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法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腑泄热法,方用消石汤;对照组辨证论治。[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49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泄热法是治疗胆石症有效方法,尤以肝胆湿热型为佳。  相似文献   

2.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多发和难治性疾病,属中医"胁痛"、"痞满"范畴,肝胆湿热型占绝大多数.[1]慢性胆囊炎大多并发胆囊结石,中药以溶石、排石为法治疗总有效率在23~94%[1、2、3 ]不等,排净率不超过30%.清胆利湿汤是根据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与证候特征辨证组方的经验方剂,临床治疗慢性胆石症性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余靖  张炳厚 《北京中医》2000,19(5):11-14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多发和难治性疾病,属中医"胁痛"、"痞满"范畴,肝胆湿热型占绝大多数.[1]慢性胆囊炎大多并发胆囊结石,中药以溶石、排石为法治疗总有效率在23~94%[1、2、3 ]不等,排净率不超过30%.清胆利湿汤是根据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与证候特征辨证组方的经验方剂,临床治疗慢性胆石症性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陷胸三金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石症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胆石症是外科常见病,多伴有胁肋隐痛、脘腹痞胀、嗳气纳呆、口干口苦、便溏等临床症状,临床分为肝胆郁滞、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肝郁脾虚、热毒炽盛、瘀血内阻证型,而以肝胆湿热型多见,且常伴有临床症状。2006-12—2008-11,我们运用陷胸三金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石症56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黄灵仙汤"治疗胆石症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大黄灵仙汤对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胆石症患者临床治疗和观察9个月,其中受试组29例给予自拟中药大黄灵仙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结果:受试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58.1%,2组有显著性差异。受试组肝胆气郁型与肝胆湿热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5.7%、88.9%,显著优于肝阴不足型(77.0%);对照组各证型有效率之间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灵仙汤治疗胆石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胆石症不同中医证型血液流变学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淑英  杜立阳  张玉洁 《中医杂志》2002,43(2):137-137,139
目的:观察胆石症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45例胆石症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肝郁气滞型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血沉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中切变率、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肝胆湿热型血沉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说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是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220例胆石症患者按中医辩证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痰瘀阻滞型,采用分型辩证论治和西医疗法,观察疗效,结果显示辩证分型论治结合西医疗法效果显著.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22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拟通胆排石丸治疗肝胆湿热型胆胀(胆石症),收到较好疗效,经临床试验观察,该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作用明显,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98%,且服用方便,安全可靠,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热利胆合剂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胁痛”范畴。其中肝胆湿热型占绝大多数。临床使用我院经验方——清热利胆合剂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7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4):473-474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孙志广教授善于运用中药治疗肝胆系病症,其通过分析胆石症的病因病机,常将胆石症分为实热型、气滞型与湿热型3型,分别以通腑泄热,疏肝利胆,清化湿热立法。孙教授认为胆道阻塞,气机失调,是病机关键,喜用陈皮-枳壳条畅气机,湿热为重要病理因素,器重黄芩-柴胡药对,并适当加用临床与实验研究已证实具有良好排石及溶石效果的药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敏  程芳  张建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89-38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石症,促进排石率的疗效。方法:选择内科住院老年人胆石症120例。根据中医辨证,组织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毒热炽盛型最好,肝胆湿热型临床疗效优于肝郁气滞、瘀血停滞两型,有效率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石小于1cm及泥沙样排石率优于结石大于1cm(P<0.05)。碎石术后排石最理想16例。结论:老年胆石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临床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潜伏感染复发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试图寻找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潜伏感染复发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探讨治疗本病的最佳原则。方法 :对本组 38例 4 5眼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经风热、肝胆火炽、肝胆湿热、气阴两虚 4型。