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实验在 67只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上 ,观察不同强度或频率电针“内关”穴对过敏性休克豚鼠低血压反应的影响 ,并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垂体前后叶催产素 (OT)的含量 ,试图初步探讨电针“内关”穴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机理。结果提示 ,电针“内关”穴有明显而快速的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电针频率相同时 ,高强度电针“内关”穴的升压效应比低强度的好 ;电针强度不变时 ,高频电针“内关”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显著优于低频者。电针“内关”穴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均有OT介导。高强度电针时OT似乎是通过促进垂体前叶ACTH等激素释放实现的 ;而高频电针的升压效应可能是促进了下丘脑OT的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2.
Liu K  Li L  Ben H  Zhao YX  Rong PJ  Gao XY  Zhu B 《针刺研究》2012,37(3):211-217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作用于不同穴位对麻醉大鼠不同状态下平均动脉压(MAP)及孤束核(NTS)与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证明NTS神经元在针刺和升压反射信号整合中的作用。方法:在麻醉大鼠生理状态下及颈静脉注射脱羟肾上腺素(PE)引起升压反射的状态下,观察电针耳穴"心"及体穴"内关"足三里"对MAP的影响,同时用电生理学单细胞记录的方法记录和鉴别NTS与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细胞外放电活动,同步观察上述两种状态下针刺对单细胞放电的影响。结果:颈静脉注射PE引起升压反射,NTS神经元活动对升压反射的反应以兴奋为主。麻醉大鼠生理状态下和PE引起升压平台期时,电针耳穴"心"和体穴"足三里"能降低大鼠的MAP(P<0.001,P<0.05),"内关"无明显作用。电针3个穴位均能增加大鼠生理状态和升压平台期状态NTS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两种血压状态下电针耳穴"心"和体穴"足三里"引起神经元放电增加的百分比均大于"内关"(P<0.05)。结论:NTS内存在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这类神经元被耳穴"心"及体穴"足三里"激活的百分比与"内关"相比更为显著,与针刺耳穴"心"及体穴"足三里"引起的降压效应反应相一致,说明在NTS内针刺和加压反射信号发生整合。  相似文献   

3.
王灵  彭楚湘  周国平  邓常青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51-205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舍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心俞组、关俞组。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标准导联Ⅱ导心电图,获取心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比较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值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电针内关组、心俞组及关俞组对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关俞组与内关组和电针心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内关”、“心俞”穴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对血液流变学亦有明显影响,且联合配穴关俞组的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脑出血时脑组织中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表达水平,探讨电针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双肾双夹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的基础上,以胶原酶加肝素脑内注射诱发脑出血,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不同时相点脑出血大鼠血压、神经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海马SS的表达,并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加以对照。结果:(1)电针可以明显改善实验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血压水平和神经缺损行为体征;(2)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大鼠海马SS的表达明显减弱,电针治疗后其表达显著增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趋于正常。结论:电针水沟、内关、足三里穴具有增强脑出血脑组织SS的表达,减轻神经元损伤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探讨足三里穴与胃的特异性效应。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阴交1组、2组,足三里1组、2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及三阴交1组、足三里1组束缚7天,三阴交2组、足三里2组连续电针7天,第8天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监测各组大鼠胃、肠、肝、脑等器官表面微循环。结果电针各组大鼠胃微循环较本组电针前及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且电针1min时足三里2组大鼠胃微循环较足三里1组及三阴交2组提高(P0.05)。电针中三阴交2组、足三里2组大鼠肠微循环较本组电针前明显提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针刺对各组大鼠肝及脑微循环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正常大鼠胃、肠微循环血流量,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脑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结果:电针水沟组(取水沟、上星穴)、电针风府组(取风府、哑门穴)均可明显改善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降低因出血导致的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且电针水沟组在改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方面(72h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射积分值)优于电针风府组。结论:电针水沟、上星和电针风府、哑门对大鼠脑出血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且前者的保护作用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针刺“内关”穴对机体处于低血压和高血压不同机能状态下产生的作用,并对“内关”产生针效途径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内关”可使体克兔的血压升高,高血压兔的血压下降;静脉注射阿托品,“内关”穴仍有降压作用.静脉注射心得安,“内关”穴的升压作用被阻断,二者提示电针“内关”穴似产生了交感样作用,这可能与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影响。方法:复制脑缺血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8天与药物脑健胶囊对照,并记录治疗前后大鼠Morris迷宫逃避潜伏期测定值。结果:造模致模型动物记忆力下降,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并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通过电针和药物治疗后,记忆能力得到恢复,Morris迷宫成绩提高,电针组成绩优于给药组。结论: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模型动物记忆力下降有改善和提高作用,疗效优于脑健胶囊。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Gi Gs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电针治疗异搏定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抑制性G蛋白(Gi)和激动性G蛋白(Gs)的含量,继而探讨针刺“内关”穴调节心律失常的效应机理。方法:用异搏定诱发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成模后电针双侧“内关”穴。用MS200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录心电图,观察针刺前后心率(律)变化;以蛋白印迹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抑制性G蛋白(Gi)和激动性G蛋白(Gs)的含量。结果:电针治疗后,造模+针刺“内关”穴组大鼠的心率(律)以及大鼠心肌组织中Gi、G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心率(律)以及Gi、Gs含量对比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能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其作用机制与Gs蛋白的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关、脾腧、足三里两穴,三穴配伍是否产生拮抗效应,方法:以正常小鼠为观察为对象,胃肠推进率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足三里,内关配脾俞,内关配足三里均能明显促进正常小肠胃肠推进功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P值均<0.05),而足三里配脾俞及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其效应均明显均减弱(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P值均>0.05)。