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5,(7)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松脂素-4-磺酸基(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1H-吲哚-3-羧酸(4)、1H-吲哚-3-醛基(5)、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蟛蜞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参酚酸B的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大鼠灌胃丹参酚酸B后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尿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用聚酰胺柱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鼠尿液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8.羟基-3,4-二氢喹啉-2(1H)-酮(1),1-甲基-1H-吲哚-2-羧酸(2),反式-3-(3-羟基苯基)丙烯酸(3),1H-吲哚-2-羧酸(4),8-氨基喹啉-2(1H)-酮(5)。结论:化合物1,2,4和5为首次从灌胃丹参酚酸B大鼠尿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制备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依据1H-NMR、13C-NMR、ESI-MS等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蓝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2)、吲哚-3-甲酸甲酯(3)、1H-吲哚-3-羧酸(4)、3-(2-hydroxyethyl) quinazolin-4(3H)-one(5)、3-(2-hydroxyethyl)quinazoline-2,4(1H,3H)-dione(6)、脱氢地芰普内酯(7)、异黑麦草内酯(8)、去氢催吐萝芙木醇(9)、原儿茶酸甲酯(10)、咖啡酸甲酯(11)、2-氨基苯甲酸(12)、邻乙酰氨基苯甲酸(13)。结论:其中,化合物1、5~7、9、10、13为首次从马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短梗五加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开口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系统的化学分离,使用1H-NMR、13C-NMR、1H-1HCOSY、HSQC和HMBC等波谱学手段,结合ESI-MS质谱确定其分子结构。结果:从短梗五加果中分离了9个化合物,并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川芎哚(1)、3-羧基川芎哚(2)、5-羟基-2-羰基-吲哚-3-乙酸甲酯(3)、烟酰胺(4)、焦谷氨酸甲酯(5)、对羟基苯乙醇(6)、2-(p-羟基苯基)丙烷-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7)、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8)、亮氨酸(9)。结论:化合物2、3、5~8为首次从五加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20,(10)
目的:研究地果Ficus tikoua Bu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MCI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果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色原酮(1)、去甲丁香色原酮(2)、alloptaeroxylin(3)、染料木素(4)、芹菜素(5)、neoechinulin A(6)、吲哚-3-羧酸(7)、3,4-二羟基苯甲醛(8)、原儿茶酸甲酯(9)、对羟基苯甲酸(10)、3,4-二羟基苯甲酸(11)、七叶内酯(12)、22-oxo-20-taraxasten-3β-ol(13)、β-谷甾醇(14)。结论:其中,化合物1~3、6~10、12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芸薹子中含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干燥并经石油醚脱脂后的芸薹子采用75%的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后所得浸膏用水悬浮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为不同极性部位,水部位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粗分为30%,60%,95%乙醇极性部位,最后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对所分离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芸薹子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3个含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ixspirolactam C (1),吲哚-3-乙腈(2),2-β-Dglucopyranosylsulfanyl-1H-indole-3-acetonitrile(3),烟酸(4),腺苷(5),吲哚-3-甲醛(6),4-羟基-吲哚-3-甲醛(7),6-羟基-吲哚-3-甲酸(8),ethyl 2-oxo-1,2,3,4-tetrahydroquinoline-4-carboxylate(9),5-羟基-4(1H)-喹唑酮(10),4-羟基-2(1H)-喹唑酮(11),2(1H),4(3H)-二羰基-5-羟基喹唑酮(12),5-烯丙基噁唑啉-2-酮(13)。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芸薹子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和13为首次从芸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7)
目的:研究阔叶丰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阔叶丰花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醛(1)、3-吲哚甲酸(2)、6-羟基-5-甲氧基吲哚(3)、吲哚-3-甲酸甲酯(4)、9H-pyrido[3,4-b]indole-1-methanol(5)、催吐萝芙木醇(6)、morindolide(7)、2,2-dimethyl-4-hydroxy-6-oxoheptanoic acid lactone(8)、黑麦草内酯(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山玉兰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章巧  丁林芬  王德升  晏通  程彬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18,49(21):5040-5045
