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腹部神经、神经递质和肠道微生物对行为性格、精神情志、大脑发育及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故有学者提出"肠脑学说",即"肠脑系统"包括腹部神经系统和微生物,人的精神活动和情志、意识不仅与大脑有关,还与"肠脑系统"有关。中医理论中,无论是五志对应五行及五脏还是七情致病的理论都明确提到思虑伤脾,指过度的思虑、担忧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思虑过度对气机也有影响,"思则气结",甚至出现抑郁不舒的状态。探讨中医思虑伤脾理论与"肠脑学说"的内在联系,将两种理论初步整合、互补,以期为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丢失、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营养、筋骨肌肉之强壮皆依赖于脾主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筋脉骨髓失养,日久骨消髓减发为骨质疏松。脾在志为思,藏营而舍意。脾虚思虑过度、忧愁不解,以致情志抑郁,可发为抑郁症。而抑郁症日久,气机不畅、脾失健运,肌肉骨骼失荣养、骨枯髓空,亦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基于脾、抑郁症、骨质疏松三者间的紧密联系,本文以中医学脾的功能理论为基础,从脾与骨质疏松、脾与抑郁症、抑郁症与骨质疏松3个方面对抑郁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入手 ,通过分析各脏对思虑过度的耐受性 ,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肝主疏泄且藏血 ,可暂时助心行思 ,但因其不能直接化生气血 ,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弱 ,故为情志之弱脏 ,常首先受难 ,并诱发其他病变 ;脾可直接化生气血 ,又统血 ,与心共同成思 ,为养神固神之脏 ,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强 ,但易为肝乘而失运化 ,产生痰浊而蒙蔽心神 ;肺能够化生气血 ,强力支持心主神明功能 ,为情志之辅脏 ,不易受累 ;心主血生血 ,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最强 ,为情志之君脏 ,但易为痰浊蒙蔽 ;肾藏精 ,精可转化为气血 ,为他脏所用 ,是储备之脏。最后提出抑郁症初期以肝郁为主 ,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 ,后期则是五脏俱虚。  相似文献   

4.
情志因素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人有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则会发病。抑郁症发病与七情中“思”关系最为密切。因抑郁症主要就因过度思虑所致情绪郁闷 ,心境低落。抑郁症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思虑太过引起。而思虑赖脾运提供精微以供养 ,脾虚则见联想困难、思考注意力减退、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的现象。抑郁日久又导致脾运失健 ,见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抑郁症象。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与脾脏之关系考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计红  梅晓云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33-1833,1840
情志因素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则会发病。抑郁症发病与七情中“思”关系最为密切。因抑郁症主要就因过度思虑所致情绪郁l阚,心境低落。抑郁症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思虑太过引起。而思虑赖脾运提供精微以供养,脾虚则见联想困难、思考注意力减退、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的现象。抑郁日久又导致脾运失健,见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抑郁症象。  相似文献   

6.
农耕文化孕育了崇尚土德的五行观。"土爰稼穑","吐生万物",为"万物之母",而脾主运化,其中"化物"和"灌四旁"的功能类比于土,故脾在五行属土。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是气和血,其来源于脾运化之水谷精微;生命的基本特征是升降出入,而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具坤静之德、乾健之运,颐养形神,故为五脏之本。  相似文献   

