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试结果,35例(53%)有不同程度的参数异常,提示缓解期哮喘有残存气道阻塞的现象。对其中的35例患者,给予补肾为主的中药治疗10周。结果各参数均有改善,提示缓解期哮喘的气道阻塞具有可逆性。并为补肾为主的中药疗法在缓解期哮喘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和血嗜酸粒细胞(EOS)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7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肺功能,并取外周血进行EOS计数,经治疗后选取符合缓解期标准患者50例,也进行肺功能测定和外周血EOS计数,比较两期患者肺功能及EOS测定结果。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EOS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肺功能FEV1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EOS与FEV1和50%及25%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V50、V25)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ESO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明显增加,提示EOS是反映气道炎症程度的可靠指标。反映小气道功能的V50、V2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多数患者在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TIgE和ECP水平,同时作肺功能检测,并设20例健康正常儿作对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血清EC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缓解期则无显著性差异;TIgE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及不同发作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清EC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的实测值及百分比(FEV1%pre)、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呈负相关;TIgE与肺功能无相关性。结论ECP水平增高与肺功能减退、呼吸道反应性增高和哮喘发作有直接关系,血清ECP水平能准确反映患儿嗜酸粒细胞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变化,是诊断、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以持续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憋闷、呼吸困难或咳嗽。近年来,本院儿科遵循《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于2009年三伏天对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斐斐  徐辉甫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60-1861
目的观察补肺健脾方对哮喘缓解期患儿小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门诊3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予以补肺健脾方口服;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小气道功能。结果治疗前患儿小气道功能(FEF50、FEF75、MMEF75/25)实测值明显低于预计指,实测值占预计至百分比低于80%;治疗后小气道功能(FEF50、FEF75、MMEF75/25)有明显的改善,实测值占预计指百分比有明显的升高,达到正常范围。结论补肺健脾方可减轻哮喘缓解期小气道炎症,减少气道重塑,减少哮喘复发,使哮喘患儿症状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系疾患。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对哮喘的根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故重视对缓解期的治疗成为控制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近年来对38名哮喘患儿在缓解期进行足穴推拿观察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绝大多数表现为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特别是在气温变化小、温暖的夏季.但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反应仍比健康人高100~1000倍,表明气道的慢性炎症没有完全消除,并且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预防哮喘复发乃至根治的关键,而中医的整体调节对其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笔者现就其辨治思路和方法与同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患,炎症使气道发生可逆性狭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为探讨儿童哮喘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及受损程度,更好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我们对符合要求的123例哮喘患儿的肺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材料:哮喘患儿123例全部来自我科哮喘专科门诊,符合1993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4例,女39例,年龄6~14岁,平均9.5岁,病程1月~12年,平均5年。发作期80例,缓解期(症状体征消失4周~2年)43例,轻度病例77例,中度35例,重度11例。1.2方法:采用Gould21…  相似文献   

9.
外治方2则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其病理表现与典型哮喘相似,以气道慢性炎症、可变性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文章介绍了应用中医中药军芩散、“开开开”药枕可有利于保护患儿的肺功能和免疫机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扭转截断本病的进程,进一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并有利于避免滥用抗生素、激素及滥用输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喘汤联合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阶梯方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作用。方法: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中,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采用平喘汤联合GINA阶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另外46例则单独采用GINA阶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比较其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作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控制率、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汤联合GINA阶梯方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哮喘控制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长虹  顾为望 《中医杂志》1996,37(6):361-365
本研究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基础上给予风寒湿、风湿热刺激及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外涂。结果显示,单纯风寒湿、风湿热不增加CIA的发病率及炎症积分,也不改变炎症关节的表面温度,但风湿热能显著提高雌性鼠炎症关节的~(99m)Tc含量。在葡萄球菌肠毒素(SEB)外涂时,风寒湿能显著增加雄性鼠的炎症积分(与单纯SEB比较),且显著提高雄性鼠的DTH反应能力(与风湿热比较);风湿热则能显著增加雌性鼠炎症关节的~(99m)Tc含量(与风寒湿比较)。在SEB外涂时,风湿热能显著增加雌性鼠的炎症关节表面温度,但风湿热与风寒湿均显著降低雄性鼠的炎症关节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12.
15例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明原因发热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燕  冯四洲 《中医杂志》1999,40(8):482-483
对15例白血病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持续发热患者采用中医辨让治疗,按湿热型和阴虚血热挟湿型两组下后给予中药口服,15例中14例显效,1例白血病复发者无效,退热时间中位数5天。显示中医药疗法对治疗白血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明原因发热这一并发症有较好疗效,有益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3.
