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总结袁秀丽教授采用透刺法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证属虚实夹杂,病位在筋,病机在于肝肾亏虚,气血失调;治疗以补虚为主,调畅气血,佐以祛邪。其以局部取穴和阳明经取穴为总的选穴原则,采用一针多穴的穴位透刺操作手法,治疗过程中多采用补法,利用阳明经多气多血的特点,调气活血,疏通经络,让患者配合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属祖国医学痿证的范畴 ,多因长期饮酒湿热内生 ,郁蒸、侵淫筋脉 ,阻滞气血而至筋脉弛纵。湿郁化热烁伤阴液 ,筋骨经脉失于濡养 ,渐而成痿 ,病久则骨枯筋痿 ,肌肉失养 ,大肉渐脱而见萎缩。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故治疗首选手足阳明经穴以通经脉调气血 ,加刺少阳经穴以鼓动阳气 ,助功能恢复 ,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 ,故取足少阴经穴以滋阴养筋 ,足太阴脾为后天之本 ,取该经之血海、三阴交能养血活血滋阴清热。诸穴相配 ,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濡养筋脉肌肤之效。  相似文献   

3.
刘晓辉  钟会亮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64-1564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属祖国医学痿证的范畴,多因长期饮酒湿热内生,郁蒸、侵淫筋脉,阻滞气血而至筋脉弛纵。湿郁化热烁伤阴液,筋骨经脉失于濡养,渐而成痿,病久则骨枯筋痿,肌肉失养,大肉渐脱而见萎缩。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治疗首选手足阳明经穴以通经脉调气血,加刺少阳经穴以鼓动阳气,助功能恢复,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取足少阴经穴以滋阴养筋,足太阴脾为后天之本,取该经之血海、三阴交能养血活血滋阴清热。诸穴相配,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濡养筋脉肌肤之效。  相似文献   

4.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我院近10 a来根据阳明经多气多血、合穴主治脏腑疾病的中医理论,选用足三里、曲池穴为主治疗疾病,施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发现两穴临床运用广泛,现将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病症报道如下。1脑系病症1.1中风近几年来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总因内虚基础上出现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致。针灸的要点在于平调阴阳,疏通经络,抑制气血上窜。取足三里、曲池调和气血,平调阴阳,调节内环境。近10 a来,我院治疗了近千例患者,有效率超过90%,而且不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限制,越早针灸,康复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张官印  张盈  闫凌 《光明中医》2010,25(12):2270-2271
目的观察巨刺法配合拔火罐治疗落枕的疗效。方法临床采取左侧病痛取右侧穴,右侧病痛取左侧穴的巨刺法配合拔火罐治疗落枕100例。结果治愈率100﹪。结论本法对因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颈项活动障碍、疼痛等症,采取与患侧相对应的健侧进行取穴和针刺,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刺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方法,但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目前治疗中风偏瘫的趋势是针刺和现代康复手段结合,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现将近年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文献综述如下。1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1.1阳经取穴结合康复训练孟祥慧等[1]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取穴,调和气血运行、疏通经脉通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巨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已公开发表的巨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腧穴频次分析,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8篇文献,共涉及针刺处方170条,腧穴116个,总应用频次1034次。巨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类型中以卒中后偏瘫为主,占比90.82%;腧穴应用频次最高的是合谷穴;常选用的经脉为手足阳明经;部位以四肢部频次最高;特定穴应用以合穴、交会穴为主;腧穴关联度最高的组合为曲池-合谷;聚类分析将高频腧穴聚为5个有效类别。结论:巨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注重辩症与辨证相结合,选穴规律体现出“治痿独取阳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思想,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冯颜庆  李立国  黄志雄  周婷 《河南中医》2023,(12):1905-1909
手口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疾病,导致“丘脑-皮层环路”和感觉运动网络相关脑区活动的改变。该病病灶在脑,内因是脑部气血受损,五脏气机不调,外因是外感六淫之邪客于肌肤。中风病脑络受损致“神伤”,加之气血虚弱、运行失司,经络受阻引起局部麻木不仁等“形伤”,共同形成其“形神两伤”核心病机,治疗应围绕调和气血、形神共调为主。基于“形神共调”理论,常以督脉上头部穴位百会、神庭、脑户为主穴调神定志,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时,以阳明经上五腧穴为主调形体气血,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形神共调之效。针刺手法采用广德张氏芒针疗法,通过循经透刺,一针多穴,直达病所。芒针透刺选穴:头针调神:神庭透百会、百会透脑户;体针调形:合谷透后溪、偏历透曲池、颊车透地仓。  相似文献   

9.
内迎香放血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晓慧  尤艳利 《陕西中医》2004,25(11):1030-1030
目的 :观察内迎香放血治疗头痛的疗效。方法 :取内迎香穴 ,施术放血 ,配穴取双侧合谷、内庭 ,有瘀血征象者 ,加刺血海。结果 :治疗 33例 ,总有效率 84.85 %。提示 :点刺内迎香放血 ,可疏通阳明经气 ,清泻阳明邪热 ,加刺配穴 ,祛瘀活血 ,疏通经络。诸穴相配 ,使邪热去 ,瘀血除 ,经络通 ,气血和 ,诸症除。  相似文献   

