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痛穴(宁神穴)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头痛穴切割疗法相对于普通针刺组的治疗优势。方法:选择符合瘀阻脑络型偏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头痛穴切割组和普通针刺组,疗程为一周。以治疗前、治疗当天、治疗第三天、治疗一周为观察点,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观察其镇痛疗效,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综合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头痛穴切割组愈显率96.7%,普通针刺组为53.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穴切割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普通针刺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当天、治疗第三天、治疗一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穴切割组和普通针刺组临床综合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穴治疗偏头痛有效,且头痛穴切割疗法优于普通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合通腑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2组均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后加地塞米松5mg经鞘内注入,治疗组同时予口服通腑汤。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平均为11.3±5.5d,而对照组平均为20.2±9.2d,P〈0.05;继发脑血管痉挛治疗组19.2%,对照组为45%,P〈0.05。治疗的死亡率、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脊液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合通腑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脑脊液置换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合通腑凉血法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4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通腑凉血汤。结果:治疗组的头痛缓解时间、死亡率、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脊液常规恢复正常时间、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合通腑凉血法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脊液置换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头痛缓解情况较传统的方法快。结论:腰椎穿刺脑眷液置换术用于治疗SAH后急性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自觉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戈宏焱  陈博  李有田 《中国针灸》2008,28(3):177-178
目的:观察针刺在治疗肾移植术后胃肠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口服胃乐新。观察2组患者腹痛、恶心、胃胀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针刺组治疗有效率为93.3%,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76.7%,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具有良好的促进肾移植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观察每天治疗后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2d后2组之间VAS评分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 d后VAS评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头痛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颈肩部阳经穴加针刺后溪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64例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和药物组32例。针刺组在肩髑、肩谬、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大杼电针,天柱、风池、后溪常规针刺,病症疼痛严重者后溪穴采用强刺激手法;药物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96.9%、药物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颈肩部阳经穴加针刺后溪治疗颈肩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置换配合大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配合大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疗效。方法:通过不同次数脑脊液置换配合大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缓解头痛、缩短颅内积血吸收时间、降低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有十分显著的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配合大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刺“下一穴”并辨证治疗痛经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下一穴”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以针刺“下一穴”为主加辨证治疗痛经100例,并设对照组采用“痛经栓”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67%,有效32%,总有效率99%,对照组显效16.7%,有效56.7%,总有效率73.3%,X^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19.77,P〈0.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福心脑康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证实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痉挛病人(颅脑CT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口服五福心脑康2粒,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五福心脑康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总效率为82.5%,头痛、头晕主要症状积分值显著下降,痉挛血管的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五福心脑康能明显改善血管痉挛状况,临床适用于非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7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55例和药物组52例。针刺组采取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动脉血流,并随访3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椎动脉血流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组复发率亦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头痛、神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缓解 ,而对照组却无明显缓解。结论 :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很好的疗效。一旦 CT扫描证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尽早使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中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耳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治疗组急性期采用单纯针刺双侧中渚穴:针刺组采用常规取穴:药物组急性期采用单纯口服强的松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测即刻止痛效果,并观测各组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即刻、20min、1h即刻止痛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三组疼痛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7d内止痛例数明显多于针刺组、药物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中渚穴对耳后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旭剑 《河南中医》2008,28(12):51-52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运用通窍活血汤加味,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中重度头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可明显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头痛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头痛穴组)30例与对照组(即普通穴位组)30例,分别观察即刻疗效(治疗60 min后)和远期疗效(治疗后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穴治疗偏头痛,可减少针刺次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刺经外奇穴治疗失眠症5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经外奇穴为主治疗不同证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8例)和药物组(56例)。针刺组选用经外奇穴为主治疗,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阳上亢3型PSQI总积分(P〈0.05),但改善脾胃不和PSQI总积分不明显。结论:针刺经外奇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加强辨证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居髎穴治疗腕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3例,采用针刺居髂穴治疗;对照1组33例,采用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对照2组33例,采用局部敷贴治疗。治疗结束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优于对照1组的84.8%(P〈0.05),优于对照2组的75.8%(P〈0.05)。结论:相对针刺三阴交穴,特别是外敷治疗来说,针刺居髎穴治疗腕关节扭伤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由芳香开窍药组成的嗅吸剂治疗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22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MCA)≥120cm.s-1颅脑外伤致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成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对照组:10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入院第2d起给予芳香开窍嗅吸剂雾化吸入,两组分别于入院后第2d、第3d、第5d、第7d、第9d、第11d行颅多普勒TCD检查脑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经鼻腔给药途径吸入芳香开窍药治疗脑血管痉挛后脑血流速度6d后明显改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鼻雾化吸入芳香开窍药可以达到缓解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药物除可以通过鼻黏膜及肺部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外,还可以直接通过鼻黏膜-脑脊液途径进入脑脊液,突破或绕过血脑屏障,将药物靶向脑部达到缓解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血管痉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的有效例数、头痛、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的恢复程度和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发生概率都有明显的差异(P〈0.05),意识障碍恢复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利于头痛、颈项强直和意识障碍的恢复,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林可霉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林可霉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穴注组46例、针剌组45例和药物组45例。穴注组采用林可霉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药物组采用甲硝唑及阿奇霉素口服治疗。三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于1年后随访。结果穴注组治愈率65.2%,针刺组28.9%,药物组24.4%:三组复发率分别为7.5%、30.0%、47.5%。穴注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林可霉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药物治疗,且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