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总结陆师分期辨治外吹乳痈经验,陆师将外吹乳痈分三期,乳痈初期内治以通为顺,外治最重手法排乳;乳痈成脓期偏外治;乳痈溃脓期多变证需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内外治相结合,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乳痈有外吹乳痈(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内吹乳痛(妊娠期乳腺炎)和一般乳痈(乳部脓肿)三种。近十余年,笔者以针灸、拔罐为主,辅以中药、红外线和激光治疗外吹乳痈Zto例,疗效显著,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Zop例患者均系哺乳期妇女,年龄对一35a,病程3d-6m,其中150例病程较长;单侧发病lbo例,双侧发病4D例;其中120例经消炎药治疗无效而转诊,批例经手术后未愈亦转来治疗,扣例为初诊。2治疗方法治则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止痛化瘀结。治法针灸、拔罐,同时对患部红外线照射,酌情配合中药或激光。10次为…  相似文献   

3.
综合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发生在哺乳期间的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笔者使用中药外敷加推拿拔罐的综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中医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下称膝痹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多"以痛为腧"进行痛点外敷,并未建立系统的膝骨关节炎外治辨证体系。这不利于提高中医药外治的疗效。膝痹病内治法的辨证(即内治之理)是以气血脏腑、三焦卫气营血等整体辨证为主。然而膝痹病多以局部病变为主,或仅表现为局部病变。故我们认为在指导外治上,应正确理解"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重视发挥局部辨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乳痈可以分为内吹乳痈及外吹乳痈,妊娠期乳痈为内吹乳痈,哺乳期乳痈为外吹乳痈[1-3]。外吹乳痈变化较快,多以局部的红肿热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治疗常以清热解毒为主,然而不可忽视产后多瘀、多虚、多寒的特性[4],陈鹏教授总结出在乳腺炎初起即乳痈郁滞期即以中药轻清郁热,截断病程,又不伤正。  相似文献   

6.
乳痈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或发生于哺乳期,或发生在妊娠规。哺乳期发生者为外吹,妊娠期发生者为内吹。治法略有不同。鉴于内吹比较少见,故本文仅述外吹。此病以初产妇居多,常因乳汁积滞、邪气干犯、热郁肉腐而成脓为痈。临床分类以“硬肿未溃”为多见。李幼安老中医多年来治疗大量乳痈病人,用自拟“天丁汤”为主,对硬肿未溃或化脓已溃者酌情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其基本方药是:天丁,桔核、荔枝核、鹿角片、赤芍、乳香、没药、蒲公英、炮甲。毒剧脓甚者加野菊花、二花、连翘、丝瓜络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此证型往往还同用加味金黄散外敷。药物即《外科  相似文献   

