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随着医疗机器人技术及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准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团队自主开发了基于数字经络理论的智能针灸机器人,具备基于经穴主治与症状联系的小世界网络自动配穴这一核心功能,我们运用基于模块度优化的启发式社区发现算法,对腧穴-主治网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通过进一步的开发,初步实现了基于图论的针灸智能取穴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前,针灸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要求不断提高,借助当前人工智能科技开展针灸研究,是时代的要求.本文从移动健康(Mobile Health,mHealth)的睡眠监测技术、四诊部分采集、红外功能镜头、智能针灸机器人等探讨针灸管理夜尿症的方法,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探讨和展望.认为中医针灸治疗联合mHealth技...  相似文献   

3.
随着针灸疗法逐步被纳入世界各国的医保体系,针刺研究标准化、国际化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我团队自主开发了基于数字经络理论的智能针灸机器人,包含基于腧穴体表分布数学规律的穴位自动定位及基于经穴主治与症状联系的小世界网络自动配穴两项核心功能。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及通用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智能针灸机器人或将成为医学临床研究的新助手。  相似文献   

4.
对人工智能与中医诊断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总结了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中医领域的特点。并基于中医智能化诊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展望,包括深化研究中医四诊诊断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技术、建立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以"证"为研究单元的综合数据挖掘技术、重视"人工"和"智能"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等,以期为中医智能化诊断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针灸仪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元  王频 《中医研究》1994,7(4):40-43
本文就近年来针灸仪器的研究现状.从其在临床。教学及科研中的应用作了综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学科的相互交叉,针灸仪器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并趋向于程序化、自动化、智能化,它的应用将对针灸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建斌  董勤 《中国针灸》2012,32(12):1139-1142
高武对针灸学术体系的认识和界定,可以通过《针灸素难要旨》的研究得到初步确定.在继承《内经》《难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高武按照针刺操作、疾病治疗、经络和腧穴为主要知识模块,进行逻辑上的学术体系构架.以“九针”和“操作”为针灸学术的起点,将“补泻针法”作为针灸医生技术提高阶段的要求,并突出十二经脉病候,将经络理论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高武对针灸学术体系的界定,对当代针灸教育、学术研究等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针刺深度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讨论了针刺深度分歧的可能原因;其次,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探讨深刺与浅刺疗效的优劣,并指出浅刺在针灸推广上的重要价值;再次,基于安慰针刺对照的研究使得针刺的疗效备受争议,建立适合针灸发展的现代科研方法体系至关重要;最后,针灸的"寸"不宜标准化为毫米,针灸标准化应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从针刺深度里折射出目前针灸学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针灸学的发展,也关系着针灸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将2003年-2013年相关文献从针刺、推拿配合针刺、刺络拔罐配合针刺、中药配合针刺或艾灸、特色针灸方法、穴位注射等方面对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综述。肯定了针灸相关方法对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可知针灸相关方法对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存在良性调整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刺量学和规范化研究中针灸仪器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定量化是针灸研究规范化的重要环节,但传统针刺手法操作复杂,难以定量化,通过应用针灸仪器达到定量化给针灸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应提高针灸界对研制针灸仪器必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加强针刺测试仪和模拟仪器的研制,扩大使用范围,验证效能,发展针刺手法理论,丰富针灸规范化的研究方法,推进针灸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记录李永明在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班讲课期间与巩昌镇就李永明的针灸理论展开的一系列关于美国针灸医学发展的对话。该部分讨论了"气球理论"、"硬针灸"与"软针灸"、泛穴现象、宋氏肥大细胞理论等。"气球理论"将针灸治疗产生的效果分为5个层次:自愈效果、安慰剂效应、心身疗法、针刺非特异穴效果、针刺特异穴效果。依据"气球理论",有利于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解答针刺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疗效问题,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区别"硬针灸"和"软针灸",有利于对临床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解读,有利于选择最佳的针灸疗法。根据临床现象和随机对照试验提出泛穴现象,其指针刺人体非特异穴位会产生一定的针刺生物学效应或起到一定治疗作用。泛穴现象不否认传统穴位的特异性,与以痛为腧不矛盾。