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是李东垣为治疗饮食劳倦导致内伤发热而创立。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日:“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综合全方配伍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  相似文献   

2.
运用补中益气汤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遵《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的补益名方.东垣曰:"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方中黄芪为君,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白术、甘草为臣,益气健脾补中;佐以当归补血和血;陈皮理气和胃;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以为使,兼有疏郁透达之意,诸药相伍,共起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在临  相似文献   

3.
甘温除大热法出自《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后世《名医方论》中柯琴(柯韵伯)在论补中益气汤方论中这样评价:“至若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同外感。唯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谨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诜用甘涡之品.升其阳气以行春牛之今。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原出于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而设,李氏明确指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内不足,不足者补之";他又指出"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日:"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甘温除大热".李氏的医学思想体系,就是重在脾胃,着眼于温补脾胃之气,本方剂的组成原则,就是"虚者补之","陷者举之","劳者温之",治疗脾气虚弱或清阳下陷,以及脾胃内伤的发热诸证.  相似文献   

5.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味补中益气汤为《傅青主女科》中治疗“肥胖不孕”的方剂。原文曰:“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人以为气虚之故,谁知是湿盛之故乎?……而肥胖之湿,实非外邪,乃脾土之内病也。……治之法,必须以泻水化痰为主。然徒泄水化痰,而不急补脾胃之气,则阳气不旺,湿痰不去,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文中所论:“肥胖不孕”与现代医学之多贝卵巢综合征(简称PC。S)有诸多相似之处。我们在1995年3月~1996年7月用加昧补中益气汤治疗4S例卜。S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16$资料,43例病人均为本院中西医结合妇科门…  相似文献   

6.
"阴阳升降论"与补中益气汤皆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试分别阐述"阴阳升降论""阴火"等理论,并由此对补中益气汤进行剖析。补中益气汤本旨乃治内伤热中证,其法为"甘温除热"。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甘温除热"为求雨之天气。以甘温补之,则阳升阴应。云雨乃成,雨降则火灭。  相似文献   

7.
范悦义  范建伟 《新中医》2008,40(2):92-92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功效.用于治疗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导致身热自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懒言少食,肢体倦怠,动则气喘,脉虚大无力等症.笔者根据李东垣"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内后不足,不足者补之"之理论,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取得满意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伤寒与杂病的划分,《内经》早已指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内外之应也”。所以,“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这种内外辨治的思想,对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伤寒与杂病往往互相挟杂、互相转化,它们在辨证论治中不可截然划分,所以,了解伤寒与杂病的病理联系,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从伤寒  相似文献   

9.
陈皮即橘皮,陶弘景谓“橘皮以陈久者良,故又叫陈皮。性味辛、苦、温。”主归脾、肺。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名方补中益气汤中即含有陈皮。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根据“劳者温之”、“损者温……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是李东恒宗《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所创,用于治疗饮食劳倦、脾虚气弱、内伤寒热之症。笔者以为老年机体久劳多损,中洲多伤、而百病由生。故以此方加减应用于老年病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润爱 《山西中医》2012,28(9):39-39,4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役内伤脾胃所致身热心烦,四肢困倦,自汗口渴,动则气短,脉象虚大;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久泄久痢,或久疟等。清代医家柯琴曰:"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余临床每遇内伤脾胃,虚劳不足之证,应用本方屡获良效,现介绍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甘温除热的临床运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秀珍范东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波金元名医李东垣本着:“元气不足,心火独盛……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的发热机理,在《内经》“虚者补之,劳者温之,陷者升之”的理论指导下,提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  相似文献   

13.
多数人认为补中益气汤为补益脾气之剂,笔者认为补中益气汤主要通过补益肺卫之气泻心火,作用于上焦肺卫之气,达到补中益气之效。补中益气汤类方均以此立方本旨为基础,根据暑湿热邪、肺脾胃气的盛衰等加减化裁,对部分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胃肠道损害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热是小儿在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发热则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在外感发热类中 ,运用解表发汗或苦寒清热来除热 ,一般可获效。而小儿的气虚发热较外感发热为少遇 ,因其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实异 ,正如东垣《脾胃论》曰 :“骨内伤脾胃 ,乃伤其气 ,外感风寒 ,乃伤其形 ,伤其外为有余 ,有余者泻之 ,伤其内为不足 ,不足者补之。”故而在临床上如辨证不清 ,用治外感退热之法去除其热 ,不但难以见效 ,还会加重病情。正所谓虚其虚也 ,唯当用甘温除热法治疗 ,补其中而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甘温除热法就是运用味甘性温 ,功能益气健脾的…  相似文献   

15.
赵俐 《广西中医药》2005,28(4):31-32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名方,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所致的诸多病症。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该方应用广泛,证属气虚气陷者,辨证使然,每获奇效,现举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郭冬菊 《河北中医》2009,31(3):413-413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下者举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李燕宁主任医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反复发热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下垂多为中气亏虚、固摄无权所致,但若概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升提,实非权宜之法。笔者就此谈点初步体会如下。1 补气行气法:补气药入胃,均不能立化为气以升提,必得自身固有之气徐以运行始能获效。补中益气汤补气力雄,对于气虚兼气滞者,服后易使呆滞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乃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所创,是《脾胃论》名方之一,为治饮食劳倦所伤而设。有调补脾胃,益气助阳之功,温中而不伤阴,甘补而不呆滞之妙。既治劳倦内伤,又治阳虚外感,凡脾虚下陷中气不足为主证者皆治。历代医家重视。兹不揣浅陋探讨如下。1 理论根据补中益气汤出自东垣《脾胃论》,从调整脾胃着手,促进机体康复。《素问·评热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既是脏腑功能表现,又是脏腑活动产物。气与人体病理变化关系密切。东垣认为内伤病以气虚为先导,而气虚则由脾胃损伤。他说:“真气又名元气,乃…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治眼疾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治眼疾验案三则上海市卫生局茅慧娟(200002)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上睑下垂,眼底病,眼疲劳症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的代表方,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等药组成,具有“虚者补之、陷者举之、劳者温之、损者益...  相似文献   

20.
郝兰枝 《陕西中医》2004,25(7):656-656
补中益气汤是明李东垣用于中气不足诸症的著名方剂,但用于治疗肝郁之证者,鲜有临床报道。《脾胃论》中即有治疗肝气郁结之先训,如“胸中气雍滞,加青皮二分”,“如胁下痛或胁下急缩,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以疏达肝气,祛除郁滞。以临床实践看,肝郁气滞属实者多,虚者亦不乏见,不可皆以实证治之。肝郁的形成多为气失调畅,气机壅遏为患。究其气失条畅之由,实者肝气郁遏,气聚不散而致,虚者肝气虚弱,无力条达而然。且初则属实,久则渐而变虚,实则治以疏散为法,虚则拟以补中为则,亦可补中兼疏,若疏破无度,则足以伤中。东垣立补气疏郁之法,实乃为治因虚而郁病证之先河,是以诸证肝郁并非均实证。我用于引产后气虚肝郁证疗效颇佳,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