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指一类能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的蛋白质,在胚胎时期即可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TFs不仅可减轻神经变性,还具有刺激轴突生长,促进再生的功能。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等为病理学特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NTFs对MS疾病有神经再生和修复作用,为NTFs应用到MS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改变,并对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神经传导技术检测MS患者双侧正中、尺、胫和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潜伏期和波幅;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双侧正中和胫神经于不同刺激点引出的潜伏期;采用F波检测双侧正中神经F波的出现率和传导速度.结果:MS患者正中、尺、胫和腓神经的MCV和SCV均不同程度地减慢,MCV的异常率高于SCV ,有48 5 %的患者出现至少1条神经NCV的减慢;MS患者MCV潜伏期的延长以正中和尺神经远端以…  相似文献   

3.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是利用非植入性技术(无创)对神经纤维进行物理或药物刺激以调控神经元活动,进而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的生物工程技术。近年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快速发展,以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技术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广泛应用,成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利器”。本文对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安全性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再生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 ,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和促轴索再生作用。应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产生类似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虽然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但在多数情况下 ,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作用于同一神经元受体 ,起协同和补充作用 ;也有同一神经营养因子激活多个受体 ,产生复合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几种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神经元的影响以及治疗运动神经病和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1 周围神经损伤与神经再生House和Brack将面神经损伤分为 5级 :神经生理阻断…  相似文献   

5.
血流动力学信号通常通过神经血管耦合机制与潜在的神经元活动紧密相关。不同脑通路激活过程中血流和神经元活动之间的关系潜在的机制不同。本文简要阐述了由谷氨酸、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驱动的感觉刺激等不同脑通路激活过程中血流和神经元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神经血管耦合机制与大脑状态改变的潜在联系。鉴于NVC是脑功能成像的基础,而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静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可能无法恰当地反映区域脑能量需求瞬间变化后神经活动迅速增加局部血流这一动态过程,因此,探索以NVC机制为基础的更为成熟的任务脑功能成像技术具有更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臂丛神经损伤越来越多,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是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重要手段。本组76例臂丛神经损伤,分析其首诊和复诊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电生理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神经定位、损伤程度的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峰  李作孝 《医学综述》2008,14(13):1949-1951
人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可从人胚胎和中枢神经系统成功分离并培养,经体外诱导或植入体内后均能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为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人神经干细胞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生物学性状和分化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现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表现、分化、迁移、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探索经皮电刺激促进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端吻合至尺神经组(B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至尺神经组(C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至尺神经+术后经皮电刺激组(D组)。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肢体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 C组和D组大鼠振幅、传导速度低于A组,潜伏期高于A组;而D组大鼠振幅、传导速度低于C组,潜伏期高于C组;B、C、D三组大鼠肱二头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均低于A组,且C组肌肉恢复最差;B、C、D三组大鼠NF-200表达明显低于A组,D组NF-200表达明显强于C组,但仍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电镜检查显示B组神经纤维髓鞘成熟,C组以无髓神经纤维为主,髓鞘成熟度差。D组髓鞘增生情况较C组好转,但仍有部分无髓神经纤维存在。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后经皮电刺激能有效促进神经轴突再生以及延缓靶肌的失神经萎缩,尽管较之神经端端吻合存在差距,仍不失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神经递质作为神经细胞之间及神经系统与效应器之间传递的化学信号物质,在维持神经系统微环境稳态的同时,对脊髓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别的神经递质呈现出复杂性、持续性和连锁反应性等特点,其相互协同或拮抗地参与了脊髓神经再生的过程。神经递质主要包含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不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在脊髓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不尽相同,甚至在不同阶段同一种神经递质对神经再生的作用亦不相同,其中胆碱类神经递质的早期释放量能够间接表明脊髓神经的损伤程度,但其过度释放也是加重脊髓神经继发性损害的原因之一,而在神经的再生过程中胆碱类神经递质水平的下降也是造成神经再生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单胺类神经递质更多与兴奋传导有关,脊髓神经损伤后可通过增加神经兴奋传导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脊髓损伤后兴奋性神经递质过度释放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不足继而引起的神经递质动态失衡,是造成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主要机制。现对近年来脊髓神经损伤后各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及其参与脊髓神经再生过程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脊髓神经再生障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NSCs)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是一类具有永生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动物实验表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行NSCs移植治疗可改善受损的运动、感觉等神经的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早期神经炎症和病情的进展。NSCs在TBI的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作用机制复杂,仍面临着来源、增殖分化调控、安全性、神经环路重建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夏蔚雯 《当代医学》2021,27(8):9-11
目的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49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n=24)和观察组(采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n=25)。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刺激神经调控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对正中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基础上增加强制性使用疗法(CIMT),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评估指浅屈肌、拇对掌肌及第1、2蚓状肌肌力,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SA7550测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波幅,在治疗8周后评估患肢正中神经功能优良率。 结果:治疗8周后指浅屈肌、拇对掌肌及第1、2蚓状肌肌力、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正在神经功能评定优良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优化(P<0.05). 结论:强制性使用对正中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正中神经功能、残存肌力、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法。 关键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正中神经损伤;行为技术。  相似文献   

