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炎性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Ⅶ诱发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3h、72h时开始针刺。检测各组脑组织TNF-α、MMP-9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大鼠TNF-α、MMP-9表达明显增高,并与时间变化有一定联系。3h、72h电针组TNF-α、MMP-9表达均降低,72h电针组较3h电针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以抑制脑出血后诱发的炎性免疫反应,急性期脑出血早期应慎重选择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肥胖是由多种生化因子引起,导致机体进食及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1]。其中,若无明显诱因可寻者为单纯性肥胖,占肥胖人群的95%。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促使肥胖的发病率居高不下[2]。有学者[3]历经40年对186个国家人群体质量指数(BMI)进行调查,发现1975~2014年,全球肥胖人口从1.05亿增加至6.41亿。中国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肥胖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低顺应性神经源膀胱大鼠逼尿肌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组和电针非关元穴组,采用重物坠落法建立脊髓损伤后低顺应性膀胱大鼠模型,两电针组给予电针处理,持续14d。采用尿动力学检测膀胱顺应性,肌条实验检测大鼠离体逼尿肌最小收缩力及收缩频率以检测其顺应性。结果模型组膀胱顺应性及逼尿肌顺应性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0.05);关元穴组膀胱顺应性及逼尿肌顺应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非关元穴位组(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提高脊髓损伤后低顺应性膀胱大鼠膀胱逼尿肌顺应性,穴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损伤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内热针组、普通针刺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5只。采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制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2周后对相应组别大鼠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第0、7、14、28天从大鼠颈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于治疗后第28天处死大鼠,取第三腰椎横突周围肌肉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肌肉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内热针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损伤肌肉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内热针组表达水平最低。内热针组大鼠肌肉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与其他治疗组比较,炎症反应更轻,肌纤维结构更完整。【结论】内热针治疗可通过降低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发病24 h内康复训练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85例纳入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起病24 h内依次给予现代康复训练及传统温针灸治疗,均为30 min/次,1次/d,共10 d。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并根据生命体征变化调整康复治疗强度。比较每天治疗0、10、20及30 min时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温针灸治疗的第1、2、3天,治疗10 min时间点的收缩压及心率高于0 min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24 h内合适强度的康复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均无明显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不同量表观察并探讨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和臭氧穴位注射组30例。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内热针42℃治疗,持续20min,1周1次,结合臭氧穴位注射3mL/穴,隔日1次;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温针灸及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臭氧穴位注射组予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3组均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检测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简易上肢关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在治疗2周末达到79.31%(23/29),在治疗4周末达到86.21%(25/29),在治疗6个月末达到93.10%(27/29),均明显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和臭氧穴位注射组同时期的总有效率(P0.05)。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治疗后FMA、AD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VAS评分低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FMA及ADL评分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结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中风后肩痛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一般出现于中风后的1~3个月左右,据统计中风偏瘫患者肩痛发生率约为21%~72%~([1]),该病不仅给中风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造成患者身体及心理上的负担,重要的是,它影响偏瘫侧上肢功能的锻炼及恢复,是中风后偏瘫侧上肢致残的重要原因~([2]),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国内外对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 方法 选取晚期膝O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电针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电针联合超短波进行干预。超声引导下的电针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个疗程7 d,连续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评估或检测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KOA患病程度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 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和IL-6表达水平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和IL-6表达水平与组内治疗前和组内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和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和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电针联合超短波可显著缓解K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改善其膝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评价内热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组47例和温针灸组45例。取穴均以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为主,分别对患者采用内热针及温针灸疗法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率、有效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生命体征、相关血液指标及治疗环境满意度,对内热针及温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在治愈率方面,内热针组(20/47,42.55%)明显优于温针灸组(5/45,11.11%,P0.01)。在总有效率方面,内热针组(41/47,87.23%)明显优于温针灸组(31/45,68.89%,P0.05)。在皮肤损伤发生率方面,内热针组(6.9%)明显低于温针灸组(11.9%,P0.0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命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肌酶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环境满意度方面,内热针组(95.74%)高于温针灸组(80%,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对中风后肩痛有效,且安全可靠,在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治疗环境的满意度方面,内热针疗法明显优于温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