7.
"心悸"与七情所伤有关,七情分属五脏系统,过度变化,直接作用于与之相对应脏腑,气血阴阳紊乱和功能失调,引起心律失常-心悸。"情志之所舍,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见其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情志过激变化、气机逆乱,促使气滞、血瘀、痰饮形成,进一步影响各脏腑。导致心悸无非气血阴阳失常,痰饮湿瘀等,以气机逆乱为最主要因素。肝主疏泄,暴怒伤肝,最易导致气机逆乱,升降失常;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扰伤心脏,灼伤心血,致心主气血功能紊乱;思伤脾,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运化水湿,凝津为痰湿水饮,阻遏气机,上泛蒙蔽心神;肝主疏泄,气机不利,血行推动失常,形成瘀血,同时瘀血又会扰乱气机运行,如此反复,使病情虚实错杂,迁延不愈。心悸还与个人体质、年龄、性格、脏腑精气血阴阳的盛衰息息相关。情志致病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异常心理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激素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失常,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心悸病位在心,不外虚实两类,虚则气血阴阳亏虚,实则瘀血痰浊水饮,分为心阳虚、心气虚、心血虚、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痰浊瘀阻、水饮凌心等证型。西医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介入治疗(心脏电复律、导管射频消融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外科手术等)发展迅速,患者尚未完全认可和接受。中药复方补血补气和活血化瘀药的用药味数、次数和使用频率最高,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8.
<正> 胃脘痛又叫心下痛,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和而发病。饥饱失常,餐无定时,过饥胃无以受纳,脾无从运化,过饱则水谷稽留于胃,脾胃运化受阻致胃脘痛;忧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致气机阻滞不畅,脾胃运化失常,怒伤肝,肝气犯胃,肝脾不和,致胃脘痛,对该症除药物治疗外,饮食调节与心理治疗亦颇重要。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症,属于中医学情志病范畴,与情志之郁的"忧郁"较为相似。其主要中医病机为情志内伤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久思不解,暗耗心血。在外气血生化乏源,在内营血损耗,日久则因"郁"致"虚",心失所养,肾精亏虚,中医情志相胜疗法治疗该病对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喜胜忧""思胜恐"是较为常见的干预抑郁症患者情志相胜疗法。"喜"能缓和气机运行的强度与速度,以免出现忧思引发气郁、气郁又致忧思的恶性循环可缓解"气郁"症状。"思"可使气机"收敛",避免神气涣散,且"思"具有认知和思考的成分,有目的地引导抑郁症患者理性思考,可以从较深的思维层面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简言之,"喜胜忧"就是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制约负性、消极的情绪,"思胜恐"则从思维、认知层面排解不良情志。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提高,人际关系复杂,皆为导致思虑过度的因素,久之,情志出现异常,严重者转变为精神类疾病。又"脾主思""思伤脾",利用归脾汤健脾与养心并重的特点,以期达到根治情志病之目的。事实证明该方在治疗情志伤脾方面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密切,关键在于多思多虑,思虑过度伤及脾运,脾虚不能生化气血,导致五脏失其濡养,出现一系列抑郁症状;思虑过度致肝气郁结、脏腑气机紊乱,也是发生抑郁症的关键。因此治疗上从调和脾胃、疏肝解郁着手,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为现今临床多发病,中医论治该病多疏肝解郁、燥湿化痰,总体疗效不佳。反思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表现,发病之因多缘由思虑过度,而又有多悲、善恐、不喜、不怒等特点,表现为一身上下尽病,而其病将愈之时必有怒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土之湿盛则多思,金燥则多悲,水寒则善恐,水寒不能生木故不怒,木枯不能孕火故不喜。木郁之发,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阳气不足,致气机郁结,情志不舒。治时应斡旋中枢、上潜下腾、轮旋左右,使大气旋转,郁气乃散,同时应重视阳气的作用。该病将愈之时必有怒色,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思伤脾,怒胜思"之实证,至理之言也。也间接为该病心理疏导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医七情与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精神刺激反应就简称七情 [1 ]。七情变化与脏腑气血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正常的情志变化不一定致病 ,但是突然或剧烈的长期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 ,若加上人体肝的疏泄功能薄弱就会扰乱气血和脏腑的机能活动 ,导致阴阳失调而致病。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故又称内伤七情。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七情伤及五脏与否决定于心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肝主怒 ,肝失疏泄 ,气机逆乱 ,又是情志病变发病机制的关键 ,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 ,迅速恶化 ,如…  相似文献   

