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管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常规针刺患侧翳风、地仓、颊车、下关、迎香、太阳、攒竹及健侧合谷。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后,将电热管灸器插入患侧外耳道内1 cm,艾绒燃尽为度,每次20 min。对照组在常规针刺同时,予TDP照射患侧耳周,每次20 min。均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健患侧面部及耳后温差及耳后疼痛持续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脱落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5.51%(37/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健患侧面部及耳周温差缩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健患侧面部及耳周温差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耳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管灸联合常规针刺可改善急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戴珍 《中医研究》2012,25(8):53-54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电针患侧阳白、鱼腰、四白、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每次20 min,每日1次;同时配合患侧翳风刺血拔罐,治疗前3d每日1次.30 d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占91.67%.结论:针刺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穴刺血针刺疗法治疗急性面瘫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08~2011于门诊及病区治疗68例面瘫急性期伴面痛的病人。观察组:采用耳尖放血,同时针刺神门、三焦及局部取穴(面或颈部或枕部)。对照组:采用TDP灯照射,同时口服维生素B1及复合维生素B。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部刺血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可能跟消除神经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4.
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厉卫红 《中国针灸》2005,25(11):765-767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在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急性期内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除予相同的西药治疗外,在急性期内治疗组采用患侧面部、耳后乳突周围、颈项部酸痛处梅花针叩刺拔罐后TDP照射局部,对照组则只在患侧面部、耳后乳突周围采用TDP照射.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两组均采用患侧针刺治疗,疗程相同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1.2%,对照组痊愈率68.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患侧梅花针叩刺拔罐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治疗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在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方法治疗组21例急性期用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治疗,对照组18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病毒唑,治疗6 d后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两组均采用患侧针刺配合DTP照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患侧梅花针叩刺闪罐推拿治疗面瘫疗效优于激素、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7.
庞立红 《河南中医》2014,34(1):142-142
目的:观察巨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患侧局部、健侧合谷后在患侧牵正、翳风两穴用三棱针点刺皮肤出血,然后拔留罐5min,以出10mL恶血为宜。结果:急性期及早应用本法是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疗程,提高面瘫治愈率的有效方法。结论:巨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颊车透地仓、合谷、足三里,巨刺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患侧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3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巨刺组与患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P0.05),巨刺组痊愈率为68.4%(13/19),优于患侧组的47.6%(10/21,P0.05);巨刺组于治疗第7天、第14天H-B评分优于患侧组(均P0.05);巨刺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明显少于患侧组((23.95±4.30)天vs(29.14±5.43)天,P0.01)。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配合局部取穴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中治愈40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治愈率6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中治愈23例,显效24例,无效13例,治愈率38.33%,总有效率78.3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能快速缓解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双合谷穴配面部浅刺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双合谷穴配面部浅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采用针刺双合谷穴,1周后配面部浅刺治疗;对照组30例,急性期采用针刺对侧合谷穴,1周后配合面部浅刺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25例痊愈,对照组17例痊愈;4周后,治疗组30例痊愈,对照组23例痊愈。结论:针刺双合谷穴配面部浅刺治疗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伏晓虎 《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梅花针叩刺放血疗法和氦氖激光照射疗法在治疗面瘫急性期伴耳周疼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门诊面瘫急性期伴耳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梅花针组采用梅花针叩刺翳风和完骨穴区,直至微微出血为度,再以火罐闪火法吸拔出血;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疗法照射该两穴区,每穴6min,共12min。两组每日各治疗1次。耳周疼痛消失之后两组均改为常规针刺治疗,共治疗20次。两组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1个月。对两组治疗次数、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和肌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治疗开始至耳周疼痛消失,梅花针组和对照组所需的治疗次数分别为(2.9±1.0)次、(6.0±2.2)次(P=0.000);治疗前两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3±1.5)分、(3.3±1.4)分(P=0.869),治疗开始后1个月分别为(1.8±1.1)分、(2.5±1.2)分(P=0.033),治疗开始后3个月分别为(1.5±0.9)分、(2.2±1.5)分(P=0.032);发病后1~2周时,两组肌电图患侧和健康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比值分别为(52.1±20.5)%、(51.2±22.6)%(P=0.870),治疗开始后3个月时分别为(79.2±11.3)%、(69.8±17.9)%(P=0.017)。