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第1-3天,每天光疗12 h,第4-7天,每天光疗8 h,治疗组加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检查治疗前及治疗第3、7天血总胆红素变化.结果:治疗第7天时治疗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光疗,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光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指数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体质量增长、摄入奶量与大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胆红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胆红素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妈咪爱联合茵栀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妈咪爱与茵栀黄,对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减轻血清总胆红素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妈咪爱与茵栀黄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天内观察组黄疸消退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促进黄疸消退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91-1494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要点。方法:以该院儿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两组患者均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光疗和服药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过程中胆红素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LP、ALB及GLB的血清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8%VS 76.6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3%VS 36.67%,χ2=11.2,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3 d、7 d,观察组T-BILI和I-BIL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肝功能指标亦无组间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以防止红臀、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胆红素上升快或水平高者给予纠酸、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滴注,对症及支持治疗,如供氧、抗感染、静脉营养、保持通便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两组治疗前查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期间,应用经皮胆红素监测仪,监测每天胆红素变化,同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正常的天数。结果: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310.60±20.53)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298.37±17.13)μmol/L,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治疗后胆红素值(78.52±14.59)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值(94.30±11.21)μmol/L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5.32±2.37)d与对照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7.12±2.33)d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6 d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胆红素水平两组患儿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与间歇蓝光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给予茵栀黄注射液与间歇蓝光联合治疗和单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惠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后3 d、5 d,联合组患者TBiL浓度显著低于单用组(P0.01):联合组患儿TBiL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用组(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间歇蓝光进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惠儿,起效较快,效果佳,不良反应轻微,并促进了患儿的康复,值得l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患儿、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轻度的皮疹,患儿停止蓝光治疗之后则皮疹缓解,未见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着显著的疗效,并能够显示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其疗效明确、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对湿热郁蒸型胎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90例,其中单纯光疗组30例(A组)使用蓝光毯治疗,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30例(B组),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30例(C组),疗程为5d。治疗结束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并做出疗效判断。结果:治疗5d后三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与单纯光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案治疗第3d及第5d较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浓度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大便次数高于其他两组,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有25.1%的患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5次,该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组皮疹的发生率高于苯巴比妥联合光疗组(P<0.05),但是和单纯光疗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湿热郁蒸型胎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光疗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在光疗、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静脉注射茵栀黄,对照组52例仅应用光疗、补液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且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栀黄联合光疗治疗母乳性黄疸能缩短光疗时间和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患儿显效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患儿治疗第5d,胆红素水平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茵栀黄口服液与常规治疗配合应用,可加速胆红素排泄,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对总体有效率改善情况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铁、铜、锌离子的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86/86)和80.2%(69/86),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分别为80.2%(69/86)和52.3%(45/86),观察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患儿中,有28例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轻度腹泻症状,占32.6%,主要表现为多次少量稀便或稀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两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的血清铁、铜、锌离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的消退,纠正微量元素代谢紊乱,降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入院序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蓝光照射2天,每天12h,观察组在常规蓝光照射基础上每天抚触2次,每次15分钟,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排便次数、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指数、入院时和治疗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排便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指数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配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很好的配伍,是一种见效快,多方位,人性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办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清开灵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电解质、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测定。结果:治疗后第3天、第5天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保留灌肠,可以使肠蠕动增强,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轻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的84例轻度IC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20mL口服,3次/d,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0.5g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5g口服,2次/d。两组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血清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后瘙痒评分、TBA、CG、TBIL、DBIL、ALT、AST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瘙痒评分、TBA、CG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TBIL、DBIL、ALT、AST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轻度ICP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医学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仅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退黄利胆方剂予以治疗。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其胆红素恢复至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以此作为疗效判定的依据。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发现观察组患儿每天平均胆红素下降(51.10±24.89)umol/L,降到正常范围需要的时间为(4.6±2.6)d;对照组对应的数据为(38.01±20.76)umol/L、(6.0±4.7)d,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