目的对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玉兰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3,7,11-trimethyl-2,10-dodecadien-l,6,7-triol(1)、(2E,6E)-3,7,11-trimethyl-2,6-dodecadien-l,10,11-triol(2)、黑麦草内酯(3)、松脂醇(4)、丁香脂素(5)、梣皮树脂醇(6)、桉脂素(7)、连翘脂素(8)、松柏醛(9)、3,4,5-三甲氧基肉桂醇(10)、3-吲哚甲醛(11)、3-吲哚乙醇(12)、3,4-二甲氧基苯甲酸(13)、3,4-二甲氧基苯酚(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1H-和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莱菔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莱菔子中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光谱分析等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莱菔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2-O-β-D呋喃果糖基-α-D-异吡喃糖酯(2)、反式-芥子酸乙酯(3)、3,4-二羟基-2-氧-吲哚-3-乙腈(4)、反式-芥子酸(5)、4-羟基-3-吲哚醛(6)、β-D-(3-芥子酰基)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7)、阿魏酸(8)、反式-芥子碱硫氰酸盐(9)、5-羟甲基糠醛(10)。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莱菔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i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 FZ-31的化学成分。方法内生真菌发酵物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核磁共振、质谱以及圆二色谱等方法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Trichoderma sp. FZ-31发酵产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蜂蜜曲菌素(1)、(R)-7-羟基蜂蜜曲菌素(2)、4-羟基蜂蜜曲菌素(3)、赤霉菌吡喃酮D(4)、阿魏酸甲酯(5)、吲哚-3-乙酸(6)、吲哚-3-甲醛(7)、苯甲酰胺(8)、(3R,6R)-4-甲基-6-(1-甲基乙基)-3-苯甲基全氢-1,4-噁嗪-2,5-二酮(9)、酒渣碱(10)、腐皮壳素A(11)。结论除化合物5、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木霉菌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附子及其内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水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药水蛭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吲哚-3-甲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3-吲哚-甲醛(2)、腺苷(3)、2-羟基嘌呤核苷(4)、尿嘧啶核苷(5)、腺嘌呤(6)、尿嘧啶(7)、黄嘌呤(8)和2-哌啶酮(9)。[结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紫茎泽兰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1R,4R)-8aα-羟基-1-异丙基-4,7-二甲基-1,2,3,4,6,8a-六氢-萘-2,6-二酮(2)、daedalinA(3)、10-氧-7-羟基-去甲去氢丙呋甲酮(4)、咖啡酸乙酯(5)、丁香酸(6)、3-羟基-4-乙酰基苯甲酸(7)、阿魏酸(8)、对羟基苯乙醇(9)、原儿茶酸乙酯(10)、4-羟基-3-异丙基苯甲酸(11)、蛇菰宁(12)、3-吲哚甲酸(13)、6-甲氧基山柰酚(14)。结论化合物11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9、10、12~14为首次从泽兰属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赵松峰  张晓  袁永亮  张晓坚 《中草药》2023,54(10):3054-3059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石菖蒲内生真菌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Z005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包括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目标菌株的大米固体发酵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常数与现代的谱学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石菖蒲内生真菌灰黄青霉Z005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化合物和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灰黄青霉呋喃醇A(1)、chaetominine(2)、dehydrocyclopeptine(3)、1-methylcyclopenin(4)、4-(2-羟基丁炔氧基)苯甲酸(5)、penipratynolene(6)、hypofuran B(7)、lobechine(8)、4-(2-甲酰基-5-甲氧基甲基-1H-吡咯-1-基)丁酸(9)、2-呋喃甲醇-(5’→11)-1,3-环戊二烯-[5,4-c]-1H-邻二氮杂萘(10)、N-乙酰色胺(11)、1H-吲哚-3-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12)和顺式阿魏酸甲酯(13)。结论 灰黄青霉Z005为首次从石菖蒲健康组织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为新的苯并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湘产特色药材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柱色谱与溶剂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方法进行单体结构鉴定。结果从土牛膝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2′-二甲氧基-6-甲氧甲基-7-羟基-异黄酮(1)、齐墩果酸(2)、竹节参皂苷-1(3)、党参内酯(4)、3-吲哚甲醛(5)、3-吲哚甲酸(6)、4-(2-甲酰基-5-甲氧基甲基-1-氢-吡咯-1-基)丁酸(7)、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8)、2-(2-苯氧乙氧基)乙醇(9)。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土牛膝酮A;化合物4~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吕建炜  张承忠 《中成药》2011,33(1):182-183
