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医西传暨人类学西方社会论坛于2014年6月21日落下帷幕。本届论坛由云南中医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60余位代表围绕法国“甲骨文中医学派”的形态、原因及意义作了20场演讲,举行了一场圆桌会议,是中医西传研究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古籍的经典之作,对中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医文化西传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的文树德教授先后出版了三部与《内经》相关的一系列专著,即《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黄帝内经素问词典》及《黄帝内经素问译注》。故详细介述文树德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系列著作,归纳总结其研究方法及翻译思想,并探讨分析其在中医文化西传方面发挥的作用,以期促进中医古籍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医自古是在中华文化圈发展完成的,但"西方中医"却是在近现代特殊历史时期,在西方异文化中形成。"西方中医"的文化形态在西方社会存在多样性,但许多奇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规则并不为国内学者熟知,而且无合适的名词概念与之相对。基于文献研究基础上,梳理西方中医、西式中医、西传中医和海外中医等新概念并加以阐释,探讨中医走向世界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始提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其后中医药界围绕“中医是否科学”这一论点展开了多次论争。民国时期围绕中医药理论是否科学及怎样整理提高这一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弃医存药,废除部分理论,保持基本理论。对民国时期“中医科学化”论争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医现代化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温故知新,结合高科技时代中医现状,总结历史经验,探讨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可行途径,为中医政策的制定和学科发展提供准确依据与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樊云 《国医论坛》2009,24(3):49-49
中医学是一门诞生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学科,其文化母体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哲学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仅为中医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成功地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学指导,并使得中医有着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思维特征。中国古代思想家与侧重逻辑分析的西方思想家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性,以“体认”、“意会”、“心悟”作为认识世界与自我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针灸学是中华民族宝贵遗产之一。造福我国人民悠久,传至国外已有千年,2010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医学在法国的传播是中法医学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对外传播的途径之一。本文从针灸在法国的历史,经络腧穴,针刺方法,临床应用,规范标准化,针灸教育,针灸著述几个方面论述。为推动中医全球化开展国际交流研究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文化是多方面内容共同促进,相互渗入的结果。从文化人类学“整体论”角度出发,将中医文化置于中国整体文化中,从社会整体环境、文化空间结构及各层次关系、文化核心理念、传统思维结构等方面出发,对中医文化进行整体性分析,赋予中医文化人类学视角,“整体论”对中医文化的系统论述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框架。  相似文献   

8.
理清学与术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医的学与术,使中医整体有序化发展,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本文认为从概念、语言、临床体验、医案学习、现代多学科等多途径开展研究,对中医的“术”进行系统整理与诠释,将中医之“学”从“术”中阐发出来。  相似文献   

9.
张恺  丁丽琴  邱峰  张德芹 《中草药》2021,52(2):585-593
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中药学》规划教材收载的解表、清热、泻下类常用中药名称为线索,分别以中英文“药名”“代谢组学”为检索词,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895篇,并纳入单味中药研究文献70篇。对于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解表、清热、泻下类单味中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提出单味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传统功效及应用,开展系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医证候认知规律的中药表征体系,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科学地表征中药“七情”单行的内涵,为中药七情配伍及经典名方用药规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杨奕望教授撰文认为:医学人类学是将人类学的理念与研究方法应用在疾病认知、治疗实践和健康保健等医学领域的一门边缘学科。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人类体质为研究对象,以指导疾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为研究目的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1.
