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主要通过对近5年关于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归纳,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3个方面,阐述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普遍得到共识,治疗方法多样化,且中西医相互结合同时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缺乏具体客观的中医疗效标准;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基础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2.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几年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方面阐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进展。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中西医结合能提高临床疗效。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但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风是中医学对脑卒中的总称,根据病理的不同可在临床上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本文就近几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研究报道表明,使用中医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给予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辩证论治为特点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中风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风膏,5 g/次,烊化口服,2 次/d,用药30天观察疗效.结果:中风膏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总有效率达98.15%.结论:中风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缺血性中风占全部脑中风的比例达到60%-80%。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西医主要方法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但是疗效不甚理想。搏心通胶囊是在中医“通阳”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用药,实验研究证实疗效肯定。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通阳中药搏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为中医通阳理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辅用自拟中风回春汤对3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116-117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根据病理的不同可在临床上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研究报道表明,使用中医方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并且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针刺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方案对临床症状评分的影响。结果各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有一定效果(P均<0.01),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P<0.01或0.05)。结论针刺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昱言  刘轲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2065-2067
参阅近5年来诸多学者关于缺血性中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文章重点对复方中药制剂及单味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理论研究及临床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陈立典  杨珊莉 《中国针灸》2006,26(2):138-140
目的探讨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建立中医卒中单元,为我国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服务。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参照经循证医学肯定疗效的卒中单元模式,建立以针灸为其特色的中医卒中单元。结论建立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卒中单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中风最主要的功能障碍是中风性"软瘫"又称迟缓性瘫痪和中风性"硬瘫"又称痉挛性瘫痪,从治疗上说,"硬瘫"因其患侧肢体肌张力相对"软瘫"较高而使治疗难度增大,然而脑中风的恢复过程中的必然会出现"硬瘫"这一阶段,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性总结,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临证治疗参考。本研究从针刺治疗、艾灸治疗、中药治疗和推拿治疗入手,系统研究中医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临床治疗进行客观评价,各个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自治疗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而为临床中医临症时缩短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案的决策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给病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切入点和优势在于以下6个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多环节、多靶点、多系统的治疗优势和结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思想,开展大规模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临床试验是近两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趋势;中西内外结合以及融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级卒中中心"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未来医学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远期疗效已成为国内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仍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优势所在;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临床治疗方法学评价研究和中医证候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相结合,中成药的个体化治疗和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以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从而科学规范中成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联合药物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进行治疗, B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9%,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6%, 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侠  于霞  王建文 《中医药学刊》2010,(8):1732-1734
中风病即西医之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而TCD是采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的存在,能够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通过阐述中风病TCD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认识到亟需将中风病TCD的表现纳入中医辨证分型体系中,利用TCD技术分别研究中风各个证型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能够提高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发挥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的优势,加强对PSD患者的情志调护,使其早日进入躯体、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显得尤为重要,对PSD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的疾病之一,早在《内经》时代就有较为系统的阐述。唐宋以前多认为中风病因外风而致,唐宋以后多主张内风致病。外风致病向内风致病理念的转变是对于早期理论的纠错,还是病因病机理论的延伸,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笔者认为这一观念的转变是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分析的细化,唐宋以后"外风致中"思想与"内风致中"理论并行。本文通过对历代中医古籍文献的梳理,重点分析唐宋以后"外风致中"思想的相关研究,并通过现代相关实验研究的整理证实该理论的发展,为中风病中医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