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清胃止痛微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火郁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胃止痛微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火郁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入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对照(治疗组:清胃止痛微丸,对照组:四方胃片)的方法,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开放治疗组40例。结果:清胃止痛微丸治疗组胃镜疗效;愈显率为48.33%,总有效率为76.67%,中医证候愈显率为73.33%,总有效率为88.3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痛平均起效时间为4.25d,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7.75d),清胃止痛微丸有较好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P<0.01),结论:清胃止痛微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火郁证)疗效确切,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溃疡愈合疗效及Hp清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率为97.3%,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p清除率为86.7%,对照组患者Hp清除率为65.8%,研究组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确切,提高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阴清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阴虚胃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养阴清胃汤治疗,对照组予以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疼痛评分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半年复发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8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随访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清胃汤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阴虚胃热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序贯联合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P相关性胃溃疡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标准三联疗法为主治疗,治疗组(60例)在三联基础上加以中药分期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及远期HP、溃疡复发等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证候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8.3%,明显优于对照组66.7%、88.3%(P0.01);胃镜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6.7%明显优于对照组61.7%、88.3%(P0.05);证候总积分及改善积分差比较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P根除率及HP、溃疡复发率分别为93.3%、7.69%、3.85%,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7.5%、31.25%(P0.05)。结论中药序贯联合标准三联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并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清胃止痛微丸联合西药作为补救治疗方案对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清胃止痛微丸,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疗程10 d,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根除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并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3.33%(22/30),与对照组66.67%(2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0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停药后4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9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胃止痛微丸联合西药方案对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有效的补救措施,清胃止痛微丸有望替代铋剂建立安全有效的中西药物结合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8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组予以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2(ERK1/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再生上皮面积和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并比较两组胃镜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胸胁胀满、嗳气反酸、纳差食少、胃脘烧灼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再生上皮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 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RK1/2、EG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镜疗效、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促进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和内镜疗效,降低溃疡复发率,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TGF-β1、ERK1/2、EGFR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胃止痛方汤剂。对照组采取西药抗溃疡、三联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可以促进溃疡愈合,清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归肾丸治疗黄体功能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肾丸治疗,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胶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肾虚证候变化、基础体温(BBT)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肾虚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40%,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体期时间2组治疗后均延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归肾丸具有改善肾虚证候及支持黄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7):899-900
目的:探讨健脾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健脾清胃汤治疗,随证加减,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4%,比观察组的93.85%低,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为76.92%,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胸脘痞满、胆汁反流、胃脘热痛、舌苔黄腻积分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自拟中药健脾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更优,对症状改善作用更明显,且更能有效清除H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胃散加味方治疗FD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愈疡片的制备工艺,以及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2月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常规三联疗法,研究组6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胃愈疡片(制备片剂)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p清除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胃愈疡片在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型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超微颗粒及传统汤剂治疗胃溃疡肝胃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微肝胃百合汤组(超微组)33例、传统肝胃百合汤组(传统组)31例、西药胃三联组(西药组)34例,分别采用超微肝胃百合汤、传统肝胃百合汤、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治疗。观察患者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HP清除率等。结果:三组(超微组、传统组、西药组,下同)的疾病疗效分别为87.88%、90.32%、91.17%,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超微组与传统组对改善大便不调、烦躁易怒、纳差食少和喜叹息症状疗效较西药组有明显差异(P0.05);胃镜疗效分别为84.85%、87.10%、88.23%,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胃百合汤超微颗粒及传统汤剂治疗肝胃气滞证胃溃疡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采用中医辨证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60例(中医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式治疗,46例(西医组)采用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HP转阴率、整体效果以及不良情况。结果:中医组HP阴性率93.3%,西医组仅为78.3%;中医组总有效率95.0%,治愈率71.7%;西医组总有效率78.3%,治愈率50.0%;中医组不良情况出现率为3.4%,西医组为15.2%;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中医辨证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佳,临床可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5.
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5 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 ( 3 3例 ) ,用中医辩证论治加西药雷尼替丁。对照组 ( 2 2例 ) ,用阿莫西林 +雷尼替丁。结果 :溃疡愈合率 ,中西医结合组为 88% ,对照组为 64 % ,(χ2 =4.5 ,P <0 .0 5 ) ;H P清除率 ,中西医结合组为 75 % ,对照组为 5 0 % ,( χ2 =3 .87,P <0 .0 5 )。中西医结合组中溃疡愈合 ,HP根除的 2 5例患者 ,6个月以后胃镜复查 ,溃疡无复发 ,H P均阴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 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夏连抑幽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的疗效,系统地开发研究“经方”。方法:将HP感染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用夏连抑幽胶囊治疗,对照组90例,用丽珠得乐胶囊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并作相应的动物实验。结果:临床结果显示夏连抑幽胶囊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粘膜炎症,清除HP方面较对照组为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咳速宁颗粒剂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证)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咳速宁颗粒剂组(治疗组)60例,金贝痰咳清颗粒剂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咳速宁颗粒剂,每日3次,次8g,对照组给予金贝痰咳清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7g,疗程均为6天。结果:临床总体疗效;治疗组显效率58.33%,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51.67%,有效率91.67%。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8.33%,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66.67%,有效率90.00%。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咳速宁颗粒剂临床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胃溃疡的疗效机制。方法 将56例胃镜下确诊的胃溃疡(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HP阳性者均服用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组(26例)服用健胃愈疡颗粒,对照组(30例)服用法莫替丁片和硫糖铝片,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症状积分、胃镜疗效及HP清除率;取胃黏膜活检,并检测IL-1β、bF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1)治疗组药物依从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6.7%,P〈0.01);(2)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患者胃镜下溃疡治愈率、临床有效率、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RT—PCR显示:治疗后两组IL-1βmRNA表达明显降低,bFGF mRNA表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治疗后胃黏膜形态学显示两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黏膜上皮细胞再生,部分腺体重建,呈囊状扩张。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有较好的药物依从性,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IL-1βmRNA水平,促进bFGF mRNA的表达,有促进溃疡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元鑫 《中医临床研究》2012,(24):95+97-95,97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胃部溃疡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随机将其分为了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29例。中医组在治疗中根据患者胃溃疡的类型,展开不同的中医用药治疗。西医组,在治疗中主要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洁维乐凝胶、克拉霉素等进行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疗程治疗与12个月观察,中医组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0%;西医组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75%;12个月后,中医组复发1例,西医组复发6例,占20.68%。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方式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