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梁飞  肖晓山  李俊  周代伟 《广东医学》2011,32(17):2273-2275
目的 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作用.方法 将60例ASAⅠ~Ⅱ级拟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采用1%罗哌卡因10 mL+2%利多卡因1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0.8 μg/kg加生理盐水至30 mL;对照组(n=30),采用1%罗哌卡因10 mL+2%...  相似文献   

2.
金耀君  赵璇 《上海医学》2015,(2):110-114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120例被随机分入4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7mL,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和5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7mL,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和10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7mL。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40mL/h,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0μg(稀释至20mL,40 mL/h)。在麻醉前(T0)和麻醉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min(T4)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镇静评分,以及4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结果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与罗哌卡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在T2、T3、T4时间点的HR和MAP分别显著低于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在T3和T4时间点的HR和MAP分别显著低于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局部复合50μg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并延长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且对血压和HR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罗铁山  黄建成  赵涛  雷毅  彭铖  胡芸  王晓军 《重庆医学》2021,50(14):2463-2468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手前臂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重50~7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0):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组(RL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组(RLD1~4组).采用经肌间沟及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RL组经肌间沟及腋路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20 mL;RLD1~4组分别注射含右美托咪定[0.5μg/kg(RLD1组)、0.75μg/kg(RLD2组)、1.0μg/kg(RLD3组)、1.5μg/kg(RLD4组)]的0.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20 mL.记录患者一般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痛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静程度和呼吸抑制、寒战、呕心呕吐、气胸和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结果 与RL组比较,RLD1~4组镇痛、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在T1~2,RLD1~2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减少、Ramsay值增加;在T1~3,RLD3~4组BIS值减少、Ramsay值增加,MAP与HR值降低(P<0.05).与RLD1组和RLD2组比较,RLD3~4组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在T1~3,BIS值减少、Ramsay值增加(P<0.05);与RLD3组比较,在T2~3,RLD4 BIS值减少、Ramsay值增加(P<0.05).RLD1~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在T1~2,RLD1~2组BIS值减少、Ramsay值增加;在T1~3,RLD3~4组BIS值减少、Ramsay值增加,MAP和HR值降低(P<0.05).RL组中出现1例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在RLD3~4组中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在RLD4组出现过度镇静.结论 应用1.0μg/kg右美托咪定加入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经肌间沟及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延长镇痛持续时间,镇静程度合适,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问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D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ml加右美托咪啶1μg/kg,C组仅给予0.5%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及Ramsay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D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在T1、T2、T3时间点,D组患者的MAP低于C组(P〈0.05);HR明显慢于C组(P〈0.01);在T1、T2、T3时间点,D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且高于C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例顺产足月初产妇,自愿要求实施PIEB分娩镇痛。30例芬太尼对照组(Fen组):2 μg/mL芬太尼+0.1%罗哌卡因,30例右美托咪定组(Dex组):0.5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2组每60 min硬膜外间隙注入8 mL上述混合药液实施分娩镇痛。记录分娩镇痛前后各时间点(分别记为T0~T6)患者心率(HR)、胎心率(F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拉姆齐(Ramsay)镇静评分、改良下肢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记录Apgar 5 min评分、局麻药使用总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追加及不良反应。结果:各时间点2组患者HR、FHR、MAP、改良Bromage评分、Apgar 5 min评分、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5 min(T1)和30 min(T2)时间点,Dex组VAS评分明显小于Fen组(P<0.05),Dex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大于Fen组(P<0.05);与Fen组比较,Dex组局麻药使用量及PCEA追加例数明显减少(P<0.05);Dex组和Fen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PIEB模式的局麻药使用量和爆发痛次数更少,镇痛和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选取1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行ESPB麻醉时给予0.33%罗哌卡因25 mL;试验组行ESPB麻醉时给予含右美托咪定20 μg的0.33%罗哌卡因25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头晕、恶心和嗜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可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患者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前臂及手部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选用0.25%罗哌卡因30 mL行臂丛神经腋路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右美托咪定(0.5 μg/kg)。