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的121例ONFH血瘀证患者的门诊病历(共涉及357张临床处方),建立诊疗数据库。应用最大频繁关联模式挖掘技术,探讨针对ONFH血瘀证症状的平乐郭氏正骨临床用药内在规律。结果:气滞血瘀证和痰阻血瘀证是ONFH血瘀证中较为常见的子证型;髋痛、活动受限是ONFH血瘀证最常见的症状;桃仁和红花组成的药对与髋刺痛、跛行症状组合关系最密切;桃仁、红花、当归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常用药物组合;瓜蒌、薤白、厚朴、柴胡、川芎为行气止痛的常用药物组合;附子、桂枝为温通散瘀的常用药物组合;赤芍、大黄为清热除瘀的常用药物组合。结论:活血化瘀药与行气药配伍是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ONFH血瘀证最常用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名老中医著作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证—药关联规律。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及山东省图书馆内名老中医临床著作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对房颤合并疾病及其证素、证型、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或关联分析,并进行药证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医案173则,药物共209味。合并其他西医疾病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证候要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证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9种证型中,心血瘀阻证常合并气虚证素,根据关联边目数筛选的关键药物排名前三分别为丹参、黄芪、桂枝。结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及开发房颤新药优先考虑以气虚、阴虚、血瘀等为主要适应证,证型以心血瘀阻证最常见,优先考虑丹参、黄芪、桂枝、麦冬等核心药物;名老中医在辨病基础上强调辨证论治,本研究通过证药关联分析总结其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2-1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4.
陈可冀治疗心血管疾病血瘀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病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经陈可冀院士诊治且资料完整的心血管疾病血瘀证患者医案277份,建立医案数据库,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初诊记录、理化检查、中药处方、复诊记录。统计活血化瘀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对药物配伍、药-病、药-症关系进行对应分析,并对症状、体征的常用药物进行多维数据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血瘀证治疗共使用活血化瘀药20种,其中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赤芍(32.13%)、延胡索(29.60%)、川芎(28.88%)、丹参(25.99%)、红花(23.10%)。药-病关联分析显示,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瘀证常用川芎、赤芍;高血压病血瘀证常用牛膝、赤芍、生地黄、川芎、丹参;心律失常血瘀证常用延胡索、川芎、生地黄、丹参、当归。冠心病出现心痛症状时,使用药物置信度最高的是延胡索(0.80)、丹参(0.80)、薤白(0.80),出现紫暗舌、黄苔时,置信度最高的是赤芍(0.80),紫暗舌、畏寒同时出现时,置信度最高的是当归(1.00);多维数据分析显示,血瘀证不同症状、体征用药也有差别,治疗瘀斑舌牡丹皮使用较多,治疗心痛延胡索使用较多,治疗头痛川芎使用较多。结论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病血瘀证常用赤芍、延胡索、川芎,临证根据疾病、病位、兼证和兼症的不同,灵活选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临床有效的医案进行分析,总结王琴名中医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治疗经验。方法: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收集有效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医案,对症状与药物规范化处理后形成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药物配伍与药证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王琴名中医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有效病案163例、临床特征共106个,药物种类38种;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分析药物与药证的关系,分别得出14条与12条关联规则。结论:关联规则算法能客观真实反映王琴名中医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医籍71部,医案195则,方剂195首,药物206味,累计用药频次共256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川芎、当归。排前5位的药物功效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为核心中药。关联强度排前3位的药对依次为川芎-丹参、丹参-黄芪、丹参-甘草。频次最高的2组药物组合为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聚类分析显示药物分类有4类。结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需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尤为注重补虚药和活血药的使用,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分布及特征,为今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内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医案及临床经验,采用孔明灯Lantern5.0软件,应用爬山法(LTM-EAST)算法建立症状隐结构模型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5.1软件,用Apriori算法,对中医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 (1)纳入的206例医案共涉及24个中医证候,其中频次较高(>5%)的分别为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滞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证、气阴两虚证。(2)将共计121个症状作为显变量,应用LTM-EAST算法构建结构模型,得出30个隐变量,对得出的30个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共得出9个综合聚类模型即9个中医证候,分别为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痰热内闭证、心肾阳虚证。(3)对24个中医证候提取的17个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推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 的临床文献及名医医案,探讨DCM 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PubMed 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DCM的文献及名医医案,并查阅河南中医药大学及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内有关DCM 诊治纸质材料,提取文献和医案中临床症状、辨证分型、用药情况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DCM 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到152 篇文献及195 篇医案,其中胸闷、心悸、乏力等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舌淡红、舌暗红、薄白苔,脉细、脉沉是最常见的舌象及脉象。