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今天的问题,是百余年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汇积淀而成,形成西方文化围剿中华传统文化之势而凸现的态势,它已经不是纯粹中医的问题了.中医院校规模式教育,移借了西方文化教育模式.对已经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的青年学生来说,在西方文化先入为主的前提下,虽然传授了中医知识,但在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文化教育起点上存在着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中医药作为一种改善和维持健康的方式在中国已经发展和实践超过两千多年。对全球华人来说,传统中医药具有强烈的文化相关性,它包含各种各样的技术,包括草药、针灸、按摩疗法、心灵和身体锻炼及药膳疗法。虽然传统中医药在时间上早于西方医学理论,但中医诊断也有对应的西方医学诊断。因此,中医辨证常与生物医学治疗结合运用。有调查显示,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医生,76%的人选用过中医药治疗患者。在美国,中医通常是"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简称。美国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跨文化传播在蓬勃兴起的同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制约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因素包括源文化中医、传播媒介以及目标文化——西方文化。其中,源文化中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医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传播媒介的拓展提升了传播的效率;目标文化对源文化的态度制约着传播的效果。推动中医的跨文化传播,就是要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历史经验、构筑现实视角,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借力传播"与开拓新平台进行"自力传播"。  相似文献   

4.
走出求同的怪圈--对中医现代化可能性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医现代化几乎成了研究和发展中医的代名词,也几乎成了先进、优越的代名词,然而对于究竟什么是现代化、中医与现代化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中医是否可能实现现代化等基本问题却思之甚少.笔者认为,现代化是西方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所谓中医现代化就是以西医、西方科学以及西方文化的思想、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医,进而将中医融入西方文化体系.但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宇宙观、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等层面均存在着根本性差异,无法达到融合、统一.中医现代化貌似研究、发展中医的新方法,其实是当代中医的一种严重误区.只有走出求同的怪圈,才能使中医真正走上健康、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西医是科学,中医也是科学,但中医之科学与西医之科学的标准则是不同的,所以中医界提出"科学多元论"。但是,在认定中西医科学之差异时,有人把现代科学也统统归为西方科学,进而将中医与西医的差异视为是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差异,将中医与现代科学也彻底对立起来。这显然是对现代科学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提出:①现代科学不能等同于西方科学;②现代科学代表的是一种先进文化;③文化背景与科学是两回事;④中医不可能脱离现代科学轨道自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文化的母体和主流医学不同,中西方营养学发展和成熟的土壤也不同,因此,造就了存在众多差异的中西方传统营养学,如营养素与注重整体、实验和实用、"微量"与"常量"营养素、"标准化"与"个体化"、服"药"与"生活化"以及体系的开放与否等。中医营养学的诸多优势,正在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传播。深入了解中西方营养学的差异,结合中国国情,揉合现代营养学的要素,建立带有时代特征的现代中医营养学,才是最适合于现代中国人的营养学,是当今社会应该积极普及的生活科学与生活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医今天的问题与西医和西方文化的东渐有关,反思中医问题不能不反思西医.西医理论把具有整体特征的生命体化简成实体性存在,临床思维是单一求"真".西医的社会问题深层次原因是西方文化和西医理论模式,而西医的问题在于以实体观下真值逻辑为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道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其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但在近代,由于西方文化和哲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滥殇,对道教哲学和中医药理论以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相当薄弱,道教被斥之为形而上学,中医甚至被视为"科学上无根据",中药甚至被认为"治病效能渺茫".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医学对妇产科疾病有其独到的认知体系,但由于传统伦理道德束缚所导致的男女性别隔离的文化习俗,妇女地位低下,中医妇产科发展有其历史局限性,甚至带来严重的妇女医疗问题。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输入,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的积极活动下,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医疗领域,与中医产生冲突与磨合,出现中西医汇通派,对中医妇产科及广大妇女疾病的诊疗、生产生育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学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思维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与面貌。在中国古汉语中,虽尚未发现以特定词组来比喻身体状态,但健康概念早已有之,公元前3世纪,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达郁篇》就以"比、通、因、利、行"概括了机体内在的"平衡"、"协调"和"完整"的状态。中医基础理论中以对"平人"描述为基础的健康认识,包括阴阳、脏腑功能、气血津液、脉象等内容无一不是与中医的原创思维密切相关。