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和神经阻滞前,神经阻滞后15、30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记录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维持时间;观察用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10 min皮质醇、丙二醛、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P、HR和皮质醇、丙二醛、IL-6显著下降(P<0.05),运动阻滞和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显著增加(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抑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患者止血带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臂丛神经阻滞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8例。A组采用0.75μg/kg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B组采用1.25μg/kg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B组在T1~T3时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明显效果,相对而言,采用0.75μg/kg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彭丹丹  王敏  谢林碧 《安徽医学》2015,36(8):985-98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在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长时间手术中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急诊断指(多指)、断腕或断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0 h,随机分配为2组(n =30):罗哌卡因组(R 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 +2%利多卡因10 mL 加生理盐水至40 mL;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 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0 mL +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 kg 加生理盐水至40 mL。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分支(腋神经)及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止血带充气压力200~250 mmHg,压迫时间90 min。观察并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1.5 h(T1)、3 h(T2)、4.5 h(T3)、6 h(T4)、7.5 h(T5)、9 h(T6)及术毕(T7)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MAP、HR),同时以VAS 评分法评估患者止血带反应的程度,若无法忍受止血带反应,臂丛加药后试验结束。记录患者止血带耐受情况,并以 Ramsay评分评价 R 组及 DR 组的镇静程度,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 R 组相比,DR 组患者对止血带耐受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止血带疼痛时间出现延迟(P ﹤0.05);与 R 组比较,DR 组 T1~ T5时 HR 减慢(P ﹤0.05),DR 组有7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出现止血带严重并发症。结论1μg/ kg 右美托咪定混合1%罗哌卡因对减轻上肢长时间手术带来的止血带疼痛安全、有效,并可延迟止血带疼痛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注射药物为罗哌卡因,观察组注射药物为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记录比较两组臂丛神经阻滞前(T0)、阻滞后15 min(T1)、手术开始(T2)、手术30 min(T3)、手术完成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MAP、HR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起到较强镇静作用,并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夏晓东  夏瑞  尹泓  别世杰  陈恭达  龚勇 《广东医学》2012,33(12):1829-183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年患者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ASAⅡ~Ⅲ级).分为3组,每组20例.D1组,0.25%罗哌卡因(30 mL)内含Dex(0.2 μg/kg)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25 mL/(kg·h),输注10 min];D2组,0.25%罗哌卡因(30 mL)腋路臂丛,静脉输注Dex[1.0 μg/(kg·h),输注10 min]+生理盐水(0.05 mL/kg);C组,0.25%罗哌卡因(30 mL)腋路臂丛,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25 mL/(kg·h),输注10 min]+生理盐水(0.05 mL/kg);3组神经阻滞完成后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镇静程度Ramsay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时间均延长(P<0.05);D1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缩短(P<0.05);D2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且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明显增加(P<0.05).3组患者术中均无臂丛阻滞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也未发现明显神经并发症.结论 0.25%罗哌卡因混合Dex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延长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镇痛时间,还能缩短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能明显提高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ASA I~Ⅱ级择期行单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D组注入内含1μg/kg右美托咪啶的0.5%罗哌卡因25ml,C组仅注入0.5%罗哌卡因25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D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持续时间均长于C组(P<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前者起效更迅速,维持更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肌间沟臂丛鞘内注射对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择期行上肢桡侧切复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儿(6~12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Dex组采用0.25%罗哌卡因(0.3 m L/kg)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0.3 m L/kg)。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CHIPPS评分(判断疼痛程度)和改良Bromage分级(判断运动阻滞程度);观察臂丛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Dex组患儿术后8 h、12 h的CHIPPS评分及改良Bromage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750.2±206.0)min]较C组[(591.6±182.1)min]显著延长(P=0.0060);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4.1±180.6)min vs(524.3±171.9)min,P=0.1766)]。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2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可以增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并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8-1599
