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患肢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联合组(55例)。对照组予患者Bobath技术治疗,联合组予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数值、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神经肌肉活动指标[肱二头肌、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MEP皮质潜伏期以及CMCT数值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s、Vd、Vm上升(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腕屈肌的iEMG值和RMS值上升(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增强患者患肢神经肌肉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三虫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三虫补阳还五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黏度及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黏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虫补阳还五汤能显著降低血黏度,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腕踝针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2年3月本院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TMS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假经颅磁刺激;rTMS采用常规治疗+真实经颅磁刺激;联合组在rTMS基础上,加用腕踝针电刺激。3组共干预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触觉、振动觉和两点辨别觉阈值测定)、Fugl-Meyer感觉障碍评定量表、SF-36量表、体感诱发电位(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波峰振幅值)与临床疗效。结果:在各感觉阈值中,治疗后联合组的触觉阈值低于对照组和rTMS组;两点辨别觉阈值和振动觉阈值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T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峰振幅(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ugl-Meyer感觉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以及SF-36量表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上,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电刺激联合rTMS治疗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部循环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琼海市中医院就诊的11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2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及肢体功能。评估并比较2组肌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14%(5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0%(4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颈内动脉最小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加快(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脑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74.58%(4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4%(3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部循环功能,并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祛瘀生新针法联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SOD和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n=58)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头皮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瘀生新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 祛瘀生新针法联合头皮针治疗AM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血清SOD和MDA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炙马钱子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对照组24例和联合马钱子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炙马钱子胶囊。治疗前、治疗6周后、12周后,采用ASIA2006标准进行下肢运动评估,检测体感诱发电位P40,观察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用Barthel评分观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6周后马钱子组Barthel评分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下肢运动评估未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后马钱子组下肢运动评估、Barthel评分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P40均未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炙马钱子治疗脊髓损伤效果优于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轻点刺络法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轻点刺络法+针刺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观察2组治疗前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中浅感觉(上臂、手掌、腿部、足底)评分、本体感觉(肩-肘、腕-手指、髋-膝)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中各电位(P14、N20、P27、N35)的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波幅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电位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各电位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BI分级、MBI总分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生命活力(VT)、总体健康感(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心理健康(MH)、社会功能(SF)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VT、GH、PF、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点刺络法结合针刺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和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两组患者均以14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分别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并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p、Vd和Vm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Vd、Vm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后两组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VBI性眩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Vd和Vm有关。  相似文献   

9.
朱冬梅 《河南中医》2013,33(6):954-956
目的:观察头针(丛刺法)、项针(完骨穴、风池穴)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针针刺、头针针刺及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丛刺、电项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为指标,综合评定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为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无明显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对照组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项针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并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比较电针前后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电针左侧太冲后,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LSEP)波幅较针前升高(P<0.01);针后即刻,LSEP的潜伏期、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R-LSEP)波幅、PSEP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太冲能提高针刺侧大脑感觉皮层(下肢区)兴奋性,而对邻近感觉皮层(生殖器区)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血栓片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口服脑血栓片、阿司匹林;对照组14例,口服阿司匹林。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为64.3%,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脑血栓片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甲钴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接受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波峰振幅、脑血流的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SS-QOL评分均明显升高,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波峰振幅、脑血流的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能够改进疗效并改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中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语言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评分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的血脂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罗明玉 《河南中医》2020,40(4):525-528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周卫  胡晓华 《新中医》2020,52(6):41-43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配合化痰祛瘀汤对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对照组75例行康复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纤溶系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高于对照组的77.33%(P<0.05)。2组治疗后纤溶系统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有利于维持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动态平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天丹通络胶囊口服,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血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丹通络胶囊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孟鋆  刘华新  任继欣 《河北中医》2012,34(9):1374-1376
目的观察梅花针随经轻叩出血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CC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尼莫地平片口服,对照组30例加常规针刺法,治疗组30例加梅花针随经轻叩出血法,均隔日1次,连续治疗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随经轻叩出血可显著改善CCCI患者血液流变性,提高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善及消除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梗死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35例口服阿司匹林片和消栓肠溶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仅全血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可提高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剂量均为20 mL加人生理盐水250 mL,gtt,1次/d,连续2周.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毒副作用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82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78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74/82例),对照组为78.2%(61/78例),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NFDS评分和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脂各项指标、血清CRP、NO和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变方向(P<0.05或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适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理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