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原出于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而设,李氏明确指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内不足,不足者补之";他又指出"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日:"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甘温除大热".李氏的医学思想体系,就是重在脾胃,着眼于温补脾胃之气,本方剂的组成原则,就是"虚者补之","陷者举之","劳者温之",治疗脾气虚弱或清阳下陷,以及脾胃内伤的发热诸证.  相似文献   

2.
蒋耀曦 《光明中医》1996,11(5):25-27
补中益气汤治疑难重症蒋耀曦四川省永兴茶场卫生所(644505)补中益气汤方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一书中,拟订甘温为主的药方。李氏在该书中云:“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形者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气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而补...  相似文献   

3.
刘润爱 《山西中医》2012,28(9):39-39,4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役内伤脾胃所致身热心烦,四肢困倦,自汗口渴,动则气短,脉象虚大;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久泄久痢,或久疟等。清代医家柯琴曰:"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余临床每遇内伤脾胃,虚劳不足之证,应用本方屡获良效,现介绍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是李东垣为治疗饮食劳倦导致内伤发热而创立。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日:“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综合全方配伍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依据《素问·调经论》中“阴虚则内热”之文引申,创立“阴火”论。阴火实乃内伤之火,其病因为饮食伤胃,劳倦伤脾,七情伤气,以致脾胃中元下陷,相火离位,上乘脾胃,干扰心包。人以胃气为本,受水谷之气以生,内伤脾胃,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采用补中益气汤类方治疗各种内伤病证,对证施治,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冯剑南 《四川中医》2014,(3):141-142
以补中益气汤为切入点探讨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并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化裁运用进行举例。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治疗五官科疾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是金元时期李东垣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所创,有补脾胃、益气升阳、举陷及"甘温除大热"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虚损所生之"大热"与下陷之病变.笔者用该方治疗五官科病症,异病同治,疗效满意,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8.
安浚 《中国中医急症》2000,9(3):120-121
夫人之一身,以脾胃之气为本,脾气旺则五脏受荫,脾气伤则百病丛生,故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李氏认为,不少脏腑功能的失调皆是脾虚气弱、升降失常所致,从而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创立了补中益气汤辈。是方黄芪益气升阳为君药,参、草补中为臣;白术、陈皮健脾利气,当归和营,取其“阳生阴长”,亦以调和气血;更以升、柴升阳举陷为佐使,法呈升阳益气、补中固卫。劳倦得之,寒热自除;脾虚得之,气陷自举。余临证研习该方,颇得些效,略举数隅,以飨同道。1 眩晕陈某,女性,48岁,教师,1987年6月7日初诊。…  相似文献   

9.
朱少华 《山西中医》2006,22(3):44-44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立的著名方剂,具有升清降浊、补脾益气之功.用于治疗脾胃久伤,清阳下陷,气血虚弱等证.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每每收到意外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证属脾胃虚弱,饮食失节,重伤脾胃,肌表失于温煦的身冷;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气虚无以推动的便秘;治疗证属脾胃虚弱,阳气下陷,阴火上冲,灼伤津液的顽固口干等均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徐新平 《江西中医药》2004,35(11):54-54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欲人知百病,由脾胃衰而生也。”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强调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主张升阳益气,自制补中益气汤。本人在20年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益气激发治疗疑难杂症,活人数以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列举验案5则,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是李东恒宗《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所创,用于治疗饮食劳倦、脾虚气弱、内伤寒热之症。笔者以为老年机体久劳多损,中洲多伤、而百病由生。故以此方加减应用于老年病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薛己已补中益气汤治疗咳嗽,或用于素体气虚,或用于气虚感冒,或用于病后气虚,或用于误治气虚,或用于巩固疗效等,其用意在于扶元养正,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补脾胃,实腠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补中益气汤是"补土派"的创始人李东垣立足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创立的方剂,首载于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盖阴火上冲,则气高而喘,身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大……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被后世医家推崇之极~(~([1])),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或身热自汗,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43-1845
依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精髓,以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治疗思想为依据指导临床,法随证立,临床上脉证合参,揆度奇恒,推陈出新,对于"瘿病"的治疗,从后天之本"脾"入手,以"补气健脾升阳"为基本原则,使"正胜邪自去",以恢复人体自身正气,气盛则痰消,气旺则血行,达到"益气消瘿"之功效。梳理补气升阳法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研究,可为进一步规范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辨证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轶尘 《光明中医》2013,28(1):171-172,175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先生的《脾胃论》,是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的一首著名方剂。原用以治疗"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唯当以  相似文献   

17.
高荣 《西部中医药》2003,16(4):13-13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系李东垣治疗内伤脾胃的常用方剂。本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升麻、白术、当归、柴胡、陈皮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原方主治脾胃气虚下陷诸证。笔者临床以此方化裁治疗诸种急慢性疾病,收效满意,现列举几例,以资交流。1崩漏林某,女,48岁,2001年1月8日就诊。患者崩漏已数月,阴道出血不止,量多色淡,少量血块。西医以大量止血药静脉滴注及激素肌注,效果不佳。诊见患者面色苍白,肌肉瘦削,神疲懒言,舌淡胖,脉沉细无力。辨为气虚不固,血溢脉外。治以升提中气,止血固脱。以补中益气汤加…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一方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组成。以甘温之剂补其脾胃,升清降浊,泻其阴火,有补中益气、升阳健脾之功。近人在李东垣学术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扩大了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现根据历代前贤的经验和我的临床体会将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性便秘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俊勇 《光明中医》2006,21(5):51-52
补中益气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具备提补中气、升阳举陷之功.临床多用于治疗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等.1999~2003年笔者运用本方治疗老年便秘4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伟红  庞毓文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415-1416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阳下陷所致的脏器脱垂之证。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取其法而不拘泥于方,灵活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佳。兹介绍如下。1术后尿潴留丁某,女性,61岁,退休干部,2001年3月14日初诊。直肠癌半年,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