目的:研究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对患者镇痛及镇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盐酸罗哌卡因组,以1%盐酸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溶液1ml蛛网膜下腔注射;B组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以1%盐酸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溶液1ml(内含5μg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及术后1h、2h、4h、8h、12h、24h镇痛镇静、恶心呕吐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A组高(P<0.01)、心动过缓发生率较A组高(P<0.05),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较A组低(P<0.05),术后1h、2h、4h、6h,B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较A组低(P<0.05),术后8h、12h、24h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会增加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但有利于维持术中术后镇静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为3组,每组20例,吗啡组(M组):首剂2 mg吗啡+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4 mg吗啡+0.1%罗哌卡因250 mL;罗哌卡因组(R组):首剂给予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0.1%罗哌卡因25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首剂给予右美托咪定8 μg+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右美托咪定1.0 μg/kg +0.1%罗哌卡因250 mL.3组PCA参数均为背景输注计量5 mL/h,持续48 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患者术后4、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和血压、心率、镇静程度,记录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和48 h 3组间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和24 h M组和D组VAS疼痛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4、12、24、48 h血压、心率、镇静程度评分及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和D组(P<0.01),皮肤瘙痒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0.1%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ASAΙ~Ⅱ级择期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RD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375%罗哌卡因20 mL含1μg/kg的右美托咪定;R组(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分别记录RD组和R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结果 较R组相比,RD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相比,在臂丛神经阻滞后的30、60 min,RD组的HR和MAP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1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同时缩短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的影响。方法:行全髋置换术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右美托咪定组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6μg/kg混合液共30 mL,对照组仅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稀释液30 mL。应用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EC50,第1例患者使用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5%,相邻患者罗哌卡因浓度的比值为1∶1.2,若前1位患者苏醒后6小时疼痛VAS评分<3分,则下1位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若前1位患者苏醒后6小时VAS评分≥3分,则下1位患者增加一个浓度梯度,直至出现7个交叉点为止。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罗哌卡因EC50为0.217%(95%CI:0.198~0.238%),低于对照组的0.248%(95%CI:0.218~0.2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中右美托咪定能一定程度降低罗哌卡因使用浓度,且不增加不良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的影响.方法 择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20~55岁,体质量50~75kg,ASA 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罗哌卡因(ropivacaine,R)组(n=30)和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啶(ropivacaine+dexmedetomidine,RD)组(n=30).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定位成功后,R组和RD组分别注入罗哌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1μg/kg右美托咪均40mL.R组和RD组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8%、0.28%,按序贯法确定下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若上1例患者麻醉有效,则下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降低1个浓度梯度,若麻醉无效,则下1例患者增加1个浓度梯度,罗哌卡因的浓度梯度为0.02%.采用概率单位(Probit)法计算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和20min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Ramsay评分.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R组和RD组罗哌卡因的EC50及95%CI分为0.32(0.27~0.37)%和0.20(0.16~0.24)%(P<0.05).与R组及麻醉前比较,RD组在麻醉后10~20min MAP和HR降低,Ramsay评分升高(P<0.05).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降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EC50,增加镇静评分,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拟行前臂或手指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D组(n=15)采用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 μg/kg共29 mL.R组(n=15)采用0.375%罗哌卡因29 mL.观察项目:①术中生命征、Ramsay镇静评分;②神经阻滞情况;③术后镇痛情况.结果:D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较R组延长(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较R组少(P<0.05).D组3例患者阻滞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余均无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糖尿病足患者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行单侧下肢足踝部清创术的糖尿病足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与右美托咪定组(D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隐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隐神经阻滞使用0.5%罗哌卡因10 mL,坐骨神经阻滞时C组仅使用罗哌卡因20 mL,D组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与1 μg/kg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20 mL。采用序贯法设定罗哌卡因的浓度,初始浓度为0.5%,相邻浓度比值为1∶1.2,若注药后30 min内坐骨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完全,下一例则减少一级浓度,反之则增加一级浓度,有连续8个上下交叉停止试验。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两组罗哌卡因相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C组罗哌卡因EC50为0.26%(0.23%,0.29%),D组为0.22%(0.18%,0.25%),D组显著低于C组(P<0.05)。D组有7例(23%)患者出现心动过缓,高于C组的1例(4%)(P<0.05),予静注阿托品0.5 mg后均恢复正常心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低血压、低氧血症、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论1 μg/kg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可降低罗哌卡因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坐骨神经阻滞的EC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