13.
烧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对机体运动与感觉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由于神经损伤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烧伤后神经再生及重构问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2010年8月,国际烧伤领域权威杂志《Burns》刊登了一篇综述.讲述了烧伤后神经的损伤机制,以及现阶段治疗策略及其局限性。我们研读该论文后,受益匪浅。然而,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我们认为血管性因素在烧伤后神经损伤与重构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血管再生与功能调节的研究有助于神经的再生与重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按病程(以 10 年分界)分组 对 121 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程 ≥10 年组运动神经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 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异常率增加( P <0.05 ),正中神经、尺神经潜伏期延长异常率高于 <10 年组( P <0.05 );周围运 动神经波幅下降异常率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病程 ≥10 年组感觉神经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 桡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异常率增加( P <0.05 );正中感觉神经波幅降低异常率增高( P <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 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丁咯地尔联合甲钴胺)和对照组(甲钴胺)各35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丽 《当代医学》2011,17(32):116-117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神经科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临床治疗和一般常规基础性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治疗3个月后,应用神经功能缺损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康复护理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有效减少了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脑卒中患者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17.
针刺在促进神经损伤康复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神经可塑性理论为针刺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探讨针刺影响神经可塑性的具体机制,包括对结构可塑性及功能可塑性的影响,为针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方向明  王玉容  叶文春  高莉 《西部医学》2012,24(11):2059-206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甲钴胺治疗组、B组为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组、C组为mNGF+丹红注射液组。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C组血液流变学、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较A、B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B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较A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mNGF+丹红注射液组治疗老年DPN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麻醉学、外科学以及特殊手术器械的运用,牙颌面畸形的外科矫治取得了快速发展。正颌手术是改善错畸形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因其创伤大且颌面部神经丰富,患者术后常伴有剧烈疼痛。疼痛可导致患者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影响早期康复和功能锻炼。正颌手术术后多合并术区肿胀和张口受限,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方案并不适宜于该类患者,在充分镇痛的基础上,需尽量避免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引导颌神经阻滞技术不仅有满意的镇痛效果、术中出血少、促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还具有阻滞精确、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文对常见的正颌手术类型、颌神经的走行及支配、传统颌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颌神经阻滞、颌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超声引导颌神经阻滞的研究和操作方法等作一综述,以期为超声引导颌神经阻滞在正颌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牙合  相似文献   

20.
蔡小康 《当代医学》2011,17(12):75-76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05年7月~2008年12月来就诊的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15例,在1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进行功能重建术,行神经断直接吻合术有4例,神经移植桥接术有1例,神经松解术患者有3例,通过以上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后对15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