宋氏肥大细胞理论可能是针灸穴位的细胞生物学基础,肥大细胞分布与经典穴位分布、微针系统穴位分布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针灸国际化迎来重要契机,智能针灸医疗设备已从实验室进入临床.但目前的研究多着眼于优化针灸治疗技术而非革新针灸理论.国际范围内,传统针灸西化、特色淡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中国主导的针灸国际标准推行及传统针灸的专利保护刻不容缓.智能医疗设备将发挥媒介的作用,以标准化、高集成度的智能针灸设备推动传统针灸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现代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笔者为研究舌诊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截至2019年6月)获取307篇相关研究文章;总结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舌象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较早,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理论、方法、产品研发、临床应用研究4个方面;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舌象采集系统、舌体分割技术、舌质舌苔分离技术、特征提取技术。由于缺乏多学科合作、计算机技术与中医思维方法结合不足、相关领域数据库建立不全等问题,舌象智能诊断技术的临床指导作用在中医从业者中尚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专利计量可视化方法探索针灸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为针灸技术领域创新研究提供参考,提高针灸技术临床应用,加快针灸技术发展。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 5.5.R2对从建库以来至2020年收录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的27177篇针灸相关专利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展现出针灸专利的申请量、学科分布,专利权人、发明人合作网络,专利技术热点、发展趋势等指标特征。结果 针灸专利申请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学科涉仪器、内科医学、工程学、化学、药物药剂学等方面;中国为发明人和专利权人最多的国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是针灸技术创新的主要创新机构;热点技术领域集中在针灸治疗仪器设备创新、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保健设备创新;技术创新的趋势是诊疗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结论 运用专利计量可视化方法发现目前针灸专利技术发展较快,探测到目前针灸技术领域的热点及趋势,可为针灸技术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梳理总结中医药人工智能领域近40年的研究情况,分析该领域研究主题演化过程,发现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方法 本研究检索了CNKI和WOS中中医药人工智能领域的文献,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不同时间片,将文献摘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DA主题模型挖掘文本主题,分析主题的演化过程,识别热点主题。结果 纳入中英文文献2750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中医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阶段,分别建立全局和各阶段的LDA模型,挖掘出全局热点主题有中医专家系统、中医辅助诊断系统、中医药数据挖掘等,发现主题演化路径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论 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主要的结合点在中医智能系统、中医药知识组织和中医智能诊疗机器人这3方面,这3个方向的研究均离不开神经网络技术的支持,同时也结合了关联规则发现、复杂网络研究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针灸配合现代技术,结合人体的穴位以及操作技术,逐渐成为一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医学治疗手段。针灸在治疗人衰老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结合相关研究,对针灸对抗衰老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学术发展的梳理,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反映针灸学科在针灸基础、临床、器材、教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展示针灸学术发展的科技进步成果和亮点,分析针灸学术发展进程中的瓶颈与困难.结果表明,目前针灸研究主要存在针灸理论研究规模小、投入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经穴-脏腑相关性有待系统深入研究,穴位主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应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整体思维方法等固有规律,探索和发现针灸学术发展的新规律,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全面推进针灸学术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许建阳 《中国针灸》2001,21(8):7-15
中医针灸走向世界,机遇仅提供了条件,方法则是关键,上世纪70年代,中医朝鲜族地刺麻醉,针刺镇痛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作为突破口,获得相当的成功,掀起了针灸热,使世界医学界对古老的针灸学刮目相看,本文从中医针灸科研方法论、中医针灸科研价值观和中医针灸科研的途径等3方面,对针灸科研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在解决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采集和术语规范化研究瓶颈问题上。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四诊以及四诊合参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论述了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诊断术语规范化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提出中医诊断人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