发现与DCM 相关的病性因素10 个,以气虚、血瘀为主;病位因素6 个,以心、肾为主。共发现临床证候62 种,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水湿停滞、血瘀水停、心肾阳虚和痰瘀互结证最常见。涉及中药共计291 味,用药频次≥50 次的药物有48 味,黄芪是使用最多药物。结论:DCM 病性虚实夹杂,主要病位以心肾为主,临床以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临床治疗以补虚、活血、利水等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姜惠中教授诊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学术思想及辨治规律。方法 采用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挖掘系统中关联规则及层次聚类方法分析姜惠中教授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治疗的PCOS医案,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及辨治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162例,共381诊次。涉及中医疾病11种、证型12种、症状144个。证型拆分得到4个实性证素(气滞、痰湿、血瘀、火热)、3个虚性证素(阳虚、阴虚、气虚)及3个病位证素(肝、肾、脾)。高频症状分层聚类后得到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血瘀证、肝郁痰阻证4个证型的核心症状组合。共有处方381张,涉及150味中药,首见甘温类、肝经药,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得到药对14对、角药6对。通过对高频药物分层聚类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体现了滋补肝肾、温补肾阳、补肾疏肝、行气化瘀、化痰利湿的治法。结论 姜教授治疗PCOS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认为PCOS核心病机为肾虚肝郁,治疗以补肾疏肝为主,辅以健脾、祛痰、化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血瘀型冠心病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验案分析系统收集名老中医治疗血瘀型冠心病验案318例,应用验案分析系统的统计功能建立用药频率表;应用SAS统计软件,以血瘀为因变量,以所用中药为自变量对验案数据集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318份医案中,共用中药249种,丹参、当归、红花、川芎、黄芪、赤芍等药的应用频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丹参、红花、赤芍、炒枣仁、延胡索、巴戟天、玉竹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现了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是血瘀型冠心病的最常用治法;在血瘀型冠心病治疗中用药特异性较强的药物为Logistic分析中所涉及的7种中药。本研究体现了名老中医治疗血瘀型冠心病及常见兼证与兼证的用药规律,以及在血瘀型冠心病中特异性较强的几种中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并整理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医案,筛选录入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证型、基础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59个医案,涉及药物共370种。共得到高频中药15种,以茯苓、柴胡最多,所用药物多为温、平,归肝、脾经; 症状多见弦细脉、舌红,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1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3条,配伍多见柴胡-黄芩、白术-茯苓。所治证型主要包括“肝郁脾虚证”“心肝火旺证”“肝阳上亢证”“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血瘀证”,基础方中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的药物为主。结论:本研究挖掘与分析国医大师治疗郁证医案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为临床诊治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杨宝元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药用药规律,并进行多元性统计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用药特点、类方应用规律等。方法对杨宝元教授专家门诊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且疗效良好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传统研究与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结果 1证型分布频次以气虚血瘀证(42)和阳气虚衰证(38)最为常见;2症状分布:全部患者都存在心悸怔忡、胸闷胸痛的症状;3药物使用频次:单味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炙甘草(178)、酸枣仁(142)等,理气药(6)和活血药(5)出现频率较高。4探索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14个因子,聚类分析获得瓜蒌、薤白、半夏等10个聚类方。结论与讨论杨宝元教授认为冠心病虚实夹杂证最为常见。阳气不足,瘀血阻滞是最常见的治病因素;杨宝元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特点:理气药和活血药使用最频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治疗脾胃虚类证的方剂用药规律,以期为脾胃虚类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丛书中以脾胃虚类证候为主要证候的医案,对其中出现的方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药物的关联分析提炼出核心药组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消痰的药对为陈皮和半夏,健脾的药对为茯苓和白术,健脾消食的药对为神曲和白术;药物和症状的关联提炼出经常便溏和倦怠乏力与茯苓强关联,胸闷和黄芪强关联,腹痛与芍药和甘草药对强关联。结论:《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补气健脾及消食化痰类方药在治疗脾胃虚类证中使用较多,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治疗心力衰竭常见证型用药规律分析,探索治疗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古籍和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剂,并将搜集到的方剂进行中医证候分型,使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分别对3种证型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有效方剂476首,包含266味药,气虚血瘀证125首,气阴两虚血瘀证123首,阳气亏虚血瘀证228首。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核心药物分别为29、28、28味(核心药物用药频次大于等于总用药频次的13.6%);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两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规则分别为12、16、22条;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多味药(药组)之间的关联规则分别为16、20、26条。