14.
<正>乳腺癌的病因认识中医这样说乳腺癌中医称为"乳岩",其病因可分以下几大类:①情志失调。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属木,克脾土,情志不畅,所愿不遂,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郁则瘀。肝郁克犯脾土,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肝脾两伤,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发病。《疡科心得集》有云:"大乳岩之起也,由于忧郁思虑,积想在心,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痞塞结聚成核。"②饮食失节。久食肥甘厚味,则湿热蕴结脾胃,化生痰浊,随气流窜,结于乳中,阻塞经络,气血  相似文献   

15.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年老者先天之本已经衰竭,各器官养息失宜和脏腑失调,久之则引发七情不和、食欲不节等,易损伤脾胃,影响器官运化和受纳。治疗兼顾五行器官,脾主气血盈虚,脾亏气则水谷无传输源头,同时水谷精微亦可影响脾气,胃降脾升则功能失调;肝与胃关系紧密,肝有泻火疏导功能,调节情志和气机;后天气血日渐亏虚,难以滋养身体器官,易引发肾脾亏虚病症,脾胃病也能引发生化乏源和脾肾亏虚。基于此,提出用药补、温养、清热泻火、疏通等疗法治疗老年脾胃病,望可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老年脾胃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邢玉瑞 《中医杂志》2015,(3):262-263,268
现代对七情之“思”含义的认识,有隶属情志范畴与认知范畴的争议,如果将七情之“思”视为某种基本或复合情绪看待,不仅至今难以确定“思”为何种情绪,而且也与现代情绪心理学难以融通。如果将七情之“思”作为思考、思虑看待,则明显不属于情志活动的范畴,同时与病因之劳神过度重复,不符合理论简洁性的原则。因此,在中医理论框架的建构中,应将“思”从情志病因中剔除,从生理的角度而言,可置于有关神的论述之中;从病因的角度,应归属于劳神过度。  相似文献   

17.
从肝主疏泄谈肝脾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主疏泄实质上是对气机的疏泄。中焦脾升胃降的气机有赖于肝疏泄气机来斡旋。气机疏泄太过,木旺克土,土受克而动;气机疏泄不及,木不疏土,土无力以运。肝失疏泄有太过、不及之分,故对脾运化的影响也不同。"木不疏土"较"木旺克土"使脾运化功能减退得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关于思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为认知范畴,是指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思维活动,是思考、思想、思虑之意,是外界的客观事物在人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正常复制或转化;二为情绪范畴,是一种应激状态之思,苦思冥想、凝神敛志之思,超过了机体反应能力。思为七情时空的中心,是七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各种情绪都有评价决定的中心作用。当思虑过度之时,气机郁结,伤及脏腑,从而引发身心疾病,这与现代医学所提的亚健康的病因有所类似,笔者通过现代医学研究加以印证,得出过度思虑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首要情志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七情中“忧”与“思”的本质。方法:从文字学角度解读七情中“忧”与“思”含义,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七情中“忧”“思”本质。结果:七情中“忧”和“思”是气生成的,二者的本质都是气结;同属心境范畴,具有相同的不愉快、紧张、平静情绪极性。结论:“忧”和“思”本是同一种的情绪状态。按照阴阳五行理论将其归类,二者在七情中同属于阴,在五行中同属于土,对应五脏为脾。  相似文献   

20.
吕直 《河南中医》2002,22(2):73-74
情志内伤之病机 ,《内经》以“伤气”、“伤脏”立论 ,实皆五脏胜复之由致。《三因方》曰 :“内所伤惟属七情交错 ,爱恶相胜而为病”。《内经》又以情志为害是谓五并 ,“虚而相并也”。所谓“肝虚而肺气并之则为悲 ,肺虚而心精并之则为喜 ,脾虚而肺气并之则为忧 ,肾虚而脾气并之则为畏 ,心虚而肾气并之则为恐”(《王冰注》)。故情志病症多以脏气亏虚为本 ,胜复克害为标。由于“五情失度 ,动气伤神 ,阴阳不和”、“脏气不行 ,郁而生涎”(陈无择语 )。情志内伤之患除脏虚为本外 ,更有心损神伤脱汗、肝郁化火动风、脾结储湿酿痰、肾伤淫精化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