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6例使用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36例按照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每周3次,共4周。使用VAS、CMS评分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1 d、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试验组的CM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颊车透地仓、合谷、足三里,巨刺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患侧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3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巨刺组与患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P0.05),巨刺组痊愈率为68.4%(13/19),优于患侧组的47.6%(10/21,P0.05);巨刺组于治疗第7天、第14天H-B评分优于患侧组(均P0.05);巨刺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明显少于患侧组((23.95±4.30)天vs(29.14±5.43)天,P0.01)。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发挥针灸优势、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为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一疗程,治疗10次后统计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肩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改善、各向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效果、改善肩关节各向活动度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最终完成病例数37例,对照组最终完成病例数39例。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每组均针刺治疗20次,治疗组每周针刺2次(周二、周五),对照组每周针刺5次(周一至周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10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CMS评分及血清TNF-α、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10周后治疗组VAS评分及血清TNF-α、血清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0周后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86.74%(P0.05)。结论: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相同治疗时间内(治疗4周),每周治疗5次与每周治疗2次在减轻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相同治疗次数时(治疗20次),每周治疗2次比每周治疗5次上述指标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巨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巨刺肩痛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疼痛评分和活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可减轻患者肩部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Ⅲ期患者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该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巨刺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3组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单纯康复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穴位,巨刺康复组在单纯康复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健侧穴位,疗程均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法评价疗效。结果:巨刺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2.31%,而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分别为41.02%与43.59%,3组总有效率比较巨刺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巨刺康复组VAS评分均低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刺康复组FMA评分及BI评分分别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疗法相比,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更能有效地缓解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Ⅲ期患者患肢的疼痛,但却未能有效地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同时也未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示早期诊断与治疗才是SHS康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条口穴联合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经过医院和患者知情同意,选择门诊的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6例。试验组26例采用针刺条口穴联合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对照组26例使用常规针刺患侧肩髃、肩髎、肩贞穴治疗肩周炎。治疗周期10 d。治疗效果指标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疗效标准。结果本项研究结果表明,2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均P<0.01),试验组愈显率为92.31%(24/26),优于对照组的73.08%(19/26)(P<0.01)。表明治疗后2组患者肩周炎的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条口穴联合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见效快,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巨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治疗组予巨刺法治疗,采取健侧针刺。对照组采取患侧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健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患侧)(P0.05)。结论:巨刺治疗面肌痉挛有较好疗效,采取针刺健侧疗效优于患侧针刺,临床上慎采取患侧取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燔针劫刺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燔针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8例。常规针刺组于肾俞、大肠俞、L1~L5夹脊穴、患侧环跳穴等进行常规针刺;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燔针劫刺组于L1~L5夹脊穴和患侧环跳穴行燔针劫刺针法,即L1~L5夹脊穴行温针灸,患侧环跳快速进针40~60 mm,使患者产生触电样感并放射至下肢,然后快速出针。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腿痛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腿痛与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燔针劫刺组腿痛、腰痛VAS评分降幅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除情感职能、健康变化评分外,燔针劫刺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除生理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缪刺巨刺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引起的疼痛、水肿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康复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缪刺巨刺针刺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积分(FMA评分)、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21/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FMA评分以及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缪刺巨刺法在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肢的疼痛、水肿方面以及患侧肢体功能方面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是穴配合巨刺肩痛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阿是穴配合巨刺肩痛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评分变化,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是穴配合巨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与常规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30例)、患侧组(30例).两组均穴取肩偶、肩髎、曲池、合谷等,巨刺组取健侧,患侧组取患侧.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评价疼痛及观察治疗前后肿胀程度.结果: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和疼痛评分都有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肿胀程度改善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但疼痛改善两组相当(P>0.05);巨刺组总有效率为93.3%,患侧组为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减轻肿胀、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巨刺中平、三间穴缓解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加刺健侧中平、三间穴,对照组加常规肩禺髃、肩髎、肩贞穴.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分别采用VA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刺中平、三间穴对缓解中风后肩痛即刻有效,有助于上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秦氏"主取督脉"治疗气血虚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气血虚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督脉组与对照组各54例,督脉组取身柱、神道、至阳、患侧T3及T5夹脊、天柱、大杼、肩三针(肩髃、肩髎、肩贞);对照组取患侧肩三针、后溪、外关、合谷、尺泽、足三里、气海。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5周,共15次。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CM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3周、5周后,两组患者CM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督脉组与对照组镇痛疗效无差别,但督脉组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配合刺血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急性期采用刺血加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选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等穴,刺血拔罐选患侧阳白、颧髎、大椎、翳风,恢复期采用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后疼痛积分、急性期疼痛持续时间、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疼痛及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均能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患者病程,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配合针刺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巨刺法、分期巨刺法和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巨刺法组)33例、B组(分期巨刺法组)33例、C组(患侧针刺组)32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取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A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B组急性期(发病1~7 d)面部取健侧穴位,静止期和恢复期(发病8 d以后)面部取患侧穴位;C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7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A组(60.606%)和B组(66.667%)痊愈率均优于C组(46.875%)(P0.05);A组痊愈时间(20.55±4.763) d和B组(18.35±4.460) d优于C组(23.53±3.175) d(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A组和B组H-B评分均优于C组(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B组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巨刺法和分期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且早期使用巨刺法联合中期针刺患侧的疗法优于持续使用巨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根据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功能的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及活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增高,同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泉穴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屯止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且极泉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巨刺灵骨、大白穴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灵骨、大白)和对照组(针刺夹脊穴)各4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1次后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巨刺灵骨、大白组和针刺夹脊穴组都可以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P〈0.01)。治疗组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疼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巨刺灵骨、大白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指标[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OM、CMS评分、SF-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PPI、PR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前屈、后伸、外展度及C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20.
三段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尚杰  李红  张家维 《中国针灸》2006,26(6):421-423
目的:比较三段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到三段针刺组及常规针刺组,各35例。两组均取中平、阳陵泉、患侧肩、肩、肩贞等穴,三段针刺组操作时分步骤进行。结果:三段针刺组有效率为97·1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10%(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VAS评分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段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