结论:脾愈配足三里及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可能存在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0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合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防治效应,探讨其对肝细胞膜的调节作用。方法60%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肝总磷脂、总胆固醇及磷脂组分的影响。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提高肝细胞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降低肝细胞总胆固醇(Chol)、神经磷脂(SM)含量,降低膜老化指数C/P、SM/PC值。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细胞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腧穴组方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腧穴不同组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乙醇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后,动态观察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胃粘膜损伤模型血清及胃粘膜组织中NO和ET含量的影响。结果:NO/ET的平衡与胃粘膜的保护机制有关。电针“足三里”等穴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万以“足三里”+“内关”+“中脘”对胃粘膜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中cAMP含量的变化,揭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阐述针刺“内关”穴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舌下静脉注射0.002%的乌头碱(1mL/kg)复制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用电针“内关”穴对实验大鼠治疗,以模型空白组和电针非经非穴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MP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cAMP含量明显升高,“内关”穴组与模型组相比cAMP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中cAMP含量有关;针刺“内关”穴通过调节大鼠心肌细胞中cAMP含量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Chen SP  Gao YH  Yu XC  Liu JL 《针刺研究》2010,35(5):335-341
目的:观察电针对直-结肠扩张(CRD)大鼠血压、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影响,比较不同穴位对内脏痛、自主神经系统变化调节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非穴组、太冲组及内关组,每组9只。麻醉状态下,用肛门内气囊扩张(压力为50~60 mmHg)大鼠直-结肠5 min,电针"足三里""太冲""内关"及非穴区各15 min。电生理记录仪记录颈-胸导联心电图、HR、颈动脉平均压(MAP)及HRV,用频域测定法分析HRV的高频(HF)、低频(LF)成分,并计算其比值。结果:CRD后,大鼠MAP、HR、LF及LF/HF均明显增加(P0.05),HF变化不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后5、15 min及停针后10 min,足三里组及内关组MAP明显降低(P0.05)。电针15 min、停针10 min时内关组及停针10 min时足三里组的HR明显低于同组各自CRD期间的值(P0.05)。电针5 min时足三里及内关组,15 min时足三里、内关、太冲组,停针10 min时足三里组的L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针10 min时足三里及内关组的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电针组之间的HR、LF及LF/H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内关"穴可显著降低大鼠CRD后异常升高的MAP、HR及LF/HF,提示电针该两穴区可明显缓解内脏痛,良性调节CRD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太冲"和后肢非穴区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艾灸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足三里穴对家兔胃肠电活动有调节作用,且是通过迷走神经来实现的。本工作旨在建立乙醇灌胃所致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以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粘膜损伤指数(LI)和胃粘膜电位差(PD)为指标,探讨艾灸足三里穴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皮衍生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系统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为NO的前体物质,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硝普钢(SNP)为NO的供体,实验前用蒸馏水稀释配置备用,由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实验药厂“提供;N一亚硝…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清毒通络法电针对脑出血大鼠GLU、GABA的含量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及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治疗方法为电针大鼠“水沟”、“内关”与“后三里”,3天后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内GLU、GAB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双侧海马组织Glu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生理盐水组(P〈0.01),出血侧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对侧(P〈0.05);双侧海马组织GAB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出血侧海马组织GABA含量低于对侧(P〈0.01)。经电针治疗后,双侧海马组织Glu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出血侧Glu含量高于对侧(P〈0.05);双侧海马组织GABA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但出血侧仍低于正常水平(P〈0.01),两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毒通络法电针水沟、内关、足三里穴抑制Glu、上调GABA含量是其减轻脑水肿含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腧穴配伍拮抗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内关”、“脾俞”、“足三里”及其两穴、三穴配伍的电针效应。方法 在小白鼠阿托品模型上以胃肠推进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配足三里组及脾俞配足三里组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内关配脾俞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呈拮抗效应。结论 腧穴拮抗效应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临床治疗胃病最常用的3个腧穴不同组合配伍的效应比较,选出最优的穴位组合。方法:将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足三里组、中脘组、内关组、足三里+中脘组、足三里+内关组、中脘+内关组、足三里+中脘+内关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除模型组外,其它组大鼠在相应穴位施以电针。电针治疗结束1 h后,取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分别进行胃溃疡指数的计算、组织学观察,并运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7个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显著降低(P<0.05)。足三里+中脘+内关组与其它6个电针组相比,两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见模型组胃黏膜壁细胞、主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断裂,甚至溶解;各电针组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足三里+中脘+内关组更为明显。结论:同时电针"足三里"内关"和"中脘"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优于其单穴或双穴使用,因而可作为治疗胃病的基本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