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未病"思想核心是预防疾病,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未病"阶段,把中医"治未病"理论纳入糖尿病前期的防治策略中,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早期干预,早期防治糖尿病前期阶段,可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病防危”,把糖尿病及并发症杜绝在萌芽状态,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方法研究近十年文献,总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因病机及危害,阐明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的作用。结果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中医学理论的精髓之一."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是"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就是采取各种养生保健和防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在"未病"、"欲病"、"已病"、"愈后"四个阶段,应用"治未病"理论积极干预,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依据"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工作已经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提示,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进展的趋势.本文运用"治未病"理论从病名,病因病机,转归及防治等方面探讨糖尿病前期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糖尿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育英  任爽 《河北医学》2011,(11):1558-1560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预防工作,积极倡导"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明确提出"不治己病治未病"这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长期以来为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传染病已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其发病急、传播快、来势凶、病情险仍使人们谈病色变。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治未病思想的历史渊源,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角度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等慢性肝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的中医理论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病是指不具有诊断某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及诊断标准的病前状态,即“无典型症状,有客观证侯”。“不治已病,治未病”则指在发现异常表现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逆转其发展方向,恢复其正常状态。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潜伏阶段,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糖尿病的其未病状态是指搪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受损。古代治未病尚包括“既病防变”,现代医疗对象的主体是已病人群,缺少大规模的未病医疗。本文就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强调在糖尿病前期运用中医理论,借助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测手段,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法早期干预早期防治,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方面综述了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强调早期防治的重要性。[方法]检索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全面总结传统危险因素以及最新发现的危险因素。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大方面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结果]对尚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并及时给予干预,能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对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的发生率。[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控制及干预,贯彻“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思想,能有效的减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早期诊断的技术及指标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肛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将其预防医学思想与肛窦炎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意义。在防治肛窦炎方面提出"未病先防"应普及肛窦炎的健康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既病防变"强调应及时诊治,以防它变。  相似文献   

11.
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作用,以期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翠娥  徐莲芝 《中医学报》2011,26(3):257-258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肿瘤患者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整理、筛选、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进一步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地位。结果:随着各个朝代医家的总结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形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瘥后防复"的理念,对肿瘤患者康复治疗越来越起着指导作用。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肿瘤患者治疗始末,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促进手术后恢复,防治肿瘤的转移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理和心理上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医"治未病"防治疾病的思想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介绍了应用"治未病"思想防治原发性肝癌经验,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将该理论在原发性肝癌防治中的指导性进行总结,以飨同道,希望能够在今后临床工作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诊疗中的一大特色,本文从"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出发,并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特点,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和慎防药毒四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从"治未病"入手来阐述HIV/AIDS的三级预防,在"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既病防变"三个方面对HIV/AIDS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中预防疾病、防重于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将"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也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未病"包括无疾之身、疾病隐而不发、发而未传三种状态;探讨治未病的渊源,进而从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等方面深入了解治未病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和运用中医治未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通过阐述"治未病"的含义和"治未病"思想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提出摸清基线资料,建立预警机制以"未病先防";见微知著,实施早期干预机制以"既病防变";持续随访,发展长效机制以"瘥后防复"。并进一步分析了"治未病"思想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树立"治未病"观念,指导心理工作;提高个人素养,灵活运用"治未病"思想;扩展"治未病"思想,正人先正己。"治未病"思想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