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不敏感大鼠在诺维本损伤后的针效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不敏感大鼠经诺维本损伤后的针刺镇痛效应变化。方法以针剌“后三里”穴的镇痛痛阈为指标,筛选出针刺不敏感大鼠,对针剌不敏感大鼠行诺维本损伤后再针刺“后三里”,测定针刺前后痛阈。结果针剌不敏感大鼠经诺维本损伤处理后针刺痛阀提高非常明显。结论损伤作用可能能激发大鼠的针刺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草药S抗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机理,采用改进的Fabre和Kamada大鼠原位移植模型,将SD大鼠肾移植给Wistar大鼠为同种异种异体移植,Wiatar移植给Wistar大鼠为同品系移植(空白对照),共设五个实验组,观察移植后受体鼠存活、检测移植肾功能及定量测定移植肾内MHC ClassⅡ抗原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草药S能延长受体鼠存活时间,并抑制MHC ClassⅡ在移植肾内的  相似文献   

3.
张振  陈宏  张桦  王敏  刘敏  李明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8,29(1):24-26
目的 研究供体凋亡细胞预输注对大鼠胰岛移植后胰岛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以直线加速器照射诱导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凋亡.经阴茎背静脉输注供体凋亡脾细胞,7d后于糖尿病SD大鼠双侧肾包囊进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通过测定血糖变化、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来观察胰岛移植物的功能状态.结果 预输注供体凋亡脾细胞能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生存时间达31 d),并较长时间地维持受体鼠血清胰岛素处于较高水平.结论供体凋亡细胞预输注能够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胰岛移植物的正常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外关单穴与其配伍组合对甲醛致炎大鼠痛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炎性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外关组、外关加合谷组以及外关加合谷、后溪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不予针刺干预;其余3组分别选取相应的单穴及组穴进行针刺干预,每次20 min,每日1次,分别干预6次。采用鼠尾光照测痛仪检测鼠甩尾潜伏期,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SP、PGE2、IL-1β含量。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外关组、外关加合谷组、外关加合谷、后溪组鼠甩尾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外关组、外关加合谷组鼠甩尾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大鼠血清SP、PGE2、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外关、外关加合谷以及外关加合谷、后溪均可提高炎性痛大鼠痛阈。针刺外关穴以及针刺外关加合谷的镇痛效应可能与降低血清中SP、PGE2、IL-1β的含量有关,且尚不能说明穴位组合配伍对炎性疼痛镇痛作用优于辨经单穴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针刺SD大鼠单个腧穴和双腧穴热水甩尾痛阈值的观察和分析,探讨针刺腧穴的组方,对大鼠针刺镇痛模型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临床针刺用穴处方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单针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和双针同时针刺"后三里"+"后三里"、"后三里"+"关元"等腧穴,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量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针刺后(10.0680±0.440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3511±0.1860)针刺后(7.5133±0.2615)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2167±0.3513)针刺后(10.5850±0.608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0±0.3061)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2)单针针刺"后三里"针刺后(9.8293±0.3469)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5455);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7579);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436);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420);(3)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痛阈值(5.2167±0.351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1308±0.5036)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279);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6429±0.325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5.6601±0.5129)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970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6590±0.5227)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267);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1±0.3061)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4014±0.6112)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44)。结论:(1)本实验中,单针、双针针刺前后痛阈值都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2)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显示出一定的差异。(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两者的针刺效应作用时程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针足三里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急性期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及阿片肽系统在手针镇痛中的介导作用。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大鼠模型,手针双侧足三里,观察痛阈、足肿胀;检测足爪、血清β-内啡肽含量。为进一步证实阿片肽系统在手针镇痛中的作用,通过足爪/血液注射纳洛酮观察大鼠痛阈变化。结果:手针可提高慢性炎性痛痛阈(P0.01),足肿胀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足爪/血清β-内啡肽含量未见差异。足底/血液注射纳洛酮后,痛阈降低(P0.05)。结论:手针针刺足三里对急性期AIA大鼠有镇痛作用,可能与激活中枢阿片肽系统和外周阿片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局部血流与炎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雄性健康Wastar大鼠57只,分两批进行实验。