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肌力强化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和肌力强化训练,对照组只采取电针治疗。所有患者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予以评定。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电针联合肌力强化训练,比单纯电针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功能独立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夹脊穴普通针刺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运动功能(M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S评分、ADL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MBI)指数及Fug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MBI评分和FMA评分均较高,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对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电穴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是为探讨电穴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能力的影响.方法是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接受电穴刺激加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性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IM对2组患者ADL进行评定.结果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料理、括约肌控制、活动和移动、运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的FIM总分(97.78±1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FIM总分(87.53±16.67)(P<0.01).结论是电穴刺激加运动与作业治疗的综合康复手段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IL-1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机理。方法:建立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家兔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用ABC-ELISA法测定坐骨神经组织与脊髓腰膨大段中IL-1β水平。结果: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在原损伤局部,模型对照组IL-1β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组IL-1β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于脊髓腰膨大段来说,电针治疗组IL-1β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应用电针治疗可以降低损伤局部IL-1β含量,这可能与电针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关;而对脊髓腰膨大段IL-1β含量则有明显的升高作用,这说明电针可能通过升高脊髓组织中IL-1β含量刺激神经生长因子产生,从而促进损伤坐骨神经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用电针刺激疗法,观察组加用康复运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评分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方案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中药熏蒸干预,观察组加用夹脊、督脉电针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下肢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双下肢运动及感觉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两组患者各肌群肌张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肌群评分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治疗8周,两组运动、感觉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上升,观察组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可促进患者各肌群肌张力恢复,改善患者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君  胡深 《中医康复》2020,(6):32-35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疗效治疗。方法:选择本院ICU病房2017年8月~2018年8月颅脑损伤术后患者56例,按患者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ug-Meyer,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系统康复治疗后,两组颅脑损伤患者NIHSS、FMA评分均较康复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系统康复治疗后NIHSS、FMA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ICU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开展系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的脑神经功能情况,提高患者运动、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痿汤加减配合针灸对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五痿汤加减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五痿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煎服五苓散,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一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煎服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大鼠神经痛痛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从单次电针实验和多次电针实验两方面 ,观察电针对神经痛大鼠痛敏分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轻微结扎一侧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痛模型 ,以光热辐射引起的大鼠双下肢抬脚潜伏期的差值作为神经痛的指标 (痛敏分数 )。结果 :即刻电针可明显减小神经痛大鼠的痛敏分数绝对值 ,随着电针次数的增加 ,大鼠痛敏分数绝对值逐渐恢复 ,呈现出累积效应。结论 :电针对神经痛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而多次电针有累积性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陈礼军  吴晓娟 《新中医》2021,53(2):49-52
目的:观察醒脑益智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性痴呆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2组入院后均临床给予相关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益智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67.50%)(P<0.05);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神经精神问卷(NP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MMSE、FIM评分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PI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益智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精神行为症状,有助于恢复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针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试验评分、炎症灶局部病理反应 ,以及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IL 1r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将完全弗氏佐剂 50 μL注入SD大鼠左后肢外踝关节皮下制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 ,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 (刺激参数为0 .5~ 1.5V ,4~ 16Hz,3 0min) ,应用跖、背屈关节评分连续观察大鼠 7d内的痛反应曲线 ,应用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病灶局部皮肤组织炎性病理反应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IL 1β、IL 1ra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可明显减少炎症痛大鼠的疼痛评分 ,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炎性病理反应 ,并抑制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mRNA表达 ,促进IL 1ramRNA表达 ,使IL 1ra/IL 1β比值上升 (P <0 .0 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灶局部致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从根本上解除局部病灶免疫细胞的激活状态 ,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调控作用 ,从外周途径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肾俞、会阳穴。对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疗前(P<0.01),电针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用电针能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减少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5.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嗅三针刺激疗法,并施以电针(疏密波,3.85~6.25 Hz,0.8~1.0 mA),留针1 h,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为1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药物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都可喜),每次40 mg,每日2次,连服5 d后休息2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评分。结果:针刺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药物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MMSE上升,FAQ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刺组的HDS、MMSE、FAQ改变比药物组更明显(P<0.05)。结论:嗅三针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研究均表明 ,不同类型的伤害性刺激可诱发c fos在大鼠、小鼠、猫和豚鼠的脊髓和不同脑区中表达。本实验观察了大鼠在角叉菜胶致炎后 ,在痛觉调制密切相关的中缝大核、中缝背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c fos表达的变化 ,及电针镇痛作用对c fos表达的影响。实验分成正常对照组、角叉菜胶致炎组和电针 角叉菜胶致炎组。大鼠脚掌注射角叉菜胶 (2 % ,0 .1mL)造成大鼠炎症痛模型 ,测定大鼠的痛阈变化。电针组动物 ,在角叉菜胶致炎前电针大鼠“足三里”和“昆仑”穴(疏密波 ,2Hz和 6 0Hz交替 ,强度 1~ 3mA) 30min。大…  相似文献   

17.
周杰芳  靳瑞 《针刺研究》2004,29(4):286-288,295
目的 :探讨电针强度在血压调整中的重要性及其补泻作用。方法 :把高血压实证病人随机分为强电针组和中电针组 ,以相同的电针波型、频率和穴位 ,分别以 3 .7mA和 2 .7mA强度进行电针刺激。结果 :电针后 ,强电针组收缩压由 2 2 .0kPa升至 2 6.2kPa(P <0 .0 1 ) ;中电针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由 2 2 .3kPa和 1 1 .9kPa降至 2 0 .7kPa(P <0 .0 1 )和 1 1 .3kPa(P <0 .0 1 )。结论 :电针强度在血压调整中起重要作用。强电针有兴奋性调整作用 ,使实证病人血压升高 ,相当于“补”的功用 ;中强度电针有抑制性的调整作用 ,使实证病人血压降低 ,相当于“泻”的功用。提示电针调整血压时 ,其强度应因证而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肩穴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明确和固定各治疗参数,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为观察指标。经治疗的216例粘连前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有108例接受电针刺激治疗,取穴为患侧肩穴,刺激参数为变频连续波,刺激强度(10±2)mA,时间40 min,每日治疗1次;另108例接受布洛芬治疗,每日0.6 g。两组均治疗7 d。结果:肩穴电针治疗对粘连前期肩周炎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59%,布洛芬治疗对粘连前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为82.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电针刺激组疼痛指数平均下降63.21%,肩关节活动4项指标总分提高22.64%,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布洛芬治疗的60.16%和16.9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肩穴电针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前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针结合背腰部拔罐治疗中风后疲劳6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Zhou Y  Zhou GY  Li SK  Jin JH 《针刺研究》2010,35(5):380-383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背腰部拔罐治疗中风后疲劳的疗效。方法:128例中风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针罐组和药物组各64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印堂、水沟、合谷等穴及背腰部拔罐治疗,药物组给予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葡萄糖酸镁口服液、舍曲林片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周。观察两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精力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SS-QOL中精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针罐组治疗后评分优于药物组(P0.05);针罐组治疗总有效率96.87%(62/64),优于药物组的84.37%(54/64,P0.01);针罐组复发率19.05%(8/42),低于药物组的47.83%(11/23,P0.05)。结论:电针结合背腰部拔罐治疗能有效减轻中风患者的疲劳,效果优于药物口服治疗,治疗作用持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陈健林  冷雯 《中国针灸》2021,(2):127-130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各脱落5例。对照组给予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百会、四神聪、智三针、颞三针行头皮针治疗,留针6 h。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MoCA评分、两组患者ADL和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各指标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能有效治疗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