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桂芝  张奕  陈雷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787-78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的干预,探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参数及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2Hz)、电针B组(连续波频率为100Hz),每组40例,对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及疼痛指数进行观察、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进行检测.结果:电针A组疗效优于电针B组,电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A组疗效优于电针B组,降低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浓度,可能是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B、C 3组。A组59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丹参多酚盐治疗,B组61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C组6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盐和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C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C组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提高血浆β-内啡肽含量,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不同突出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变节段不同分为A组:腰4~5突出症,B组:腰5~骶1突出症,C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3组临床疗效差异,治疗前后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857 6,χ~2=6.142 4,P0.05),两两比较A、B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A、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880 5,P0.05),B、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862 0,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增加,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A、B组JOA评分及VAS评分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节段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明显,其中以单节段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部推拿配合拍打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腰部推拿配合拍打委中穴治疗;对照组37例予腰部推拿治疗。2组均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部皮肤血流灌注量,以及血清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_2)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JOA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腰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SP、IL-6、PGE_2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推拿配合拍打委中穴能够显著升高患者腰部皮肤血流灌注量,降低血清SP、IL-6、PGE_2含量,对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B2影响。方法: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电针治疗。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VAS和PPI评分、疗效、血清IL-6和TNF-α含量变化、血浆血栓素B2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和PPI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n0.05);治疗组VAS和PPI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n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且具有显著性差异(n0.05);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0.05);治疗组血清IL-6、TNF-α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n0.05);两组血浆血栓素B2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0.05);治疗组血浆血栓素B2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n0.05);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B2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中药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辨因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刀组,每组32例。针刀组根据临床患者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刀治疗,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电针组以腰椎相应夹脊穴为主,同时根据不同的症型配穴加减,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JOA评分的改善率为主。结果: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1.9%比较,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辨因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并且对不同病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有肯定疗效,且其临床治愈率及疗效均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对照组给予单纯温针灸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治疗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 (IL-6)、β-内啡肽(β-EP)含量.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CRP、IL-1、IL-6均明显降低,β-EP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IL-6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能更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阳通经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治疗组予扶阳通经疗法,对照组予普通针刺加电针,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分别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u=14.142.58,P0.01)、愈显率和治愈率(χ~2=6.063.84,P0.05,χ~2=10.676.6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阳通经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有效率和痊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隔物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隔药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P0.01),但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隔物灸是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麦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电针配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M-JOA评分及SF-MPQ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JOA评分均升高(P0.05),SF-MPQ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麦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6.7%,对照组分别为53.3%和85.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7%和95.4%,对照组分别为56.4%和86.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神经干取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1例单纯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点神经干取穴电针为治疗组,常规取穴电针为对照组.2组的电针治疗参数一致。比较2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腰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点神经干取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取穴电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踝三针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临床使用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医生进行培训,掌握“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观察医生实施该技术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针刺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星期、4星期和8星期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师很好地掌握了“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踝三针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输刺针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输刺针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0%和98.0%,对照组分别为50.0%和86.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刺针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重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重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配合重灸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改善指数、改善率及1年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体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改善指数、改善率以及1年后随访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IL-1)及其1βmRNA表达水平,探讨中药复方杜仲片治疗LIDH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析LIDH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中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LIDH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IL-1a、CGRP的干预作用,比较温针及单纯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双侧肾俞、夹脊穴及患侧环跳、委中、阿是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另设健康对照组15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血CGRP、IL-1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温针组和针刺组治疗后JO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组治疗后JOA评分及改善指数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和针刺组治疗前血浆IL-1a及CG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温针组和针刺组治疗后血浆IL-1a及CGRP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组治疗后血浆IL-1a水平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6.7%,针刺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CGRP及IL-1a浓度发挥镇痛效应,温针在提高患者痛阈、改善腰椎功能方面较单纯针刺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