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药材产地加工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认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较为系统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经过产地加工,不仅起到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以净制、终止其生理生活状态以利干燥等目的,同时通过适宜的加工方法,可促使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的最大保留、毒性成分的有效降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转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因此,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赋予了中药材性状、规格、品质、药性等诸多内涵,蕴涵着丰富的科学道理.本研究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探讨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药材加工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地初加工方法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药材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制剂的质量,科学合理的产地初加工方法至关重要。中药材原植物在采收后会发生细胞缩水、破裂、变性、酶解、后熟、干燥等变化,应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洁净、除去非药用部位、干燥等产地初加工,以防止其霉变虫蛀,便于储存运输,保障中药材质量。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在中药产业链中处于中药材前期生产和后期中药成品加工的中间环节,也是中药材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最后工序,同时又是后期炮制、制剂等环节的预处理阶段。然而,目前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研究普遍存在研究力度不够,相关可查阅的文献较少等问题。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一般原则、常用方法及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简述,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相应的看法,以期为制定规范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加强产地初加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品质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的品质是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现行的商品规格是对已有"辨状论质"传统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但随着中药材野生品种的不断引种驯化及大范围人工种植,部分药材的栽培品在性状及品质上已发生了明显改变,造成这些药材在市场流通规格划分及品质鉴别等认识上产生了分歧。以远志Polygalae Radix为例,从其市场流通规格划分现状入手,结合现代品质评价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品系/基原、产地/气候区划、生长年限/采收期及药用部位等对远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揭示远志药材性状与药材自身品质的相关性,为后续远志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明确今后远志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产地加工即指对药用植物或者药用动物的产地初加工,是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过程,直接影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圜此要重视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的研究,重视重要产地加工和饮片炮制一体化的研究,重视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牡丹皮为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以牡丹皮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对历代本草及现代著作中牡丹皮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进行了梳理。从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及加工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牡丹皮品质评价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牡丹皮现代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药材初加工“杀青”环节与药材品质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药材初加工的重要环节,影响着药材的性状与品质。本文对药用生物及其药用部位经杀青加工的目的与意义、方法和技术、杀青原理,以及杀青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等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为阐明药材杀青原理和制定规范合理的药材加工标准及其SOP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段金廒  宿树兰  严辉  郭盛  刘培  钱大玮  吴启南 《中草药》2013,44(10):1219-1225
药材初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药材初加工环节中的“发汗”方法是部分根及根茎类、皮类、菌核等药材在干燥加工过程中采用的独特处理方法,既有利于药用部位内部水分向外分布易于干燥,同时又调节和促进着生物组织中的酶系统与微生物群落活力,启动或加速了初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与化学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药材品质的形成.对药材初加工“发汗”方法形成的历史源流、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一独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酶活变化及其物质转化机制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阐明药材初加工“发汗”原理,为合理地制定药材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SOP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产地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进行挑选、冲洗、粗切、浸漂、蒸煮、发汗、熏烤、干燥等初步加工过程.药材采收后会发生细胞缩水、破裂、变性、酶解、后熟、干燥等变化,通过产地加工不但可以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还可以杀青灭活、减毒、干燥,提高药材质量,利于包装、运输、储存等.在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中,需要进行初加工者约占70%.目前,由初加工环节引发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屡见不鲜[1].因此,中药材的质量高低,除了受到其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外,与产地加工方法是否适当也有很大的关系,开展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的研究是保障中药质量的源头环节.为了总结经验,促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深入推广实施,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中药产地加工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药用植物废弃物再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晓燕  龚苏晓  张铁军  陈常青 《中草药》2016,47(7):1225-1229
中药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剩余丰富的非药用部位和药渣,产量巨大,但因其药用价值不及药用部位大而被废弃,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及药材使用后药渣中化学成分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材废弃物综合再利用及药用植物废弃物药学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谢好  齐娅汝  万娜  伍振峰  王学成  李远辉  杨明 《中草药》2022,53(9):2872-2881
干燥是中药材采收后产地加工必不可缺的重要加工步骤之一,与中药材品质形成息息相关,是影响中药材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环节。皱缩是中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发生的普遍物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外观、质地与复水性,还导致水分扩散速率降低,干燥时间延长,引起干燥效率下降、能耗升高,且药材长时间受热不利于保证干品质量与疗效。通过文献调研,探讨中药材干燥过程中的皱缩机制,从物料特性、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加工条件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抑制皱缩的干燥技术,以期保障中药材品质,为中药材干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TM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ithin the medical system of China. The processing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is a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which i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Mongolian medicine.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processing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were introduced, and its scientific research point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deeply excavate the connotation of Mongolian pharmacy and further study the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essence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processing is to use drugs safely and dialecticall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ites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processing have two categories: reducing toxicity (increasing) effect and synergistic effect of excipients and processing factors. Because of the not perfect research platform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the weak processing 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is relatively slow.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research breakthroughs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the processing of Mongolian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相似文献   

12.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将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的工序进行整合,实现工艺过程连贯性操作,摒弃了传统的产地加工与炮制过程中的重复环节,可极大地提高中药饮片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提升中药饮片质量。目前,推动实施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业内的共识。本文聚焦于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在简述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分合”演变史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研究近况,明确提出构建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体系,并指出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面临的窘境。以期引起业内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与思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薛蓉  张倩  陈鹏  屈凌芸  秦宇雯  梅茜  季德  张伟  李林  毛春芹  陆兔林 《中草药》2022,53(5):1285-1293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保证其质量可控,引入反映中药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建立中药饮片专属性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中药Q-Marker在药材、制剂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饮片的Q-Marker研究亦逐渐引起重视,但尚缺乏对饮片质量的专属性系统研究。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中药饮片Q-Marker在物质基础识别、药理药效、性味归经、炮制机制、质量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形成以炮制机制和复方配伍为关键点的中药饮片Q-Marker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饮片Q-Marker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剂型改革及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符合现代社会及特殊病种对中药处方制备便捷性的需求。通过梳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我国中医临床的诊疗模式及市场化的要求,采用以“药对”颗粒剂为主、单药配方颗粒为辅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开展科学的、高质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形成系统化的、可推广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药资源保障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十三五”期间“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药资源保障方向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该专项项目在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建设、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助力中药材综合利用、精准扶贫和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以及创新方法选育中药材新品种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建议继续加强对中药材可持续供给、中药质量提升及道地药材品质保障等关键研究方向的支持,支撑中药产业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嘉辰  李霞  王莹  罗雨家  高伟建  高文远 《中草药》2020,51(10):2593-2602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是连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关键点。经过加工炮制以后的中药材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药质量控制,也一直是社会和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2016年,刘昌孝院士首次提出了"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引起了中医界的热烈讨论。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思路与加工炮制相结合,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形成具有体现中药炮制特点的质量控制的新思路,有利于加快中药加工炮制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方法鉴定中药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十余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运用眼看、手摸、鼻闻、水试、火试等方式鉴定中药材性状与质量,可为判断质量、区分伪正品提供有效依据。四十余种中药材及中药饮品均顺利完成鉴定、质量分析和伪正品区分,传统方法鉴定法的应用可为多数药材质量、性状鉴定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判断药材质量、区分伪正品,对加强药材质量监督控制,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一种方法,很多发酵后的药物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药用真菌既是中药的组成部分,又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药用真菌发酵中药及复方的可行性,以期能进一步推广这种生物技术在中药炮制及复方配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