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r 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前后泪膜稳定性和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方法:选择80眼近视眼患者,分别行LASEK和LASIK术,每组40眼,观察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中央知觉、泪液分泌量(Schirmer 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中央知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LASEK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中央知觉、术后1个月BUT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ASI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中央知觉、术后1个月、3个月BUT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LASIK和LASEK组间角膜中央知觉、BU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LASIK组角膜中央知觉、BUT值下降更明显;LASIK和LASEK组术后1、3、6个月泪液分泌量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术后均影响泪膜的稳定性与角膜中央知觉,但随着角膜的愈合而逐渐恢复;LASIK对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稳定性的破坏比LASEK更为严重、持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早期变化,探讨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与术后不同时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2月~2009年2月期间在我院施行的LASIK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10例(220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依次行泪液分泌量(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干燥感较术前加重,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不大,接近术前水平。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明显,术后1周和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UT均较术前缩短。结论:LASIK对泪膜稳定性具有一定程度不良影响,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使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性及其与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的关系。方法:应用TMS-1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正常人30例(60只眼)及糖尿病患者60例(120只眼)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表面不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及角膜最好预测矫正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PVA),并观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rmer试验。结果:糖尿病患者的SAI、SRI及PVA值分别为1.03±1.15、1.26±0.17及20/33.62±20/13.79,而正常人分别为0.28±0.17、0.29±0.23及20/17.75±20/3.02。糖尿病患者的SRI和SAI值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VA值则明显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糖尿病患者中,SRI与SAI与角膜荧光染色程度、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rmer试验值呈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角膜表面不规则性增加可能是导致此类患者视力障碍的原因。SRI和SAI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眼表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LASIK术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37例(73眼)行LASIK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7 d、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I).结果: LASIK术后与术前比较,病人出现干眼症状,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时仍未恢复(P<0.01).术后BUT缩短(P<0.01),角膜知觉下降(P<0.01),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结论:LASIK术后早期病人干眼症状加重,泪液分泌量减少,角膜知觉下降,术后应定期复查,早期适当补充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60例(11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至2个月干眼症状明显加重(P<0.01)。术后1周至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1周至2个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发生干眼症为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降低干眼症发生率,保证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泪膜功能的改变,探讨LASIK术后发生眼干现象的原因.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100例近视患者186只眼进行LASIK手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泪液分泌量(用Schirmer I实验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①Schirmer Ⅰ值:术前为(15.89±6.70)mm,术后1周为(12.08±7.30)mm,术后1月为(10.43±5.52)mm,术后3月为(11.56±6.82)mm.②平均BUT值:术前为(12.83±5.04)s,术后1周为(9.07±6.40)s,术后1月为(8.74±7.56)s,术后3月为(10.23±5.76)s.③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比术前加重.结论:LASIK术后早期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产生干眼症状,主要原因可能与术后角膜知觉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前后泪膜功能及角膜知觉的改变,初步探讨LASIK对结膜杯状细胞的影响。方法60例120眼近视眼患者行LASIK,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行角膜知觉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术前、术后1、3、6个月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1、3个月角膜知觉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P〉0.05);SIt值术后各时期平均值较术前均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较术前明显加重(P〈0.01)。结论LASIK术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角膜知觉减退、泪膜稳定性下降、眼表组织损害,但随时间延长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前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分析翼状胬肉及手术治疗与患者泪膜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8例(108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以对侧健眼为对照,于术前2天、术后4周、12周分别进行泪液分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检查、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ucus fern test,MFT)检查。结果翼状胬肉眼术前与对侧健眼比较:SchirmerⅠ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BUT缩短(P〈0.05);MFT结果正常的比例减少(P〈0.05)。翼状胬肉眼手术前后比较:术前和术后4周、12周SchirmerⅠ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12周BUT值较术前延长(P〈0.05);MFT结果正常的比例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明显异常,手术切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使患者泪膜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干眼症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816例1 632眼行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其中术中将150例患者的左右眼角膜瓣蒂部随机置于角膜上方或鼻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干眼问卷调查、泪液分泌量检查、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角膜着色眼数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1个月BUT缩短,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角膜瓣蒂部位于上方组与位于鼻侧组之间术后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量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术后1周、1个月干眼患者较术前增加,术后6个月干眼缓解。角膜瓣蒂部位置对干眼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前后泪膜稳定性和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方法 76例152眼高度近视行LASEK,观察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干眼症状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测量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量(sehirmerI test),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周、1个月干眼发生率及角膜F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3个月角膜知觉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但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1周、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3、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EK术后可导致角膜知觉减退,泪液分泌量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但随着角膜的愈合而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1.
