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综合评分法优化葛根芩连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葛根芩连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复方中12个有效成分含量为综合评分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对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化。结果:煎煮次数具有极显著性影响,加水量和煎煮时间没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煎煮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葛根芩连汤临床用药煎煮及相关制剂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9)
目的优化葛根芩连汤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以煎煮液中浸膏得率和化学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酸铵、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含有量为指标,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因素,优选最佳煎煮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加20倍水,煎煮10 min,煎煮1次。煮散的浸膏得率及成分煎出率均高于传统饮片,煎出速率更快。结论该工艺简单快速,煎煮效果更理想,并可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降脂方最佳水煎煮工艺.方法 以降脂方中君药制首乌的代表成分二苯乙烯苷的溶出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四个因素,对降脂方的水煎煮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最佳水煎煮工艺为:加水量12倍,浸泡30 min,煎煮时间70 min,煎煮次数2次.结论 优选所得的最佳煎煮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旋覆代赭汤中人参和甘草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高压中药煎煮机,初步探索复方中人参和甘草在高压煎煮时浸泡时间对主要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浸泡时间:0、10、20、30、40、50、60、120分钟。煎煮时间:30分钟。加水量:6倍。煎煮次数:1次。用简单对比实验法确定煎煮工艺。每种工艺取旋覆代赭汤(人参6g、旋覆花9g、代赭石9g、炙甘草6g、清半夏9g、大枣4枚、干姜10g)10剂,使用高压煎药机进行煎煮,重复3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其煎煮液中所含5种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甘草酸铵、绿原酸含量,计算、比较不同煎煮工艺下煎出液中各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并绘制溶出曲线。结果在煎煮时间30分钟,加水量6倍药重条件下,不同浸泡时间对旋覆代赭汤中人参、甘草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煎煮时间30分钟,加水量6倍药重的高压煎煮条件下,煎煮前的浸泡时间对药材中部分成分的溶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指标正交实验优选旋覆代赭汤最佳煎煮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斌  秦昆明  姚仲青  蔡宝昌 《中成药》2012,34(11):2106-2110
目的优选中药汤剂旋覆代赭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方法对影响中药汤剂煎煮的关键因素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以旋覆代赭汤中的绿原酸、甘草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五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以及汤剂的浸出物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优选最佳煎煮工艺。结果最佳煎煮工艺为:浸泡15 min,煎煮3次,每次10倍量水煎煮30 min。结论优选得到的煎煮工艺重现性好,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补阳还五汤的水煎煮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选取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及浓缩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补阳还五汤的水煎煮工艺。结果:最佳水煎煮工艺为浸泡30 min,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30 min。结论:优选的水煎煮工艺稳定可行,可应用于补阳还五汤的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9,(1)
目的研究不同煎煮工艺条件下硫熏粉葛中SO_2残留溶出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为影响因素,SO_2残留溶出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考察煎煮工艺条件。结果当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0 min时,SO_2残留溶出率最高,为56. 41%;当加10倍量水煎煮1次,每次40 min时,SO_2残留溶出率最低,为39. 64%。结论煎煮时间、加水量对硫熏粉葛中SO_2残留溶出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优选四逆汤机械煎煮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四逆汤机械煎煮工艺。方法:以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和6-姜酚的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RP-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影响因素,优选四逆汤机械煎煮工艺。结果:四逆汤最佳机械煎煮工艺为浸泡时间60 min,煎煮时间60 min,加水量10倍,煎煮2次。结论:优化的煎煮工艺合理可行,为提高四逆汤剂质量与临床疗效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葛根芩连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配方颗粒提取的优化工艺。方法:分别以葛根、黄芩及黄连的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及盐酸小檗碱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最佳工艺为: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黄连单煎;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第1煎10倍,第2煎8倍;提取1.5 h;提取2次。黄连单煎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第1煎12倍,第2煎10倍;提取1.5 h;提取2次。结论: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黄连单煎后各成分的提取率较高,保证了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给喜古纳—3汤煎煮工艺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次服用剂量250ml水,浸泡5min,煎煮15min(即A3B1C1的方案)。