结论:对于面瘫伴有耳周疼痛的患者,急性期采用梅花针叩刺放血疗法比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所需治疗次数少、起效快,并且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赵正恩  汪玲 《光明中医》2016,(14):2077-2078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结合针刺治疗面瘫耳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针刺治疗后,取阳白、地仓、颊车、颧髎、翳风、完骨,依次闪罐,至皮肤局部潮红为度,然后在翳风、完骨留罐约3~5分钟。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均只行电针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8.90±3.82)d、(22.78±3.85)d,两组在治疗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2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0例。试验组治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配合针刺治疗面瘫耳后疼痛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间、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周中元  代铁柱 《中国针灸》2008,28(9):673-67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艾滋病(HIV/AIDS)患者合并周围面神经麻痹和非HIV/AIDS患者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IV/AIDS阳性31例设为观察组,HIV/AIDS阴性3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取患侧翳风、下关、颊车、太阳、地仓、鱼腰、攒竹、迎香等穴,根据不同病期进行个体化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有效率为9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为9.7%,对照组痊愈率7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个体化针刺治疗HIV/AIDS患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但较难痊愈。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穴取翳风、完骨、下关、牵正、太阳为主;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取翳风、阳白、下关等,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6.0%、总有效率100.0%,优于对照组的48.6%、86.1%(均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直流感应电定向透穴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地仓透颊车、阳白透太阳直流感应单向脉冲波定向透穴治疗.2组均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及肌电图瞬目反射检测,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22/33)、对照组为43.8%(14/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75,P=0.013).治疗后,治疗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Ⅰ级15例、Ⅱ级4例、Ⅲ级3例,对照组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9,P=0.018);治疗组瞬目反射R1、R2波检出率为87.9%(29/33)、对照组为81.3%(2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5,P=0.016).治疗后,治疗组瞬目反射R1波[(12.28±2.55)ms比(13.84±3.07)ms,t=2.227]、R2波[(32.28±7.08)ms比(35.95±5.11)ms,t=2.396]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0、0.020).结论 直流感应电定向透穴疗法可缩短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R1、R2波,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FromDecemberof 1 992toDecemberof2 0 0 1 ,theauthorsofthepresentpaper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sofpenetrationneedlingmethodandtraditionalacupuncturemethodinthetreatmentof 1 58casesof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Theresultsareintroducedasthefol lowing .1 CLINICALDATA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殊针刺治疗方法。方法:将93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选取面部瘫痪表情肌穴位,额肌(阳白、阳白旁开1寸)、眼轮匝肌、颧肌(颧髎、巨髎)、提上唇肌(上迎香、迎香)、口轮匝肌(夹水沟、夹承浆、地仓),浅刺针体穿行于肌层,每组穴位加电针断续波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选取穴位,加电针以疏密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程和House-Brackmann ( H-B )分级及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49/50),优于对照组的90.7%(39/43),两组比较P<0.05;痊愈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痊愈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更明显。结论:特殊针刺疗法在治疗面神经麻痹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不仅大大的缩短了疗程,也减少了面瘫后遗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15-617
目的 :通过观察对不同疾病阶段的贝尔面瘫均采用针灸方法治疗所造成的疗效差异,明确针灸治疗本病最恰当的时机。方法:44例贝尔面瘫患者依据发病时间分为以下3组:发展期组、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3组均予针灸治疗,主穴取健侧合谷,患侧地仓、颊车、阳白、四白、牵正、翳风;配穴:水沟、承浆,患侧下关、迎香、攒竹。操作:除合谷泻法外,其他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于临床痊愈或治疗3个疗程后再行疗效判定。结果:在面神经功能分级及愈显率方面,发展期组疗效最好(P0.01);而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介入治疗本病的最恰当时机是发展期。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针刺介入时机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7、10天开始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风池、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双侧合谷等,耳面部穴位用浅刺法,不用行针手法,前4次不用电针,第5次起加用电针,远道取穴平补平泻,留针20 min,隔日1次,治疗25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痊愈病人平均疗程及面神经电图(ENoG)指标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7%、94.6%、72.1%,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程长短按照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次序呈递增变化;各组间ENoG值第3天、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最佳介入时间,针刺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