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头部透穴法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萍  王顺  孙伟义  刘飞 《中国针灸》2008,28(3):159-162
目的:观察头部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1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部透穴组(36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头部透穴组取神庭透前神聪、左右头临泣透左右神聪、后神聪透强间;常规针刺组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等穴。治疗30天后,分别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和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头部透穴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7.1%(P〈0.05)。头部透穴组对PSQI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以及总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头部透穴组能明显提高血浆5-HT含量,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透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其作用机制与调节5-HT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背俞穴为主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体疗效和SPIEGEL量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IEGEL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针刺夹脊穴为主穴,配合四神聪、安眠穴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舒乐安定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 PSQI)评定两组的睡眠质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Vicon MX系统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数据变化,观察针刺肓俞穴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以疗效、腰椎关节活动功能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针刺肓俞穴组(治疗组)和针刺夹脊穴组(对照组),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改善腰椎关节活动功能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提高疗效和改善腰椎关节功能活动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刺肾俞、会阳、肾俞加会阳对不稳定膀胱(USB)主要症状的影响,探索针刺不同穴位治疗USB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将89例US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肾俞组、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以I—PSS积分为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3次、治疗6次后进行疗效评定和组间比较。结果:肾俞组、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均能明显改善USB患者I—PSS总积分(P〈0.05),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疗效优于肾俞组(P〈0.05);肾俞组、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0.0%、82.8%和90.0%,但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要明显高于肾俞组(P〈0.05)。结论:会阳穴、肾俞穴、肾俞加会阳穴均能调节USB患者排尿紊乱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且以肾俞加会阳穴治疗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规范操作规程,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方法将5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睡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69.23%);两组治疗后PSQ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其中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委中穴刺络放血配合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放血组(观察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放血针刺法,对照组给予止痛活血药物,以疼痛积分(VAS)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作为评价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VA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委中穴放血配合针刺腰痛穴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可靠,简便易行,在基层医疗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穴埋线疗法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取百会、神庭、风池(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百会、神庭、风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等穴位,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于疗前、治疗第2周及第4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2周,传统针刺对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对睡眠因子的改善情况各有侧重;治疗第4周,针刺组和埋线组对各项睡眠因子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总体改善没有明显差异,但埋线组在后期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入睡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结论:头穴埋线与针刺疗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穴埋线疗法改善失眠患者入睡时间因子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居髎穴治疗腕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3例,采用针刺居髂穴治疗;对照1组33例,采用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对照2组33例,采用局部敷贴治疗。治疗结束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优于对照1组的84.8%(P〈0.05),优于对照2组的75.8%(P〈0.05)。结论:相对针刺三阴交穴,特别是外敷治疗来说,针刺居髎穴治疗腕关节扭伤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交通心肾针刺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交通心肾针刺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每组30例,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后,针刺组PSQI得分较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心肾针刺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针四关穴组(A组)60例、常规取穴组(B组)60例、月月舒组(C组)60例。A组以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合谷、太冲);B组常规取穴,穴取三阴交、次醪为主;C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前列腺素等指标的改变。结果:A组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100.0%;B组分别为60.0%、95.0%;C组分别为25.0%、90.0%。A、B组疗效优于C组(P〈0.01);而治疗30分钟内止痛疗效比较,A、B两组优于C组(P〈0.01),A组优于B组(P〈0.01)。结论: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抑制前列腺素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有效疗法。方法:将7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36例)采用针刺醒脑开窍法以水沟穴为主,配合鲁米那肌肉注射、安定静脉推注;药物组(34例)单纯采用肌肉注射鲁米那、安定静脉推注。观察两组疗效、止惊起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6.1%,优于药物组的79.4%;在止惊起效时间上,针药组明显短于药物组(P〈0.01),且针药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肌肉注射鲁米那、静脉推注安定治疗热性惊厥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调理督脉、健脑安神为治则,对41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九十项症状自评表(SCL-90)评分。结果:PSQI、SCL-90各成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SCL-90总积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SQI总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P〈0.05)。结论:调督健脑针刺法能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身症状,且心身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地机为主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地机穴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两组均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疗程结束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地机穴为主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庄子齐  江钢辉 《中医杂志》2006,47(3):184-186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配合中药介入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I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L4-S1夹脊穴、外丘、委中、侠溪等特定穴,配合葛根素注射液介入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配合阿是穴常规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积分、疼痛VAS法积分、直腿抬高试验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积分、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IL-6水平、红细胞比积、血沉方程K值、全血比黏度高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比积、血沉方程K值、IL-6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疼痛减轻程度等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IL-6水平及血液动力学指标,从而消除神经根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135例女性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背针组、肢针组、腹针组,每组各45例。背针组选用胃管下俞、三焦俞等背俞穴,肢针组选用足三里、三阴交等四肢穴,腹针组选用天枢、中脘等腹部穴。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据此评定减肥疗效。结果:背针组近期痊愈率为44.45%,总有效率为97.78%;肢针组近期痊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95.56%;腹针组近期痊愈率为24.44%,总有效率为82.22%。背针组和肢针组近期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相近(P〉0.05),二者均优于腹针组(P〈0.01)。各组治疗后体重、BMI、WH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背针组和肢针组体重、BMI下降程度相近(P〉0.05),二者均优于腹针组(P〈0.01);3组WHR下降程度相近(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症与针刺四肢穴疗效相近而优于腹部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针刺为主治疗。每日1次,5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观察治疗前后的总积分。结果:总有效率为9514%,PSQI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剌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方法安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苍龟探穴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苍龟探穴组30例,针刺组30例及水针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苍龟探穴组总有效率为100.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水针组组总有效率为83.3%。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运用苍龟探穴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及穴位注射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不寐四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A组(“不寐四穴”组)、B组(常规针刺组)及C组(西药组),每组35例。治疗4星期后,对比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分值的改变。结果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愈显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SQI值较B组下降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寐四穴”组在疗效方面稍优于常规针刺组,在疗效及安全性两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