对急性脑梗塞多种中医体质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分析体质类型的遗传易感性及体质与“证”和治疗的密切关系。采用PCR-SSP技术对观察组急性脑梗塞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共103例及正常质对照组99例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DQA10501基因型在阴虚质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P<0.01),HLA-DQA10301基因型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均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P<0.01)。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HLA-DQA10501基因与阴虚质相关联;HLA-DQA10301基因与气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相关联;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了体质与“证”,体质与“同病异治”的遗传学背景。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与微观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嘉岗  卢林耿  段艳霞 《中医杂志》2000,41(8):490-491,493
通过电子胃镜技术,着重观察分析慢性胃炎与男粘膜微观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⑴GLM分析和DUNCAN法两两比较,脾胃虚弱型年龄明显大于腺胃湿热型(P〈0.05),后者又明显小于胃络瘀血型(P〈0.05)。提示慢性胃炎微观辨证分型与年龄增长有明显相关性。⑵对应分析及散点图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微观辨证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与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或胃阴不足型有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蒋卫民  唐蜀华 《中医杂志》1999,40(1):45-46,28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放免双抗体法测定空腹及服糖1小时、2小时后血糖、血胰岛素值,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高血压病组及其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组各时点胰岛素及服糖1小时、2小时后血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0.01),ISI明显降低(P〈0.05 ̄0.01)。且此两证型组分别与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比较,升高和降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0.01)。而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除后  相似文献   

16.
周瑕青  宋剑南 《中医杂志》1996,37(3):174-175
本文利用动物模型,以形态学为主,比较研究了活血化瘀(水蛭、川芎)、健脾化痰(半夏、陈皮、茯苓、竹沥水、甘草)和痰瘀同治(将上述两方合并而成)3种中医治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主动脉内膜脂斑形成及脂质水平的影响。发现3者均能显著地降低家兔血清TC、TG、LDL—C和LPO含量和抑制主动脉内膜脂斑的形成,其中活血化瘀组的作用强度与西药安妥明接近。然而化痰组在降低血清TC、LDL—C和抗脂斑形成方面均比活血化瘀组明显。3种治法中,以痰瘀同治组的作用最明显,与活血化瘀组及安妥明组相比其降低血清TC、LDL—C和抗脂斑形成的作用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也有明显差异,并稍优于化痰组。形态学观察与生化测定结果,与血清LDL-C及LPO含量变化相一致,即血中TC、LDL-C含量越高,LDO的浓度则越高,脂斑形成百分率就越高,对脂斑病变程度的镜下观察也显示了相同的对应关系。表明脂质代谢紊乱,血中TC、TG及LDL-C含量的升高,导致LPO的累积是血管内膜受损及脂斑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内皮素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石志芸  许小凤 《中医杂志》1996,37(4):239-240
本文以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内皮素(ET)为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指标。观察病种为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及Ⅱ型糖尿病。结果显示:3种疾病组的血浆GMP—140、ET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0.001)。证实上述3种疾病组中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现象,并发现3种疾病中的血瘀证患者其GMP—140、ET值升高尤为明显,其值均显著高于无血瘀证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太阳穴对帕金森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6-OHDA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多巴组)和电针组,分组给予相应处理4周。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黑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脑黑质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电针百会、太阳穴可使Caspase-3表达下调,使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减轻。结论:电针百会、太阳穴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Caspase-3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巴胺神经元的丢失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赤志  张建军 《中医杂志》1996,37(12):740-741
通过对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聚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盘状细胞较少,伪足变形较多,聚集倾向的血小板增多,糖原增多的血小板比例增大;大型血小板比例增多。可见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现象;血小板内颗粒减少,甚至相互融合,辨认不清;管道系统扩张并增生。易见异常颗粒,大小与α-颗粒相似,有界膜包绕,内容物为胞浆及代谢产物。其在ADP诱导下,聚集体占70.28%,多数细胞间有桥状联系而模糊不清,甚至细胞间隙消失,细胞膜融。以上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提示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聚集功能改变,是造成肝病血瘀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炎症,白介素—8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寒热辨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张学智  纪保安 《中医杂志》1998,39(10):616-618
选用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寒热辨证,根据辨证分寒证组、无明显寒热证组及热证组,并研究其与幽门螺杆菌(HP)、急慢性炎症程度、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热证组HP感染及感染密度明显高于寒证组(P<0.001);急、慢性炎症程度在热证组较寒证组重;IL—8在热证组胃粘膜中明显高于寒证组及无明显寒热证组(P<0.05)。提示溃疡病寒热证型与HP感染、急慢性炎症程度明显相关。IL—8可能是寒热证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