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例,对温针灸治疗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该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为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温针灸方法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和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更高,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下肢痉挛等级(Ashworth)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等级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解除下肢痉挛症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ADL评分、FMA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利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秦会超  刘丰艳 《新中医》2020,52(7):129-13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试验组给予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肉痉挛程度[应用Ashworth量表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价]、肢体运动功能[应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分进行评定)的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8.2%,对照组为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shworth、C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各项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中风偏瘫痉挛,能较好地改善患肢肌肉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熏蒸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脉解痉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通脉解痉汤,比较两组临床痉挛指数(CSI)(腱反射、肌张力、阵挛)评分、运动功能Fugel Meyer评分(FMA)、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BI)和生活质量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腱反射、肌张力、阵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I、PR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解痉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阴经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FMA)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ADL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两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的生活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脂蛋白(LP)、骨钙素(BG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L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BG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损伤及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脑部病理生理状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单独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靳三针加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35例,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量表(ADL)、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功能综合评定(FCA)进行两组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痉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P0.01)。治疗组在上肢FMA评分的改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NDS及下肢FMA、ADL、FCA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实施推拿辅助针刺治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硬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25例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以及整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在组间对比上,治疗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拿辅助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生活、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方法: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9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巴氯芬,观察组采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8.75%)(P0.05);两组治疗2周和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降低,且治疗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低于治疗2周(P0.05);观察组治疗2周和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段凌云  徐军  石卉 《四川中医》2023,(2):213-216
目的:对“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7)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n=57)采用“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98%(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45/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有缓解,观察组患者痉挛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多种感觉刺激(Rood)疗法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Rood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患侧踝关节痉挛状态(CSI指数)、预后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CSI指数、ADL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SI指数明显降低,并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升高、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Rood疗法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显著,联用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并缓解踝关节痉挛状态,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36例予单纯针刺拮抗肌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5次,休息2 d,每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0.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拮抗肌联合温针灸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对于降低患者肌张力、增加肌力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针刺拮抗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实行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实行康复治疗,实验结束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ADL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以及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以及巴氏指数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CS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M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CA、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CA、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NDS、CS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NDS、CS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7,P=0.0200.05)。结论: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运动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降低疼痛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复健与靳氏针刺法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1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复健单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靳氏针刺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等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两组治疗后NDS评分、CSI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复健与靳氏针刺法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可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和下肢功能恢复,减轻肢体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康复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采用温针灸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视觉模拟(VA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手部肿胀分级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同时,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VAS评分、肿胀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和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患侧肩部、手腕疼痛感以及手部肿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上肢关节运动功能,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锻炼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可显著降低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并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不同量表观察并探讨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和臭氧穴位注射组30例。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内热针42℃治疗,持续20min,1周1次,结合臭氧穴位注射3mL/穴,隔日1次;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温针灸及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臭氧穴位注射组予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3组均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检测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简易上肢关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在治疗2周末达到79.31%(23/29),在治疗4周末达到86.21%(25/29),在治疗6个月末达到93.10%(27/29),均明显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和臭氧穴位注射组同时期的总有效率(P0.05)。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治疗后FMA、AD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VAS评分低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FMA及ADL评分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结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