第1批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NS组)、模型组(CFA组)、模型+电针组(EA组),CFA组和EA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模,NS组同种方式注射生理盐水,EA组造模后每天针刺1次,连续针刺20 d,CFA组和NS组不予治疗,观察电针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局部充血状态、足肿胀的影响。第2批分组及造模方法同第1批,连续针刺10 d,观察电针对致炎性大鼠热辐射缩足痛阈(PWL)的影响。结果:第1批实验大鼠:致炎后24 h,CFA组和EA组大鼠局部充血状态、足肿胀度显著升高,与同期NS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治疗后,EA组大鼠局部炎症减轻,与CF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批实验大鼠:致炎后24 h,CFA组和EA组大鼠痛阈显著降低,与同期NS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治疗后,EA组大鼠痛阈显著提高,与CF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效果;关节局部血流与痛阈、炎性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选择素在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皮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选择素P、选择素E在同种异体大鼠皮肤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表达,研究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取SD大鼠皮肤和实验室培养的组织工程SD大鼠皮肤移植于成年Wistar大鼠,移植成功后取不同时间点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选择素P、选择素E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组,选择素P、选择素E有显著表达,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局部组织中水平显著低于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组.结论选择素P、选择素E的改变与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呈正相关,组织工程皮肤只具有很弱的免疫原性,不引起显著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探讨脊髓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P)中的作用。方法18 只成年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6 只。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复制CCI大鼠模型;实验组:复制CCI 大鼠模型后第3 天腹腔注射漆树酸5 mg/kg。于复制大鼠CCI模型前1 天,以及第1、3、5 和7 天分别测定大鼠后足热痛阈及机械痛阈,并应用Western blot测定腰段脊髓CXCR2 的蛋白表达。结果CCI 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术侧下肢热痛阈值降低,模型组、实验组术侧下肢热 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大鼠第5 和7 天术侧热痛阈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痛阈变化趋势与热痛阈一致。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脊髓CXCR2 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CXCR2 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髓CXCR2表达的异常上调,可导致NPP产生和维持。腹腔注射漆树酸能够部分抑制CCI大鼠脊髓腰段CXCR2的表达上调,并缓解CCI大鼠的疼痛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和皮肤移植后排异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0例大鼠Ⅲ度烫伤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和15例同种大鼠大张异体皮肤移植组织在移植后4-5,7,14,21和28d时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LFA-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Ⅲ度烫伤后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组织中LFA-1^ 淋巴细胞和ICAM-1^ 细胞的表达均低于同种大张异体皮肤移植组织,与排异程度相一致,分别在移植后7和14d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 ICAM-1/LFA-1不是主要促使皮肤混合移植排异反应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但ICAM-1^ 细胞和LFA-1^ 淋巴细胞在介导同种大张异体皮移植排异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痛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效应及其氧代谢机理。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经非穴组。于电针前后分别检测大鼠痛阈及血清SOD、MDA等指标。结果电针后,电针穴位组大鼠痛阈、SO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非经非穴位组SOD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痛阈、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穴位组痛阈、SOD含量明显高于电针非经非穴组(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电针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电针穴位有明显的镇痛效应。电针镇痛情况下血清SOD含量明显升高,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针刺调整氧代谢,减少或消除氧自由基可能是电针镇痛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并鉴定一种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动物模型。方法:AMR动物模型采用Wistar大鼠作为供体,SD大鼠作为受体。将Wistar大鼠背部皮肤移植至SD大鼠背部,构建同种异体大鼠皮肤移植模型,分别在皮肤移植后1、3、7、10、14、21、28、35 d取大鼠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ie,DSA)。在DSA最高时将供体肾脏移植至受体,构建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AMR动物模型。分别于肾移植术后1~5 d收取移植肾及血清标本,行常规病理染色、C4d免疫荧光染色,以及血清DSA检测。结果:大鼠受体的血清DSA在皮肤移植术后第14天达到最高。相较于各对照组,AMR组大鼠移植肾出现显著的管周毛细血管炎和肾小球炎,免疫荧光示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显著增多,血清DSA显著升高(P < 0.05),管周毛细血管炎、肾小球炎、C4d评分显著增高(P < 0.05)。结论:成功构建并鉴定一种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AMR的动物模型。该模型操作简便易行,稳定性和性价比较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胎肝组织微片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为胎肝微组织移植的临床试验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急性肝功能衰竭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移植组(n=20).