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以及准分子激光机切削角膜基质深度安全,可预测。  相似文献   

5.
沈志斌  吴松  王渝  杜川  秦玫 《重庆医学》2006,35(11):1015-101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 000只眼LASIK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进行比较、分析、随访。结果中低度组患者在术后随访6个月后视力1.04±0.22,屈光度 0.43±0.15,高度组视力0.84±0.36,屈光度0.25±0.76;超高度组视力0.54±0.76,屈光度-2.25±1.24。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近视患者的接受,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主导术式。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屈光性角膜手术在国内大量开展,术后并发症已有不少报道:现将我院眼科和我市眼科医院自2002年9月-2003年12月,对1280例2550只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干眼症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严重角膜上皮植入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行LASIK术的2787例(5511眼)中发生的严重角膜上皮植入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LASIK术后出现严重角膜上皮植入共8眼(0.15%),经手术处理掀开角膜瓣,对瓣下上皮进行处理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未再发生明显上皮植入,裸眼视力恢复至0.8~1.0。结论:LASIK术后出现严重的上皮植入较罕见。其原因可能与术后上皮细胞从角膜瓣边缘侵入层间或术中上皮细胞被带入层间有关。一旦发现明显上皮植入需尽早清除层间上皮,彻底冲洗,并将角膜瓣准确对位,使之与基质床紧密贴合,是目前处理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计算出每一个屈光度近视实际切削角膜的厚度,进行术前预算患者角膜厚度的足与不足,筛选患者。方法对200例(400只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以上追踪观察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200例LASIK后角膜中央厚度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每一个屈光度近视实际切削角膜约13.20μm。结论LASIK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ntomileusis,LASIK)是利用准分子激光切削组织精确性较高的优势和角膜磨镶术可切削较高度数并避免角膜上皮下混浊等特点,获得一种精确性、可重复性、预测性好的新型屈光性角膜手术。我们自1995年开始应用Keracor11型ArF准分子激光设备行LASIK,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是治疗近视手术的新术式,既减轻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术眼严重疼痛症状,降低了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角膜瓣及层间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出现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引起了屈光手术的一场革命,1992年Buratto等将准分子激光机和微型角膜成形刀两套设备结合起来,提出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被认为是一项最合理、最有研究前景的屈光性角膜手术,我院自1998年2月开始施行该手术,目前已行33例59眼,现将术后随访3月以上的20例37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小军  高丰 《医学综述》2013,19(10):1808-1810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不同手术方式、不同切削量对猫眼房水流畅系数(C值)及房角小梁组织结构的影响.方珐:健康成年猫27只(5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原位磨镶术(LASIK)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组,其中LASIK组和LASEK组按照不同切削量分为O D、-3 D、-6 D、-9 D组(3只,6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术后1周、2周、1个月全麻下检测C值,并对房角小梁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术前各组C值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相比,术后各时间点LASIK组、LAsEK组C值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亦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相比,不同切削量各组C值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亦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前后小梁组织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保证角膜基质床安全厚度前提下,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对猫眼房角功能和结构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吴苗琴  罗浩  黄小珍 《浙江医学》2010,32(3):308-310,373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后远期干眼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3组患者[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29例(58眼)、角膜瓣蒂位于鼻侧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N—H—LASIK)组51例(102眼)、角膜瓣蒂位于上方的LASIK(S—H—LASIK)组13例(26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后出现干眼症相关指标[包括末次随访等效球镜、角膜曲率以及角膜切削厚度、残留角膜厚度、中央角膜敏感度(CCS)、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I)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等]异常的中位时间以及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术式下出现CCS、STI、BUT异常的中位时间以及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无上述干眼症指标异常的中位时间均为PRK最长、S—H—LASIK最短,3年无干眼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为PRK最高、S—H—LASIK最短。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CCS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术前等效球镜、术前平均角膜曲率、随访时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厚度以及手术方式;STI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眼别、术前平均角膜曲率以及手术方式:BUT出现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术前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厚度以及手术方式。结论近视激光手术可导致术后远期干眼症的发生,相对于PRK,LASIK尤其是S—H—LASIK是术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术中激光切削的角膜组织的面积和深度也是术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Q值调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影响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月在我院激光近视中心行老视矫正LASIK手术患者23例46眼。根据主视眼不同分为观察组(Q值调整切削)和对照组(普通切削),对非主视眼行Q值调整LASIK手术,目标Q值设为-0.6—-1.0。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行Pentecam检查,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进行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两组角膜前、后表面各范围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角膜前表面Q20、Q25、Q30分别为0.14,0.14和0.06,对照组分别为0.27,0.28和0.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Q35、Q40两组角膜后表面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值调整LASIK术后角膜Q值的增加值明显少于普通LASIK手术,使患者角膜非球面性得到重塑,有效改善老视人群获得更为理想的远近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16.
97眼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眼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未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眼部原因。方法对1515眼近视逐一进行眼部全面系统检查,对未行LASIK手术的97眼(占6.4%)的眼部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7眼中高眼压症50眼(占51.5%),矫正视力<0.5 19眼(占19.6%),眼底病变14眼(占14.4%),角膜中央厚度较薄12眼(占12.4%),病毒性角膜炎2眼(占2.1%)。结论LASIK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眼部有疾病者不宜手术。务必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相似文献   

17.
曹珊  郑华晖 《广西医学》2006,28(8):1196-1197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日本尼德克EC5000-CXⅡ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869例1707眼近视患者施行LASIK.结果 术后远视力达1.0以上者1 527眼占89.45%,0.8以上者1 658眼占97.13%.手术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正确评价该手术及预测术后效果,加强与近视患者之间的沟通及让患者对手术、手术后效果形成合理的期望值,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法。本文就近几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泪膜的形态、分泌功能、稳定性及术后引起千眼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AstraMax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  樊郑军  陈小莉  贾泽昊 《医学争鸣》2005,26(12):1134-1136
目的: 评价AstraMax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2002-10/2004-06来我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欲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的2202例术前患者4382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以筛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可疑圆锥角膜.结果: 共筛选出2人4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占0.09%),可疑圆锥角膜5例8眼.结论: AstraMax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是准分子激光术前筛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手术后患者角膜泪膜稳定性及角膜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的205例398只眼手术前后行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地形固进行观察。结果:LASIK手术术前戴隐形眼镜患者BUT明显比正常限时间短,手术后6个月内普遍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延长,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rnmetry index,SAI)数值增高,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5),术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一年左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LASIK手术可降低角膜泪膜的稳定性,发生机制与角膜表面规则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