因此,原创思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在西方文化占主流的大背景下,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和融合。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医药事业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经历着同样风雨沉浮的命运,反思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文化认同问题是其产生的深层原因。而在当今国际"回归自然",国内"回归传统"的思想大潮中,如何打造良性的中医药文化环境,营造高度广泛的文化认同,已经成为当今中医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西方医学强调科学性、实证性,而中医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面对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以及中西医学之间深刻的差异,中医文化需要重新确立在全球医学体系中的定位,制定合适的文化传播策略。认为中医文化在异域文化圈中的身份建构与确立,可以尝试将西医对中医的文化认同转变为中医在西医文化语境中的价值适应。通过这样的传播策略调整,促进中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更多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中主体内向性思维是指人在与客体的交融共存中认识和把握世界,是"天人合一"观的一种体现,并与西方摒弃主观才能接近和认识事物本质的认识思维有着质的区别。中医学中也有主体内向性思维的体现和折射。但当下中医教育却主要是基于现代"知识"论教育理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主体内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主体内向性思维方式的现代中医教育可以从对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背景的建构以及对教学成效开放性的重视几个维度进行开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辞书式、学术式的完整译本,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采用"厚译"模式,利用研究批判性导论、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和显化性译文将典籍置于丰厚的中医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中,使西方读者从深层文化背景理解中医思维和中医特质,其翻译策略对我国的中医典籍英译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病靠的是临证思维取胜,药物、针推手法、熏蒸浸泡、刮痧拔罐……成为抽象思维和理论演绎的载体.由<黄帝内经>确立,受中国传统文化始祖<周易>影响的中医思维成就着中医人.一百多年以来,随着西方医学逐渐昌明于世界,从民国 "废除中医"到现代反对中医的思潮,不可避免的对中医药文化造成冲击.强化在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中体现中医思维,中医药教材不能只看到"西学东渐"而看不到"紫气东来",让教与学者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传统和中医药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临证水平,提高为全世界人类健康做贡献的信心,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15世纪地理的大发现,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新篇章。西方来华的药剂师、传教士和医生不仅将西医传到中国,亦将中医传播到西方,从草药的采撷、辨识、命名以及《本草纲目》的翻译研究,到中医脉学的翻译,再到《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译解。中医在被介绍到西方世界的同时,西方医生和海外汉学家以现代科学的思维研究中国医学,由此创造了东西方医学比较的可能,并提出"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的问题。而中医西传本质上是中医西化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年底,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与"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国学专家张其成教授来校讲授博士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张其成教授以"走近国学,体悟中医"为主题,融通古今,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演讲,会场座无虚席,有300余人认真聆听了讲座。综观张教授的整个讲座,他从国学的一个中心"易",三个代表"儒、道、佛",两个基本点"修心、开智"展开,不仅对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渊源、理论体系进行了回顾和比较,也对国学的内涵、特色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最后落实在中医文化的气本体和象思维上,提出了"坚持主体、发扬优势"的中医发展思路。讲座中,张教授语言幽默诙谐、生动亲切,与广大同学进行了多次热烈的互动,气氛非常热烈。现本刊据讲座录音整理,虽然无法呈现张教授的精彩讲座场景,但相信广大读者可以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针灸和中医传入欧美的历史,着重分析了中医传入西方和一度衰落的文化思想背景。认为中医所以被西方接受,主要是由于它的理论在西方的社会思潮中被认为是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中医"模式可以便捷、高效的把中医知识、中医健康服务、中医文化等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提供良好的平台。互联网+中医文化传播、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互联网+中医教育等新模式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尽管目前在实现过程中尚存在诸多困难,但"互联网+中医"模式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春燕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210-1212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在中医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培植文化认同,但是来自西方文化中心论、科学主义以及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医文化认同的构建面临诸多困境,可以通过中医文化的自觉,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提高中医文化的张力等方面入手消除中医文化认同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