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通常是指小于40岁的女性发生的闭经超过4个月,伴有2个周期以上(间隔1个月以上)血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POF临床表现众多,主要有月经失调甚则闭经,并伴有潮热盗汗、心悸、情绪波动、生殖器萎缩、性功能减退、阴道刺激及瘙痒等症状。各种不同因素导致POF,具有多种健康风险,包括心理疾病、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紊乱、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以及死亡率的增加[1-3]。目前POF仍无针对性疗法,西医治疗方法为雌孕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促排卵治疗、卵母细胞捐赠技术、免疫疗法、冷冻保存移植、基因治疗[4],近年来还出现了干细胞疗法[5],但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或存在相关伦理问题,疗效也不够确定,而针灸治疗本病作为一种有别于西医传统治疗手段的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等数据库关于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58篇文献,最终纳入14项RCT,其中包括96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RR=1.16,95%CI为1.09~1.24,P<0.000 01)。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血清FSH水平优于单纯西药治疗(SMD=-0.82,95%CI为-1.25~-0.40),P<0.000 01)。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比单独使用西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偏低,该结论还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验证。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被誉为"方书之祖",其中有关腹证的论述达110余条,是现代医家遣方用药的重要参考依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参考日本汉方医家所著文献以及现代文献总结出其腹证为:胸胁苦满,脐上动悸。根据本源剂量的文献研究结合《伤寒论》原文换算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各药物的本源剂量为:柴胡60 g,生龙骨25 g,黄芩25 g,人参25 g,桂枝25 g,茯苓25 g,生半夏32 g,大黄30 g(后下),大枣15 g,生牡蛎25 g,生姜25 g。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脑系统疾病,如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临证结合腹证与本源剂量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增加辨证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羊璞  惠建荣 《吉林中医药》2021,41(5):680-684
夹脊穴电针与脊髓电刺激是临床上常用于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二者在镇痛治疗上均以电刺激为手段,在脉冲电流、刺激频率与波宽有重合之处,同时受疼痛门控理论的影响,且刺激量大小可根据病情调节.夹脊穴电针与脊髓电刺激植入刺激部位相同,但两种方法植入的方式不同;具有部分类似的镇痛机制,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和乙酰胆碱的介导,镇痛机制的区别是脊髓电刺激可调节脊柱-脑干-脊髓环发挥作用;夹脊穴电针镇痛机制为调节疼痛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信号通路.此外,夹脊穴与脊髓神经节段有对应关系,二者作用的靶器官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A case of Sluder's syndrome in a female patient, aged 56 years old, suffered from intermittent headache for over 20 years.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include acupuncture with filiform needle mainly applied to the acupoints on governor vessel, foot-shaoyang meridian and foot-yangming meridian,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Wúzhūyú (吴茱萸 Fructus Evodiae) on Yŏngquán (涌泉 KI1), as well as the pricking and bleeding method with the three-edge needle on Tóuwéi (头维 ST8). The alliance of these three therapies co-act on promoting the circulation of shaoyang and yangming meridians and governor vessel and have obtained an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After treated for 5 weeks, the symptoms all disappeared completely, such as headache, vertigo and discomfort on eyes and they were not recurred in 1-year follow-u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大椎对脑缺血模型大鼠GAP-43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对神经功能再生的影响机制,为临床针刺百会、大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大鼠150只,体质量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五个大组,每组30只大鼠。各组又随机平均分为术后3 d、7 d、21 d 3个不同时段亚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针刺主穴后,接G6805-2型电针仪,每天1次,每次30 min。针刺组予针刺干预,不接电针,每5 min行针1次,每天1次,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行电针及传统针刺方法,每天1次。模型组术后不予处理,假手术组使实验大鼠大脑中动脉暴露,不予栓线。各组大鼠在造模后3 d、7 d、21 d 3个不同时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周围组织GAP-4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时间段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各时间段其他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传统针刺组、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7天和第21天,与电针组、传统针刺组比较,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模型组脑组织GAP-43蛋白的免疫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段其他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传统针刺组、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组大鼠相应区域GAP-43免疫活性较模型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21天,与电针组、传统针刺组比较,电针结合传统针刺大鼠GAP-43免疫活性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百会、大椎能促进各时间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内GAP-43表达,改善脑血管的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与单纯三阶梯镇痛比较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有关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计11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三阶梯镇痛相比,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在疼痛缓解有效率方面疗效更佳[RR=1.21,95%CI(1.15,1.28),P<0.00001],在镇痛起效时间方面起效更快[SMD=﹣0.83,95%CI(﹣1.06,﹣0.60),P<0.00001],在镇痛持续时间方面更有优势[SMD=0.64,95%CI(0.41,0.87),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46,95%CI(0.31,0.67),P<0.0001]。结论从现有临床证据看,针刺联合三阶梯镇痛治疗癌性疼痛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三阶梯镇痛治疗,但受目前文献质量的影响,应谨慎看待上述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中髎穴的定位存在一定难度,针刺的角度、深度亦有差异,针刺中髎产生的针感强弱、感传的方向不同会导致治疗的结果不同。目前对于中髎穴的机制研究尚不够完善,多为临床研究,且关于其作用于靶向器官产生调节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深入探讨。今后应尽早规范中髎穴的临床操作,制定相应标准,临床取穴结合文献所测定的值以提高精准度;深入探究中髎穴的不同针刺深度对不同疾病效应结果的差异;进一步研究针刺中髎穴的生物学机制;加强针刺中髎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治疗以WHO的“三阶梯”镇痛原则为指导,结合各类“癌痛实践指南”为主体,但这些方案存在局部疼痛控制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等诸多问题。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善,治疗方法多样,作用显著,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好疗效。对此,查阅整理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总结癌痛的病因病机及癌痛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提出中医外治法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相关完善方案,为日后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RA是多靶点、多层次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关节及滑膜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调节免疫细胞平衡,调控外周和中枢神经递质,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细胞能量代谢、基因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维持骨细胞、关节软骨内平衡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