煎煮时间是影响煎煮液中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主要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煎药方法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黄连解毒汤、四物汤、四逆散、保和丸等4个传统方剂分别采用现代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进行煎药,对比两种方法的煎出率。结果:现代煎药机煎药法操作规范的,可从多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药物煎出率高,且煎出的药剂有效成分含量高,各方面指标均优于传统煎药法。结论:现代煎药机煎药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去滓再煎法、不去滓煎法、两次煎法3种煎煮方法对小柴胡汤中9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6℃,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03,252,280 nm。结果:去滓再煎法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比不去滓煎法、现代两次煎法分别提高了62.41%,49.01%,柴胡皂苷d的含量比其他2种煎法分别提高了59.47%,28.71%,柴胡皂苷b1的含量比其他2种煎法分别提高了41.93%,16.14%。去滓再煎法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比不去滓煎法提高了33.96%,比两次煎法提高了0.20%。去滓再煎法中黄芩苷,人参皂苷Rb1,甘草酸单铵盐,甘草苷4种成分的含量略低于两次煎法,高于不去滓煎法。不去滓煎法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3种煎法中最低的(6-姜辣素除外)。结论:该结果可有效反映不同煎煮方法的质量差异。在3种煎法中,去滓再煎的方法明显提高了柴胡在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柴胡汤的临床功效,为张仲景《伤寒论》中对小柴胡汤采用去滓再煎的方法及质量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生化汤单煎液与共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InertsilODS-3C18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含1%乙酸)(45∶5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21nm;外标法定量。结果阿魏酸在0.6~180.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2.65%。结论共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单煎液(P<0.01)。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中包煎药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中需要包煎的药物以煎出物干重为指标,采用不同装量的方法,进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装量不同,煎出效果也不同。并对传统认为包煎的必要性,作了详细观察,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药汤剂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对发挥中医药特色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科专业化、规范化的时代要求,专业化是大势所趋,中医学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然而目前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中药汤剂煎煮法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以中药汤剂煎煮法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药汤剂煎煮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归纳了中药汤剂煎煮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中药汤剂煎煮法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葛根等混煎液中葛根主要成份——葛根素的含量为指标,探讨葛根最佳煎煮条件。结果表明:葛根以切片0.4~0.7cm长、加水量12~15倍,煎煮时间30分钟为宜,浸泡与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手工与机器煎煮对八珍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寻找这2种不同煎药方式之间的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以规范化手工煎药与机器煎药2种方式对八珍汤进行煎煮,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及t检验分析2种煎药方式对该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影响。通过UPLC-LTQ-Orbitrap MS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分析,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5%A; 3~7 min,5%~8%A; 7~9 min,8%~15%A; 9~17 min,15%~25%A; 17~27 min,25%~35%A; 27~29 min,35%~40%A; 29~35 min,40%~95%A),柱温30℃,流速0.4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50~1 500。结果: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下,共发现87个差异性成分,通过质谱数据结合文献报道,共识别并鉴定了其中的40个成分,包括洋川芎内酯A,甘草素,阿魏酸等。结论:手工与机器煎药获得的八珍汤煎煮液在色泽及化学成分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若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在保持手工煎药优势的基础上,借鉴机器煎药包装药液的方式,建立规范的煎药流程,将使中药汤剂的药效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不同煎煮条件下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为例说明不同煎煮条件对中药汤剂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黄连解毒汤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煎煮条件下(时间、煎煮次数)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水溶性苷类成分(黄芩苷、栀子苷)煎煮20min溶出基本达到平衡,溶出率分别达到82%和60%左右;水溶性生物碱类(小檗碱、巴马汀碱)煎煮30min溶出基本达到平衡,溶出率为45%左右;脂溶性汉黄芩素的溶出较慢,煎煮60min其溶出率仅为31%;西红花苷-Ⅰ煎煮20min含量达到最大,继续煎煮则含量降低。煎煮次数对水溶性成分溶出影响不大,而对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结论煎煮条件对黄连解毒汤中各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及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用传统水煎及袋泡两种方法制备大黄药材单味药汤剂,探讨了不同粒度、不同浸泡时间对大黄主要成分之一大黄素煎(浸)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顾根网 《西部中医药》2011,24(12):21-22
探讨中药煎煮方法与汤剂疗效的关系.从煎煮的容器、中药饮片浸泡,加水量、煎煮火候、时间、煎煮次数、先煎、后煎、包煎、烊化、贵重药材用法等多方面分析了中药的煎煮方法.说明服用中药汤剂要掌握好煎煮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