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化疗药物损伤周围神经而产生副作用,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四肢感觉弱化、缺失等。发病机制因化疗药物而异,化疗方案、疗程以及药物累积剂量决定了症状严重程度,其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预防CIPN发生或缓解症状的确切手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应对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策略,追求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CIPN的产生机制,总结了中西医应对CIPN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索CIPN发生机制以及临床预防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而化疗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起CIPN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铂类、微管蛋白抑制剂(紫杉类、长春碱类等)、烷化剂、氟尿嘧啶类等,临床大多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主的对称性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下肢最为多见。初期常表现为肢体末梢的感觉过敏和感觉异  相似文献   

3.
<正>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化学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部分化疗药物如:铂类药物(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微管蛋白抑制剂(紫杉烷类、埃博霉素和长春花碱类)等[1]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2]。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化疗药物对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损伤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系统毒性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临床常见的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一系列神经毒性症状,易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四肢感觉弱化、缺失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CIPN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也没有可广泛用于临床的特效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CIPN具有特定的优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理论依据和临床疗效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分析CIPN的临床症状特点,深入剖析其与中医肝阳虚理论之间的关系,探讨CIPN的中医病因病机与用药规律,指导临床治疗CIPN,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曹鹏  霍介格 《光明中医》2013,28(1):12-13,15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常见的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多见于奥沙利铂、紫杉醇等,表现为肢体末端感觉障碍,或合并有感觉异常等,伴或不伴痛性痉挛,遇冷刺激常会诱发和加剧[1],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疼痛、  相似文献   

6.
<正>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严重不良反应是限制药物剂量或使用的直接原因。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患者过早停止化疗最常见原因之一,接近1/3的癌症患者会发生CIPN,症状从刺痛感和麻木到集中到手脚的刺痛。虽然还未从分子水平明确其产生的原因,但我们可以确定像铂类和紫杉烷类等几种化疗药物可以破坏外周神经系统。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完  相似文献   

7.
化疗是我国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早期可出现四肢末端麻木,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疼痛,后期可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肌肉萎缩。针灸防治CIPN疗效明显,本研究从针刺、电针、温针灸、穴位注射等临床治疗方面对针灸防治CIPN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肿瘤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现已成为限制肿瘤治疗的棘手问题。由于CIPN的发生机制复杂,临床常见以对症治疗,辅以镇静、抗抑郁等手段为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在防治CIPN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CIPN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CIPN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化疗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的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多,但目前尚无有足够有效的药物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中西医治疗CIPN的相关临床和实验报道。  相似文献   

10.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临床抗肿瘤药物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霍介格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CIPN是患者接受化疗药物攻伐后,正气不足,营卫不和,加之癌毒、痰湿、瘀血、药毒等病理因素瘀滞络脉所致,并基于络病理论,提出络脉虚滞是CIPN的核心病机。在治疗方面,霍师注重以通为用,兼以健脾化瘀、温经散寒、解毒散结,并配合虫类药搜风剔络,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化学治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作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际上亦无较为公认的评估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其临床评估、防治开展了各类研究,相关报道的数量逐年增加,并显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就目前CIPN的评估及近年来中医防治CIPN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周围神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对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甚至会限制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剂量,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1])。铂衍生物制剂、紫杉醇和长春碱类是临床常见的引起周围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影响运动功能~([2])。中医药防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具有相对更好的效果,具有方法简便,费用低廉的优势~([3])。本文采用护周汤防治奥沙利铂  相似文献   

13.
正化疗药物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表现通常为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的异常,如麻木、僵硬、灼热感、套袜样异物感、冷痛觉异常、协调运动障碍、内脏调节功能障碍等。柴可群主任中医师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载,有丰富的肿瘤防治及支持治疗经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柴可群诊治CIPN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正>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是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之一,为化疗药物直接损伤周围神经系统而出现的一种神经毒性病变,是铂类、长春碱类、紫杉醇类等化疗药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1]),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或缺失,甚则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针灸在治疗化疗后周  相似文献   

15.
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肿瘤化疗后产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临床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郭立中教授认为CIPN的核心病机为阳虚寒凝,经脉痹阻,治疗强调温通三焦,放眼全局,次第为法。以扶阳为纲,先祛外邪,后调五脏,循序渐进,温通三焦,以求阴阳平衡,气血调畅。同时重视固本培元,扶助肾中真阳,为肿瘤患者谋求远期生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背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可能涉及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引起肢体疼痛,麻木和运动受限,还可导致由于感觉减退和感觉丧失引起的足部溃疡或截肢,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其死亡率。目的观察木丹颗粒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如饮食,运动和常规降糖药物,对照组的药物是常规的营养神经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木丹颗粒治疗12周。记录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电流感觉阈值、评估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刺痛感,感觉减退,灼烧感明显改善,电流感觉阈值明显改善(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木丹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相关症状,尤其是主观感受的刺痛和灼热,提高当前电流感觉的阈值,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这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的中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方手足浸泡联合甲钴胺片防治长春新碱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经长春新碱药物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联合组各36例。3组均进行常规化疗(均首次使用CHOP、R-CHOP、H-CAVD方案),共6个周期。对照组于化疗同时予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予周围神经方手足浸泡,先手后足,每次20 min,每日2次;联合组在化疗同时予甲钴胺片及周围神经方,用法用量同前。均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于化疗2、4、6个周期评价3组CIPN发生率及程度,比较满意度。筛选周围神经毒性≥Ⅱ度、已暂停化疗、自愿加入巩固治疗研究的患者50例,交替入巩固治疗组、巩固对照组各25例,巩固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巩固治疗组予周围神经方手足浸泡,用法用量同前,连续治疗20 d,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化疗2个周期,治疗组与联合组CI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4个周期,联合组CI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联合组CIPN≥Ⅱ度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与联合组CIPN≥Ⅱ度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CIPN≥Ⅱ度的患者巩固治疗,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巩固对照组(P0.01)。结论周围神经方手足浸泡联合甲钴胺片对减轻CIPN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或体征~([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随病情发展,病变范围逐渐向躯干延伸~([2])。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达90%~([3]),3年生存率约为53%~([4])。DPN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高血糖毒性是引起DPN  相似文献   

19.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发病率高达50%~90%[1],其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和生命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公认其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生长因子减少有关。前列地尔(PGE1)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笔者拟通过每日1次静滴PGE1,观察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既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又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3]:①四肢末梢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如麻木、…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统计数据,其发病率在国内的糖尿病患者中可达30%~9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发生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要原因引起的相关症状,以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后期甚至导致肌肉萎缩~([2]),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1研究现状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