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重用赤芍、大黄或加元明粉,观察了重度黄疸肝炎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TXB_2、PGF_1a变化。10例中急性肝炎胆汁淤积型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重度黄疸4例。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证明凉血活血重用赤芍对淤胆型肝炎退黄有显效,其顿挫与退黄有效率均高于激素。有2例用激素治疗未能阻止病情发展,改用本法后黄疸迅即消退。本文重用赤芍治疗前后TXB_2、PGF_1a明显下降(P<0.001)。治疗前后GPT、TTT等生化指标全面改善,脂蛋白X明显下降,仍可说明与肝脏病变修复及肝内阻塞解除有关。因此,重用赤芍抑制TXB_2、PGF_1a的合成,不仅有利于消退黄疸,还可促进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2.
夏澍  王江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55-2355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中药合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中西医结合组和纯中药组随机分组治疗淤胆型肝炎各30例,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而纯中药组73.3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加强了利胆退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退黄汤对急性淤胆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2例急性淤胆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茵栀黄静脉点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退黄汤治疗,30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 IL)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57%,两组比较,P<0.05。结论:活血退黄汤具有明显退黄,改善肝功能效果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凉血祛瘀退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甘草酸二胺、苦黄注射液、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凉血祛瘀退黄汤;10天为1疗程,2~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中,治愈19例,占52.78%,有效15例,占41.67%,无效2例,占5.56%,总有效率94.45%,平均治疗时间为28.5天,临床应用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34例中,治愈10例,占29.41%,有效16例,占47.06%,无效8例,占23.53%,总有效率76.4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凉血祛瘀退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淤胆型肝炎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以激素及保肝降酶退黄药物为主,疗效不理想。笔者以凉血活血法配合人工肝治疗淤胆型肝炎,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至今,我科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凉血活血之清利汤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0例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活血清肝类中药配合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活血清肝汤 (丹参、赤芍、白茅根、茵陈等 )配合易善复治疗本病 45例 ,对照组仅用易善复治疗 41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73 .91 % ,对照组为 51 .2 1 % ,有显著型差异 P<0 .0 5。结论 :本方剂具有清肝利湿退黄 ,凉血化血解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胜利  陈武海 《陕西中医》2004,25(9):782-783
目的 :观察宣通活血清热利湿退黄类中药配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宣肺活血法 (麻黄、大黄、赤芍等 )血结合辩证分型治疗该病 1 2 0例。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最短 7d,最长 1 5 d,肝功恢复正常最短 1 0 d,最长 2 5 d,总有效率 95 .83%。提示 :通过增加宣通活血方法之后 ,达到宣肺、通腑、凉血活血、利湿、退黄之功效 ,增强了湿热毒邪排解的出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侯莉娟  杨丽峰 《陕西中医》2011,32(9):1112-1113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退黄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西药保肝、降酶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热凉血退黄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凉血退黄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清利湿热、疏肝利胆、凉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凉血汤合羟氯喹治疗重症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证的疗效。方法共选取9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凉血汤及羟氯喹,西药组口服羟氯喹、中药组单独口服凉血汤,疗程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86.20%;西药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75.00%;中药组总有效率71.42%,治疗组较其他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炎汤合羟氯喹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连建伟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炎,认为尽管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等类型不同,但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期表现证候却相近似,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予以清热解毒,活血利湿;阴黄治以温中化湿退黄;慢性肝炎迁延期以健脾养肝益肾,兼顾祛邪;肝硬化腹水期治以扶正解毒利水,慎用攻破。通过辨证论治,使正气强盛,邪毒祛除,则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2.
王清任应用活血化瘀法识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邪气的性质与瘀血停滞的病机,王清任将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养阴、攻逐、祛风通络之品同用,配伍灵活,并由此创制了益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温经活血法、解毒活血法、温阳活血法、通窍活血法、宣痹活血法,用于治疗疑难杂症及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李寿山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寿山教授擅治慢性肝炎。他主张从整体论治 ,而不拘泥于一脏一腑。慢性活动性肝炎多从芳香化浊、活血化瘀论治 ,并要辨明患者体质之阴阳 ,素体阳盛者 ,治宜清热解毒、芳香化湿 ;素体阳虚者 ,治宜化湿通阳、健脾疏肝 ;素体阴虚者 ,治宜益气养血、育阴软坚、活血化瘀。慢性迁延性肝炎多从降脂抗纤入手 ,化痰开瘀 ,防治肝纤维化。总之 ,李师治疗慢性肝炎讲究病证结合 ,药简剂轻 ,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恩品教授认为“血热”为玫瑰糠疹发病的内在基础,“内外合邪,肌腠失养”贯穿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提出治疗上应从血分入手辨证论治,风盛者配以疏风止痒;挟湿者配以健脾化湿;挟毒者当凉血解毒;挟瘀者当活血化瘀;血虚者当滋阴养血。庶血热清,气血畅,肌腠调,而病愈。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辨治述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许德军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49-650
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感受湿热邪毒 ,蕴积脾胃 ,气滞血瘀 ,血溢脉外而致。治疗应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 ,采用祛除湿热、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 ,同时 ,强调了大黄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调治祛邪疗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绍俭 《中医杂志》2000,41(11):664-665
自拟调治祛邪疗肝方有益气健脾、补益肝肾、补养肝血、疏肝行气、活血祛瘀、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0例,与乙肝灵浓缩丸合用复方树舌片对照组10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BeAg转阴效果、HBV-DNA转阴效果及肝功能恢复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加味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6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 ,分为A ,B两组 ,其中A组 31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 ;B组 30例 ,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对照观察用药 2 0d以后的疗效 ,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肝功能指标(ALT ,γ -GT ,TBil,DBil)。结果 A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优于B组。结论 茵陈蒿汤加味有显著的利胆退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治疗缺血性脑申风的212首方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揭示其中药用药规律,结果中涉及的中药范围广,有活血化瘀药、熄风药、益气药、补血药、清热药、解表药、开窍药、化痰药等多类中药,其中主要又以活血化瘀、熄风及益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7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重症淤胆型肝炎的退黄效果。方法:选择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的重症淤胆型肝炎,对血淤为主证者,用赤芍等为主药,对有血热、饮停心下、湿邪弥散三焦、脾肾阳虚等兼证者随证加减治疗350例。结果:显效288例,有效26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89.7%。结论:凉血活血中药(以赤芍为主)能加速本病黄疸消退,能明显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性溃疡其病位在胃而珥肝脾相关。溃疡病的存在更易导致胃、肝、脾功能失调。在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脾胃之生理特点,用理气活血、凉润通降、健脾化湿之药合理组方,达到脾胃纳运相协,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从而利于提高溃疡病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