结论: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3种证型的用药规律分别以补气、益气养阴、温阳为核心,加以活血化瘀、利水化痰,标本兼治,并配伍理气药,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总体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淋巴瘤医案进行集外关联解析,对淋巴瘤的症状、舌脉、病机与药物之间的核心关联规则进行挖掘,以优化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中医治疗淋巴瘤医案类论文,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基于FP-Growth加强关联分析算法,对淋巴瘤医案进行集外关联解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38则,患者138人次、354诊次,涉及病机59条,症状215种,脉象18种,舌象80种,药物451种。经集外关联挖掘,产生临床症状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9条,病机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3条,舌象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1条,脉象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18条,临床症状与病机集外关联规则23条。症状-药物高关联规则为神疲、乏力与黄芪,淋巴结肿、夜寐不安与茯苓;病机-药物高关联规则为气虚、血虚与党参、黄芪,气滞、痰与柴胡、香附、夏枯草,脾虚、肾虚与人参、山药。结论中医临床辨治淋巴瘤的核心症状为疲乏、淋巴结肿、睡眠障碍,核心病机中脏腑病位重点为脾虚、肾虚,病理因素侧重气虚、气滞、痰凝,高关联选药为党参、黄芪、夏枯草、香附、山药等,可为淋巴瘤核心病机证素获取及辨机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建立医案及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基于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的数学算法,分析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明确其核心用药,探索其辨治规律。结果与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CNKI中共收集的205个医案,得到冠心病以胸闷、心悸、胸痛、气短为主症,病因病机多为心脉痹阻。所有医案中处方共205首,用药212味,通过分析,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归肝、心二经,可知现当代名老中医多主张从疏肝气,通心阳,活血脉论治冠心病。药对组合中的高频药物即为药用频次居前的7味药,故认为这7味药为核心用药,且核心药物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并由此演化得到药物的18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方。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展示了冠心病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杨  丁长松 《中草药》2020,51(14):3742-37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首先搜集整理名家医案处方,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冠心病处方数据库;再借助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药物频次、病位证素频次及病性证素频次的分布进行统计;最后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潜藏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对遴选出的145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216味常用中药、8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挖掘出用药频次大于平均频次的药物46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丹参、甘草、栝楼、半夏、川芎,病位证素以心、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以血瘀、气虚、痰、阳虚、气滞、阴虚为主;当满足最小支持度为15%且最小置信度为70%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5条,3味药组关联规则26条,其中置信度前3位的药对规则分别为薤白→栝楼、五味子→麦冬、郁金→丹参,置信度前3位的3味药组关联规则分别为薤白+半夏→栝楼、丹参+薤白→栝楼、薤白+甘草→栝楼。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用药主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补气益气、涤痰行气为法,与其主要病性证素血瘀、气虚等相符,药物大多归心经,与其主要病位证素相一致。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冠心病组方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个体化方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云南省中医院心肺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治疗组,外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西药,如降压药、降脂药、扩冠药、抗凝药等不能骤停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患者分为气虚血瘀证、脾虚痰浊证、肝郁湿阻证、阴血亏虚证,同时采用中医个体化症状评分量表给每个患者的症状按由重到轻进行打分,然后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采用个体化方案分别进行中医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6.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个体化方案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适用于具有复杂证候的多系统病变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89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血瘀证、气虚证、热证、痰浊证、气滞证、阳虚证、阴虚证、寒凝证等证型。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4例(60.7%),气虚证50例(56.2%),热证32例(40%),痰浊证20例(22.5%)最为常见,气滞证13例(14.6%),阳虚证8例(9%),阴虚证6例(6.7%),寒凝证3例(3.4%)。介入术后3天中医辨证中以血瘀证40例(44.9%),气虚证33例(37.1)最为常见,热证17例(19.1%),痰浊证15例(16.9%),气滞证13例(14.6%),阳虚证9例(10.1%),阴虚证6例(6.7%),寒凝证0例。结论:介入术后胸闷、胸痛及汗出临床症状较介入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乏力、眩晕、气短等症状在介入术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①"热证"已成为冠心病的临床常见证型;②虽然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栀子大黄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热结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患者8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按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心绞痛处理指南(2002年修订版)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栀子大黄汤治疗,疗程14天,以心绞痛症状变化、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有效率分析,评价加味栀子大黄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热结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14天后,治疗组心绞痛有效率、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栀子大黄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热结血瘀证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