RK术后欠矫的LASIK治疗对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RK术后欠矫的患者经LASIK手术后的泪膜稳定性的改变。方法对16例(21眼)RK术后残留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半年时询问干眼症状并进行荧光素试验、孟加拉玫瑰红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测定,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涩感:术后1周时,术眼干涩感明显加重,差异有显著意义;异物感:术后1天、1周时术眼异物感显著加重;灼烧感:术后1天、1周时术眼灼烧感比术前明显加重,有显著差异。荧光素染色:术后1天、1周、1个月时,术眼角膜荧光素着色较术前显著增多,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无显著差异;虎红染色:与术前比,术后1天、1周、1个月时,术眼虎红着色点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则无显著差异。BUT:与术前比较,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时,BUT显著缩短,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较接近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天,泪液分泌量增加,有显著意义,其余各个时间点泪液分泌量均下降,仅在1周、1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K术后欠矫患者接受LASIK治疗对泪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可在术后1个月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最优化屈光性角膜切削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后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分析其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80名近视眼患者实施双眼ORK手术,分别用荧光素法和schirmer Ⅰ试验(基础分泌试验)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泪膜破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不同时间泪膜及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82例(164眼)轻中度近视患者,54例(108眼)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1周、1、3、6月作BUT及SchirmerⅠ泪液分泌检查.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6个月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均较轻中度近视患者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的发生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功能降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最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甲钴胺超声雾化对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LASIK术的78例(146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仅观察组加用甲钴胺超声雾化治疗;观察两组的术前,术后1周、1和6个月的角膜指标(中央知觉、神经纤维密度和内皮计数),一般指标(视力、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和前房房水的闪光)和泪液中的生化指标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的闪光、TNF-α、IL-2和NGF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中央知觉、神经纤维密度、视力、泪膜破裂时间、闪光和NGF均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中央知觉、神经纤维密度、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和闪光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甲钴胺超声雾化可促进LASIK术后的神经修复,尤其是术后远期的效果较好,同时还可促进视力恢复和泪膜稳定性,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并促进NGF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前后泪膜稳定性和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方法76例152眼高度近视行LASEK,观察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干眼症状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测量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test),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幂术后1周、1个月干眼发生率及角膜F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3个月角膜知觉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但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1周、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3、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术后可导致角膜知觉减退,泪液分泌量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但随着角膜的愈合而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早期患者泪膜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泪膜的影响及术后泪膜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42例(42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14 d、1个月及3个月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并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患者的不适症状评分和CF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无法形成稳定的泪膜,而SIt显著增加,83.3%的患者(35例) SIt>30.0 mm,其余7例患者SIt均>25.0 mm.术后第3、7天的不适症状评分较术前增加且差异显著(P<0.01,P<0.05),至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3、7、14天,BUT较术前减少且差异显著(P<0.01),SIt和CFS较术前增加且差异显著(P<0.01).至术后1个月,BUT较术前仍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SIt和CFS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恢复至术前水平.至术后3个月,BUT也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可显著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至术后3个月,所有检查项目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的变化,探讨其术后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糖尿病患者32人(48眼),同时选取无糖尿病的患者36人(48眼)做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film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手术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泪膜状态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时糖尿病组BUT和Schirmei tes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量低,泪膜稳定性下降,于术后3个月时逐渐恢复,提示临床治疗中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可以于术后早期给予人工泪液以缓解糖尿病患者术后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斜视手术前后泪膜的变化,分析其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3例(203眼)斜视患者分为A组(98例,手术眼行单条眼外肌手术)和B组(105例,手术眼行2条或3条眼外肌手术),分别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3d、1周、2周、4周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的各项泪膜功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手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SIt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BUT在术后3d时明显缩短,直至术后2周时恢复正常;角膜荧光素评分则在术后3d时明显升高,但于术后l周检查时已下降至术前状态。B组患者BUT在术后3d时明显缩短,直至术后4周时恢复正常;角膜荧光素评分则在术后3d时明显升高,于术后2周检查时才下降至术前状态。结论减少单眼手术操作,缩短单眼手术时间,可减少手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