10.
纵观古今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多以通经活络为主,故多选用手足三阳经四肢部的阳经穴,而很少使用能调整脏腑功能的背俞穴。过分强调经络为邪阻滞、肌肉筋脉失养所致肢体废而不用,而忽视了邪之所来、气血不养的根本原因。近年来笔者参考古人所论,在针治中风病时以“和脏腑,通经络”为治则,即以五脏背俞为主调节脏腑功能,以四肢部阳经穴为主疏通经络,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根据中风病的主要病机,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就五处背俞穴用于中风治疗作一探讨,以求证于同道。l病机根据中风病的病机历代虽有外风、内风之争,但均强调与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后遗症主要以口眼斜、肢体偏瘫、语言蹇涩为主证。中风后遗症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究其总的病机亦无非是气血淤滞,经脉闭塞。故临证当以“通”字立法。“通”者,通行经脉也。补气行血亦通,滋阴潜阳亦通,活血化淤亦通,清火化痰亦通,总之“通”之含义不可拘泥,但总离不开气血两个方面。《内经》云:“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少阳,中于背则下太阳。”阐明了中风之证,以三阳经络首当其冲。“头为诸阳之会”,足三阳经从头走足纵贯全身,统领全身气血。三阳经当中又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与气血的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因  相似文献   

12.
励志英 《河南中医》2014,(6):1064-1067
中医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以舒筋通络,益气活血、化瘀通经为治疗原则,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针刺所选外关交阳维脉,为手少阳经穴,可疏通肩、手部经络气血,起到通行经络气血消肿止痛作用;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肩髑为手阳明经穴,交于阳跷脉;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三穴对于,调节患肢血流,减轻疼痛反应等均有很好疗效。因此现代研究热点多为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手段特别是早期康复的综合治疗,并且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四联针透穴治疗面瘫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洁 《陕西中医》1995,16(10):465-465
采用阳明经头面局部取穴为主,四组穴位联合透刺治疗面瘫50例,治愈率98%。提示本方法有驱风散寒,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振奋阳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大椎穴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椎,督脉代表穴之一,别号百劳,位于大椎第一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  相似文献   

15.
袁志太  谭秀芳 《中国针灸》2004,24(6):408-409
出血性中风多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发病突然,意识可有昏迷,病理征阳性或弱阳性,脑脊液呈血样,颅内压增高,瞳孔变小或散大,病位可在内囊、脑室、小脑等部位,颅脑CT或MRI有出血征象。治疗上出血量多,首先采用手术(微创)抽出,出血量小采用保守疗法。治则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刺多采用头针、手足阳明经穴  相似文献   

16.
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素问·痿论》中有“治痿者独取阳明”而近年来笔者应用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治瘫_3为主穴,针刺治疗上肢痿证,收效迅捷。 取患侧内关、治瘫_3(伸臂仰掌,肘横纹和腕横纹连线中点尺桡骨之间)分别直刺1寸、2寸,提插捻转强刺激,行针次数取决于针感,使保持手及肩臂明显重、胀感力度,故针感减轻可随时行针,留针10  相似文献   

17.
电针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崔卫东  郭新月 《陕西中医》2006,27(8):989-990
目的对比电针加艾炷灸与单纯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电针加艾炷灸,取穴为患侧攒竹、晴明、阳白等;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效率96.2%,对照组82.4%,两组疗效比较P<0.05,疗程疗效比较P<0.01。提示针灸具有调整阴阳,疏风活络,活血化淤的功能,治疗重取面部手足阳明经穴,配以循经远取合谷,以起到疏通阳明少阳经脉,祛风散寒,调和气血的作用,使面部筋肉得以温煦、滋养而痊愈。  相似文献   

18.
脑血栓,中医称之为脑中风,系阴虚阳扰,水不涵木,木旺生风所致。故治疗以滋养肾水为主,取肾俞、太溪和腰以下夹脊穴。后期多因湿痰阻络,气虚不运,故疏通三阳经之气。取穴密度高,针距小,留针时间长,便于接气。我们把这种针法称之为“益肾通经接气法”。近年来采用此法治疗脑血栓102例,收效较好。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64例。年龄34~84岁。病程多在1~3年之间;少者2周以内,长者10年以上,因之肌力障碍不等。多半数为右侧偏瘫并伴有失语。  相似文献   

19.
<正>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对中医基本理论和内、妇科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针灸疗法也有不少论述,本人就有关条文进行初步探讨。太阳病 1、防太阳病传变《伤寒论》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条文说明太阳将传阳明,可针足阳明经俞穴,防止邪传阳明,古人认为针足阳明经可用三个穴位:趺阳(周禹载)、足三里(陈修园)、睛明(柯韵伯)。趺阳是冲阳穴的别名,它是足阳明经原穴,是脏腑原气所经过和留止之处,针刺后可使足阳明经脉气盛,能健脾化湿,使中气充足,增强体质,抵抗外邪;足三里是阳明经合穴,为阳明经脉气汇合之处,具有理脾胃、调中气、通调经络气血、祛邪防病作用;睛明是足太  相似文献   

20.
针灸“病在上取之下”的临床新见解510630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海日罕《针灸·官针》曰“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这是上病下取、循经远道取穴的一种刺法。“府输”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下合穴,刺腑输一般适用于治疗六腑的疾病。目前这种选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