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产生过多尿酸及尿酸排泄减少并在体内蓄积沉淀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慢性痛风模型—痛风性结囊肿模型及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常见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模型在时效性、稳定性和代谢途径方面还存在不足,尚无理想的动物模型问世。  相似文献   

2.
痛风属于中医"痹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选择对于阐明痛风发病机制、寻找有效防治药物至关重要。通过不同方法诱导而成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主要有直接补充尿酸或尿酸前体法诱导模型、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真菌产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和药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文章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借助代谢组学Pathway分析方法,比较动物模型组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通路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代谢通路及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荔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01-1702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所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疾病,可表现为急性复发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尿酸性泌尿系结石,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最终可发展为痛风,血尿酸的升高不仅与痛风发病密切相关,而且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近年来,针对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提高的趋势,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尿酸生成增加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血液及体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钠就会在组织中沉积,引起急性炎症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与慢性沙硕性痛风性关节炎。由于受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率差异较大。2004年山东沿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3.14%,痛风为2.84%。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均提示临床疗效突出,但文献质量有待评价。笔者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方法学等质量评价,探讨目前临床研究现状,为今后进一步改进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曾伟刚 《中医杂志》2007,48(1):58-59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亦发生巨大变化,高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型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刺血疗法不仅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见效快,止痛迅速,疗程短,无副作用,对慢性痛风性性关节炎、痛风病的间歇期、痛风性肾病亦疗效卓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型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刺血疗法不仅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见效快,止痛迅速,疗程短,无副作用,对慢性痛风性性关节炎、痛风病的间歇期、痛风性肾病亦疗效卓著,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9.
痛风合剂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病的发病基础。其临床特点为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症是当今世界中老年男性常见病。目前,国内尚无一个较理想的接近于人类尿酸代谢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增加大鼠嘌呤代谢动物的方法,以腺嘌呤(Adenine)为造模剂制备较为稳定的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为研究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提供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而引起的炎症反应。以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高尿酸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以从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证实有尿酸盐结晶,是确诊的金标准。现代医学多从降尿酸、抗炎止痛等方面治疗,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活动性痛风关节炎患者50例,按照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秋水仙碱治疗;治疗组25例,除给予秋水仙碱外,还根据中医辨证选用相应穴位针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酸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较单纯西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峰 《河北中医》2012,34(9):1307-1308,138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治疗(秋水仙碱和美洛昔康),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加味四妙散内服和四黄散外敷)。2组均7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ESR、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妙散内服和四黄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莹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683-685
目的:观察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取足三里、丰隆、阿是穴)、西药组(口服消炎痛、痛风利仙)和针药组(电针加西药)3组,并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的变化,然后进行3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电针组和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5%、90.0%、86.7%,其中针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西药组;3组患者治疗后其血尿酸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其中针药组对血尿酸下降程度较电针组、西药组明显.结论: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观察补肾利湿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BG)、模型组(MG)、中药对照组(CMCG)、西药对照组(WMCG)及中药复方低、中、高浓度组(CMLG、CMMG、CMHG),每组12只。采用MSU联合草酰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7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各组大鼠血清IL-17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中药复方低、中、高浓度各组IL-1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复方中浓度组比较,IL-17含量差异不大(P>0.01)。结论:补肾利湿法处方可明显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IL-17的表达,对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除关节损害,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中药单体、单味药、中药复方和中医外治法,其具有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通过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失衡致结直肠癌的研究成了热点,而中药治病多以口服形式进入肠道,直接与菌群相互作用发挥疗效,在优化菌群结构、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结直肠癌各证型中菌群变化特点,探讨中药与菌群相互作用治疗结直肠癌的积极作用,以此展望中药调整菌群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利湿解毒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利湿解毒方内服,同时外敷三黄散治疗;对照组口服新廣片2~4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7~10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8.1%,两组总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血尿酸治疗组治疗前为(498.2±79.1)μmol/L、治疗后为(338.6±39.9)μmol/L;对照组治疗前为(492.3±87.5)μmol/L、治疗后为(396.2±67.3)μmol/L,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P<0.05).结论 自拟中药清热利湿解毒方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关节红肿热痛症状,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脾胃和肠道菌群不仅有着理论的相似点,从脾论治能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此可见二者在功能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电针穴注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尿酸的含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穴注组镇痛效果及降血尿酸效果均优于西药组(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可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补肾法为主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注意饮食,别嘌呤醇治疗和降压、降糖、降脂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补肾法治疗,均连续治疗3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肾功能改善情况和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UN、Scr、血尿酸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UN、Scr、血尿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补肾法为主治疗痛风性肾病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尿酸,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且较单纯西药治疗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