孕14 d的SD胎鼠肝组织作为供体;移植组每只受体接受两个胎鼠肝脏组织微片移植,移植部位在受体肝组织中;对照组只行开腹手术;手术后24 h、72 h、7 d及30 d分别检测受体ALT、AST、TBIL及ALB的变化,统计存活大鼠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后24 h、72 h、7 d移植组ALT、AST及TBIL明显下降,ALB显著升高,死亡率下降.术后30 d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胎肝组织微片移植可以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功能,降低大鼠死亡率.这种作用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大鼠卵巢经培养前后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恢复失去卵巢功能妇女体内性激素的作用,本实验将大鼠卵巢异体皮下移植,观察移植效果。方法:分别将SD大鼠新鲜卵巢及培养后卵巢异体皮下移植。通过观察阴道脱落细胞、子宫重量的变化,移植物的组织形态学及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了解卵巢移植鼠体内激素分泌状况。结果:新鲜移植组,3/10只受体鼠阴道脱落细胞显示有雌激素作用,子宫重量及血清E2显著高于去势组,移植物表面无明显血管网形成,组织切片可见大量原始卵泡和及少量发育卵泡。培养后移植组,6/10只受体鼠阴道脱落细胞显示有雌激素作用,子宫重量及血清B水平显著高于去势组,与新鲜移植组无显著差别。移植物表面可见少量微血管分布,组织切片可见较多的发育卵泡。结论:异体皮下移植可降低组织的免疫源性,而经体外培养后可进一步降低免疫源性,利于移植物存活,为临床组织器官同种异体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和皮肤移植后排异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0例大鼠Ⅲ度烫伤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和15例同种大鼠大张异体皮肤移植组织在移植后4~5,7,14,21和28d时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LFA-1的表达情况. 结果大鼠Ⅲ度烫伤后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组织中LFA-1+淋巴细胞和ICAM-1+细胞的表达均低于同种大张异体皮肤移植组织,与排异程度相一致,分别在移植后7和14d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 ICAM-1/LFA-1不是主要促使皮肤混合移植排异反应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但ICAM-1+细胞和LFA-1+淋巴细胞在介导同种大张异体皮移植排异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同种大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影响,尤其是MSC对脾脏结构重建的作用。【方法】建立Fischer344(RT-1A1)大鼠至Wistar(RT-1Au)大鼠的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后大鼠的基本生活情况,病理学分析靶器官皮肤、肝脏、肠道和脾脏的组织学改变,尤其注意MSC对同种骨髓移植后脾脏结构重建的影响。【结果】①在移植后30d的观察期内,共移植组显示较高的生存率。②组织学分析显示:在共移植组,靶器官皮肤、肝脏、肠道的损伤相对较轻。③脾脏组织学分析显示:在骨髓与MSC共移植组,受体脾脏结构接近正常;在单纯骨髓移植组,受体脾脏白髓萎缩,动脉周围淋巴鞘只有少量T细胞,无典型脾小结形成。【结论】MSC与骨髓共移植对GVHD有抑制作用,并显著促进脾脏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肌声学造影在检测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心肌灌注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采用BrownNorway大鼠23只为同种异体移植供体[雄性,12~15周,体质量(143±23)g],Lewis大鼠53只为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同系移植供体及受体[雄性,12~15周,体质量(158±19)g]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同种异体移植18只,同系移植12只),按移植后第2、4、6天分为3组(每组同种异体移植6只、同系移植4只),分别行心肌声学造影,自动拟合曲线,比较不同组间A、β及A×β值差异及同组内同系移植与同种异体移植大鼠间差异。结果成功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同种异体移植18只,同系移植12只)。同种异体移植大鼠于术后第6天A值(15.87±4.20)、β值(0.320±0.019)、A×β值(4.974±1.355)显著降低(P<0.05,P<0.01),同系移植大鼠术后第2天A值(21.71±0.017)、β值(0.365±0.013)、A×β值(7.908±0.374)低于第4、6天(P<0.05)。在同种异体与同系比较中,A与β值于术后第6天均有差异(P<0.05),而A×β值则于术后第4天出现差异(P<0.05),到第6天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心肌声学造影可反映大鼠心脏移植后缺血再灌注及急性排斥反应发展过程中心肌灌注逐渐下降的变化特点,对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监测具有应用价值,A×β值为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 Walker 256乳腺癌骨转移癌痛模型,观察地塞米松对骨转移癌疼痛痛阈的影响。方法制备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的大鼠腹腔积液瘤细胞,将其注射入大鼠胫骨,测量术前及术后机械刺痛阈和辐射热痛阈。结果接种 Walker 256乳腺癌大鼠术侧机械刺激痛觉和辐射热痛觉阈值显著降低,且病理学结果显示骨质受到肿瘤破坏,提示 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骨转移癌疼痛模型成功建立。地塞米松(5 mg/kg)能够显著提高骨转移癌疼痛模型刺痛痛阈。结论地塞米松能够缓解大鼠骨转移癌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对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为该基因治疗方法在皮肤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供体DC以humanIL-10基因修饰后,通过外周静脉输入受体体内,一周后行大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根据实验分组观察受体移植皮肤存活情况。结果:对照组、未修饰DC组、hIL-10修饰DC组大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分别为(6.86±1.34)d、(7.57±2.45)d、(13.71±4.04)d,经统计学处理,未修饰DC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hIL-10修饰DC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IL-10修饰的供体DC预处理受体,可明显延长移植皮肤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切断大鼠前根的方法,探讨前根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结果发现:①大鼠在正常状态下,左右两侧大腿外侧部皮下痛阈无显著性差异,切断左侧L_4、L_5前根后第3d,切断侧痛阈[(o.760±0.139)mA]较切断前[(0.365±0.120)mA]和对侧痛阈[(0.443±1.09)mA]均显著性增高(均为P<0.05)。②在切断后第3d给予电针刺激,切断侧的电针效应与切断前的以及对侧的电针效应相比较,虽有升高,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前根在电针镇痛信息的传入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