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解毒法干预胃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法对PLGC的作用机制,揭示健脾通络解毒法可能通过调控NF-κB蛋白靶点对PLGC细胞凋亡产生影响,从而发挥其临床疗效。方法:对依据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入组的36例PLGC患者,予健脾通络解毒方干预治疗6个月,采集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内镜下表现,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前后活体组织中NF-κB的表达,TNNEL法染色检测凋亡指标的改变。结果:本研究表明,患者经健脾通络解毒法治疗后,胃镜下病变程度较疗前明显减轻,肠化、不典型增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后病理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其凋亡指数疗后较前下降,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CAG-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年收治的168例CAG-PLG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窦小弯、胃角病理组织学变化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窦小弯、胃角的主要、次要及总变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CAG-PLGC患者辅以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可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其组织病理形态,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齐学林  杨亚锋  黄晓红 《中医杂志》2012,53(18):1566-1569
目的 探讨一贯煎联合西药治疗胃阴亏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0例胃阴亏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瑞格列奈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以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一贯煎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分散片,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及停药2周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判断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计算胃半排空时间(GET1/2)及延迟时间(Tlag).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GET1/2及Tla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GET1/2及Tl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早饱、胃脘胀满、纳差、烧心、恶心呕吐、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早饱、胃脘胀满、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胃脘胀满、烧心、恶心呕吐、纳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停药2周与对照组比较,早饱、胃脘胀满、纳差、舌象、脉象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一贯煎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胃阴亏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PLGC患者,以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各主要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主要病理变化、次要病理变化、主变量积分、次要变量积分及变量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80例患者中,显效7例(8.75%),有效59例(73.75%),无效14例(17.50%),临床总有效66例(82.50%)。结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对于PLGC气阴两虚挟瘀挟毒证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及病理组织学有明显改善作用,且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健脾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前病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瘀解毒健脾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血清GAS及SST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纳呆及胃脘灼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纳呆及胃脘灼热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纳呆和胃脘灼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的血清GAS、S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GA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SS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GAS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解毒健脾汤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症状,降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降低GAS而提高SST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通络解毒方对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胃黏膜COX-2、NF-κBp65、Bcl-2、Bax蛋白表达,COX-2、Bcl-2 mRNA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的影响。方法应用健脾通络解毒方随证加减治疗65例PLGC患者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OX-2、NF-κBp65、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其中54例患者COX-2及Bcl-2mRNA水平,同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65例患者治疗前后AI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胃黏膜COX-2、NF-κBp65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Bax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升高(P0.05),COX-2及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AI则增加(P0.05)。结论健脾通络解毒方可能通过NF-κBp65/COX-2、COX-2/Bcl-2及NF-κBp65/Bcl-2等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PLGC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口针疗法;针药组45例给予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配合口针疗法;对照组40例口服丽珠肠乐。4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药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复发次数及复发率与其余3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D-IBS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明显降低患者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解毒通络生津颗粒与桑珠滋阴口服液治疗轻度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度pSS患者随机分为2组。解毒通络生津颗粒组30例予解毒通络生津颗粒和安慰剂治疗;桑珠滋阴口服液组30例予桑珠滋阴口服液和安慰剂治疗。2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ESSDAI)、唾液流率、泪膜破裂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及Ig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解毒通络生津颗粒组总有效率66.67%,桑珠滋阴口服液组总有效率68.9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相当。治疗后,2组ESSDAI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唾液流率升高(P0.05),左眼及右眼泪膜破裂时间延长(P0.05),IgA、IgG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但2组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通络生津颗粒及桑珠滋阴口服液治疗活动期轻度p SS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在饮食、运动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运用健脾疏肝活血化痰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水飞蓟宾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肝脏酶学(ALT)、肝脏B超及中医证候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42例(93.3%),对照组总有效28例(6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血清ALT、AST均降低,治疗后组间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治疗后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痞满、胁肋胀满、食少纳差、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主要症状积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且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症状(反流、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嗳气、纳差、咽部不适、咳嗽的发生程度和频率)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 (39/40),对照组为77.5% (3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GER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缪焕 《新中医》2019,51(5):157-159
目的:观察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和中消萎汤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肝胃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PLGC肝胃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2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均接受Hp根除治疗方案。对照组口服胃苏颗粒,观察组内服和中消萎汤,2组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评定胃脘疼痛、痞闷、纳差、嗳气、饱胀等症状评分,进行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统计Hp阴转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p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症状、胃镜和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和中消萎汤能有效改善PLGC肝胃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的萎缩程度,有利于阻断或逆转PLGC。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观察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积滞乳食内积型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予以董氏指压法,对照组予以针刺四缝,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半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35/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积滞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归芍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及病理学积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胃脘胀闷、嗳气、嘈杂、寐差、胃凉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 05)。治疗组治疗后黏膜病变积分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在改善黏膜白或花斑、血管透见及隆起结节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在改善萎缩、肠化积分及病理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PG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小归芍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病理组织学表现,调节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临床疗效及对缺氧耐受因子-1α(HIF-1α)和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G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健脾化瘀解毒复方水煎剂口服,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内镜、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内镜下胃黏膜糜烂、萎缩征象显著改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肠上皮化生病变(IM)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IM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异型增生病变(GED)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GED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HIF-1α、VEGF表达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VEGF表达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HIF-1α表达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能显著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学改变,并能抑制HIF-1α、VEGF的过度表达,改善GPL胃黏膜缺氧状态,抑制微血管生成,能缓解甚至部分逆转胃黏膜肠化、异型增生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气虚血瘀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胃复春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组织病理评分。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00%(19/25),对照组为40.00%(10/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25/25),对照组为76.00%(1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组织病理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CAG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在治疗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胃癌前病变(PLGC)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PLGC的患者100例,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组(治疗组)50例;胃复春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周期为12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及病理的变化情况,通过前后积分进行自身对照,并在1个疗程后停药,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77.78%、68.88%,对照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4.28%、61.90%、52.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对于气阴两虚挟瘀挟毒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7,(1):45-46
目的:探讨分析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3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n=15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健脾通络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6周、12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0.79%)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磨积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肝功能、血脂相关指标、内毒素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ALT、GG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T、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内毒素、TNF-α、IL-6及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胀满及纳呆少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纳呆少食、倦怠乏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磨积汤联合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内毒素肠渗漏的"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泻肺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NERD患者,辨证属中虚气逆证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者(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泻肺法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药半年后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7.55%,明显低于对照组41.51%(P0.01)。结论:健脾泻肺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与西药合用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厌食症患儿根据证候分为实证组60例和虚证组60例,按照优诊顺序抽取实证组30例和虚证组30例分别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取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教材中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都有效。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症状总积分、食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食量、面色、精神情绪、出汗、腹部不适、大便不调、呕吐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治疗组平均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实证组与虚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