结果 :肝经风热型 10例 ,占 2 6 % ,肝胆火炽型 9例 ,占 2 3.7% ,肝胆湿热型 10例 ,占 2 6 % ,气阴两虚型 9例 ,占 2 3.7%。肝经风热型及肝胆湿热型发病年龄为 2 6~ 4 5岁年龄组 ,气阴两虚型为 4 6岁以上年龄组。结论 :提示本病分布于 4个证型较为均匀 ,而证型在年龄分布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74年10月至1979年6月共收治胆石症、胆道感染病人1,017例。其中胆石症650例,胆道感染367例。临床分型:气郁型368例,湿热型601例,脓毒型48例。全组病例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治愈率及好转率达95%,平均排石率为62%,手术率10.8%,死亡率2%。约一半以上病例未经开刀而获得排石治愈。现就临床护理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总攻”、“小攻”、“带管攻”问题。这些治疗方法是根据肝胆系统的生理病理学,药理学及针灸学知识,并按各自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损害、病毒呈高复制状态的80例门诊患者,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26例、肝郁脾虚32例、肝肾阴虚13例、脾肾阳虚4例、瘀血阻络5例,给予苦参素注射液400mg或600mg,每日1次,肌注,疗程90d.结果:全部病例总有效率为75%,其中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81.3%,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1);肝功能恢复及HBeAg、HBV-DNA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各型.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疗效较好,其中尤以肝胆湿热型为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胆石症中医辨证分型与B超图像的相关性分析,并总结临床影像学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经中医辨证分型确诊的胆石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肝气郁结型患者设为气郁型组,肝胆湿热型患者设为湿热型组,热毒炽盛型患者设为热毒型组。三组患者均行B超影像学检查,分析胆石症中医辨证分型与B超图像的相关性。结果气郁型组(共18例),B超检查结果为单纯胆囊结石11例,无明显梗阻或感染的单纯胆囊结石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石(P0.05);湿热型组(共16例),B超检查结果胆总管结石8例,存有或合并有梗阻或感染胆总管结石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石(P0.05);热毒型组(共16例),B超检查结果为合并胆囊、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9例,胆总管下段存有明显梗阻,胆囊内积液或穿孔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石(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医辨证分型及B超检查诊断胆石症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中医辨证与B型超声像图特征在临床上诊断胆石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中医辨证与B型超声像图特征相结合,能够可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胆石症特点,对胆石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胆石症以胆囊结石最为多见 ,有资料统计其发病率已高达 15 %以上[1 ] ,病人常见反复发作胆绞痛。通过长时间的研究 ,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切除胆囊等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起胆石症、胆绞痛发生的病理基础 ,反而带来许多手术并发症、术后综合征等不良结果。我们采用靖胆丸 [江苏省中医院药剂科配制 ,批准文号为宁卫制 ( 1996 )第 0 2 5号 ]治疗胆石症性胆绞痛 ,临床有效率达到 97.2 2 % ,为很多患者免去手术之苦 ,且保护和改善肝胆及胃肠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临床资料共 180例均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和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病人 ,…  相似文献   

17.
辨证分型论治带状疱疹46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青  潘瑞萍 《陕西中医》2010,31(4):446-447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分为3型(肝胆湿热型、脾经湿热型、肝胆风邪火郁兼气虚血瘀阻络型,分别以自拟柴芩泻火汤、芩平汤、蝎蒺养血汤)论治本病46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标本兼治,通络祛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和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从中医辨证方面为拉米夫定抗病毒的选择时机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52周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及用药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从而确定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2周时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为最高,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及瘀血阻络型;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以肝胆湿热型较低,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用药前注重中医辨证分型,对提高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有益,从而对用药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伴发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高达90%的HIV感染者可出现皮肤损害,尤以带状疱疹最为多见[1]。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伴发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胆石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亦属疑难病症,我们自1996年以来采用本疗法治疗胆石症,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现将130例临床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30例中,男性54例,女性76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6.5岁,30~40岁占77%。其中胆囊结石56例(42.3%),肝内胆管结石26例(20.7%),总胆管结石28例(20.5%)。系属中医肝胆湿热型88例,肝胆气结型42例。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