常见甘味中药抗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丛宇  曹世杰  邱峰  齐学洁  康宁 《中草药》2022,53(11):3531-3537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研究发现五味中药中甘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频率最高。在中药五味理论中,甘味药具有补益和中的功效,符合“滋阴”“健脾”的糖尿病中医治则。综合近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甘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理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与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组织、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机体炎症因子、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以期丰富甘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科学内涵,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质人类学以人种体质特征的研究为主,对人外显的体征形态进行活体观察、测量、统计、分析以及研究一门学科。《黄帝内经》从体质人类学出发,融合整体观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等为理论基础,将体质人类学诸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从年龄、体型、地域、寿夭、勇怯、疾病倾向性、疾病治疗、疾病发展变化预后等不同的视角对体质进行了分型研究,成功实现了从体质人类学到中医体质学的跨越,从而最早奠定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基础,成为中医体质理论形成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0概述 人类学从一开始就包括对健康问题的研究。然而,将这方面的探索系统地归纳为所说的“医药人类学”这一专门学科(有时也不太明确),还是近二十五年的事。下面,我们先探讨“健康”的概念,回顾医药人类学兴起的历史,讨论应用与理论医药人类学的分野,再描述跨文化或民族医药研究,然后分析保健事业和医药体系的主要概念和模式。我们还将把明确具有跨文化性质的研究与一般集中研究单一文化的现代民族志进行对比。探究比较研究的有关争议。最后我们纵观为人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中医传染病学是传统中医与现代传染病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继承了温病学的相关理论,并在结合现代传染病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本文回顾了中医温病学的发展历史,结合现代中医药防治新出现的传染病的临床实际,探讨了温病学与中医传染病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以症为病”是中医识病之源,“以症(证)为治”是中医最具特色治疗方法的客观事实,提出守正中医也应“以症为效”。开展“以症为效”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将为开展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以及构建以健康为目标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与启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基于知识图谱对中医健康体检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了解中医健康体检热点与趋势,为中医药工作者开展更有效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研究以Citespace作为文献计量工具,CNKI作为文献数据的来源分析。重点研究了在中文知识库中以“中医健康体检”为关键词的文献的检索问题。检索时间跨度设置为2011—2021年。文章利用CiteSpace统计296篇文章,建立作者与机构共现图和关键词共现图,利用横向显示图分析中医健康旅游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结果:2011—2021年中医健康体检的文献检索情况的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以前,中医健康体检的研究进展缓慢,认可度低。2016年,中医健康体检的文献数量急剧增加,2019年达到峰值(61个)。对中医健康体检领域中医保健机构的研究较少,相互合作较少,密切合作较少。出现频次排前十的关键词是“中医体质”“体检”“治不生病”“健康管理”“中医体质鉴定”“健康”“中医”“中医证候”“高血压”“老年人”。结论: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医健康体检研究从2013年开始逐渐发展,数量不断攀升,之前一直处于低水平,中医健康体检正处于不断发展的研究阶段,个性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7.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治疗以WHO的“三阶梯”镇痛原则为指导,结合各类“癌痛实践指南”为主体,但这些方案存在局部疼痛控制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等诸多问题。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善,治疗方法多样,作用显著,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好疗效。对此,查阅整理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总结癌痛的病因病机及癌痛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提出中医外治法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相关完善方案,为日后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随着中医西传的浪潮被译成多种文字,其英译本就多达数种。本文以罗希文教授1987年所译《金匮要略》为研究文本,从交际翻译策略视角分析该译本在中医学医理、病症描述、方剂治法三个层面的英译逻辑和方法。本文认为,罗译本借助交际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多种归化译法,实现了译文与读者间的有效沟通,为中医典籍在西方的有效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文献,并以Word形式导出相关文献的题录信息。以Excel工作表为工具,对导出的文献题录信息逐项逐条地整理、规范,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第一作者及其单位、基金资助、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探讨分析本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并以高频关键词为研究热点展开分析,为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结果:1)目前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中。2)《中医杂志》的载文量最多,其次是《四川中医》与《陕西中医》。3)石林阶是发文量最多的第一作者,发文11篇。4)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计,单位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有40篇文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且,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资助的文献共55篇,占基金资助类文献的50%。6)“肝血虚”“肝阴虚”为研究的热点病理状态,“乙型肝炎”为研究的热点疾病。结论: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梳理了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与趋势。这对于加深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补肾法促进睾丸生精原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医补肾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老年学科等。而应用于中医男性学科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我们在临床研究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补肾法促进睾丸的生精作用的实验研究。本研究正是从“肾”、“精”这个生殖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