目的:对菊科植物金沙绢毛菊Soroseris gilli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95%乙醇提取后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金沙绢毛菊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8α-二羟基-11αH-愈创木烷-4(15),10(14)-二烯-12,6α-内酯(1)、伞形花内酯(2)、豆甾醇(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绢毛苣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制备TLC等色谱技术,从波棱瓜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茎藤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波谱数据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N-benzyltyramine(1),α-波甾醇(2),(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3),5,7-二羟基色原酮(4),methyl 2β,3β-dihydroxy-D:C-friedoolean-8-en-29-oate (5),4-羟基苯甲醇(6),4-羟基苯甲酸(7),对羟基桂皮酸(8),3-吲哚甲酸(9),rhodiocyanoside B(10),棉皮素-7-O-α-吡喃鼠李糖苷(11),红景天素(12),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13),环(酪-亮)二肽(14),matteflavoside A(15),黑麦草内脂(16),3-吲哚甲醛(17),(+)-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8),3-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酮(19),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1-propen-1-yl)-2-methoxyphenoxy]-1-propanone(20),7-烯-十九碳酸单甘油酯(21),香草酸(22)。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板蓝根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板蓝根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水提取液上HP-20大孔吸附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洗脱,洗脱部分经硅胶、凝胶、反相硅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板蓝根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落叶松树脂醇(1)、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2)、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型葡萄糖苷(3)、表告依春(4)、吲哚-3-乙腈-6-O-β-D-葡萄糖苷(5)、4-羟基-3-吲哚醛(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叶多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飞  李辰  郑媛媛  邸多隆 《中草药》2011,42(5):848-851
目的研究油橄榄Olea europaea的多酚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分离鉴定油橄榄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结果从油橄榄叶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多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酪醇(1)、羟基酪醇(2)、羟基酪醇乙酰酯(3)、1H-2-苯并吡喃-6,7-二醇(4)、3,4-二羟基苯甲酸(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异鼠李素(7)、圣草酚(8)、花旗松素(9)、槲皮素(10)、木犀草素(11)、女贞苷(12)、橄榄苦苷(13)、芹菜素-7-O-葡萄糖苷(14)、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5)。结论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野拔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研究野拔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野拔子脂溶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和质谱等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分别为: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Ⅰ)、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Ⅱ)、5,6-二羟基一3',4',7,8-四甲氧基黄酮(Ⅲ)、芹菜素(Ⅳ)、山柰酚(Ⅴ)、槲皮素(Ⅵ)、1H-吲哚-3-羧酸(Ⅶ)、熊果酸(Ⅷ)、齐墩果酸(Ⅸ)、麦角甾-7-烯-3β醇(Ⅹ)、β-谷甾醇(Ⅺ)和β-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泽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泽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β-谷甾醇(1)、euphoscopin B(2)、对羟基苯乙酮(3)、euphoscopin F(4)、euphoscopin C(5)、nepehinol(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7)、antiquorin(8)、1H-吲哚-3-甲醛(9)、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0)、泽漆内酯A(11)、euphoheliosnoid A(12)、松脂素(13)、(+)-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4)、loliolide(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基丙-1-酮(16)、3-羟基乙酰吲哚(17)、橙皮酰胺(18)、rayalinol(19)、3-O-β-D-吡喃葡萄糖基泽漆内酯A(20)、柚皮素(21)、4′,5,7-三羟基异黄酮(22)、槲皮素(23)。结论化合物10、17、19、20、22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9、14~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