7.
尹兴玲  刘攀 《河南中医》2019,39(11):1771-1774
综述了2009—2019年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研究报道,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手法排乳配合药物疗法,针刺配合火针疗法,推拿疗法以及其他疗法。但是报道的大多是一些病例报道,辨证论治尚不够系统全面,具体某种证型的外吹乳痈采用何种方法治疗缺少详细的描述。并且,相对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的科研设计,探索更有效的中医药外治法,并逐步阐释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分型古今湿疹中医外治处方文献进行收集,通过频度分析总结治法及方药特点,以探讨各型湿疹中医外治处方辨证论治规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整理的方法,从《中国方剂大辞典》中及维普医药信息咨询系统中湿疹中医外治处方合计共838首。对所选文献进行治则治法、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主。各型湿疹在处方用药分类上均以清热燥湿药为主,剂型选择及药对各型差异较小,各型以溶液、软膏、散剂最多,但慢性湿疹外用药的类型明显增多包括酊剂、硬膏等。结论提出湿疹中医外治法共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是湿疹外治的一大治法,湿疹在中医外治法中对分型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主要是辨病使用;但是湿疹外治处方辨证有多样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外用药有所侧重或偏于清热或燥湿或祛风,还需要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乳腺炎多是由哺乳期妇女乳房部细菌感染,乳房挤压,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畅致疏泄障碍,胃热壅滞与阳明之热蕴结,经络不通,气血郁滞,郁而化热成痈。属于中医“乳痈”范畴。《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临床治疗以清热解毒通络为原则。中医外治法在乳痈的治疗中有独特疗效,现归纳近几年的外治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柴峰  王俊杰 《新中医》2011,(2):144-145
外治法是中医学重要治法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载:“上病下取,内病外取,以求其过。”其中的外取即是外治法初始概念。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方法相对而言,药物外治是利用药物在局部接触,增强局部吸收以使药效直达病所,从而更为迅速、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黄连解毒汤是经典的清热解毒方剂,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近些年,笔者应用黄连解毒汤外用治疗耳鼻咽喉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兹整理医案3则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甲型H1N1流感中药复方遣药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0年4月新型甲型H1N1流感暴发期间多中心队列研究过程使用中药复方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4037例病例资料,总结辨证使用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结果:使用中药156种,主要是清热解毒药、止咳化痰平喘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清热泻火药,占51.90%;常用中药28味;药物归经涉及12经,主要是肺经、胃经、心经、肝经,共占78.71%;所有药物涉及7种药味,前3位为苦、甘、辛,共占99.57%;常用中药排名前10位是(除甘草外)桔梗、连翘、银花、桑叶、芦根、薄荷、菊花、竹叶、牛蒡子、杏仁;外感风热组银翘散应用频率最高;外感风寒组荆防败毒散应用频率最高;热毒壅肺型麻杏石甘汤应用频率高达100%。结论:甲型H1N1流感所用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和配伍与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孟英强调治疗外科疮疡应整体辨证,内外并治,并长于守方愈病,善用外洗外敷法和酒剂为引,并能大剂量运用清热解毒之药治疗重症疮疡,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疮疡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集全国多个省市共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数据,使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患者合并疾病及用药信息。在HIS数据的2 11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合并疾病前5位分别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上呼吸道感染、肾功能不全、病毒感染、肾小球肾炎(慢性)。在临床治疗中,西药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抗感染药物如静脉输入头孢类药物常见,中药使用较常见的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其次为清热解毒类药物。联合用药方案中以活血化瘀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类药物联合抗过敏药物,清热解毒类药物联合抗过敏药物。提示在真实世界中,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用药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治疗方案,活血化瘀是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朱琦  殷洁  尚文斌 《中医药学刊》2010,(7):1462-1465
清热法和补气法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两大治法。最近有研究表明,清热法和补气法虽然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都可取得很好的疗效,鉴于两类中药性味、归经、有效成分等的不同,两者在理论依据、临床应用、药理研究和作用机制上均存在差异甚至有截然相反的作用。在深入探讨清热法和补气法治疗糖尿病的异同点,并从理论依据、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别以常用的补气药人参和清热药黄连为代表揭示两类药物如何从不同途径改善机体的糖代谢,以探讨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和方法,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指导糖尿病的临床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绝骨穴又名悬钟、髓会,是足少阳胆经的第39个穴位,为八会穴之髓会。本文分析整理绝骨穴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明晰该穴位的穴名渊源、定位及循经、穴性特点、主治应用规律以及刺法灸法和禁忌。总结可知绝骨穴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补肾壮骨、益髓健脑的功效,古代和现代多运用该穴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科多种疾病,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整理和分析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于拓宽绝骨穴的临床运用思路大有益处,为临床应用和穴位实质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灸疗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多取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为主,可双侧取穴,亦可单侧取穴交替施以疗法。温针灸的应用屡见不鲜,得到公认,行针补泻手法则是大同小异。温针灸疗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操作方便,刺激小。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适时进行治疗。TDP灯照射、中药外敷、足浴等综合疗法与针灸配合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余霖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从《疫疹一得》中筛选出处方98首,应用SPSS 24.0及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用药类别、证型、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物频数得出清热泻火药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为石膏、犀角、黄连和生地,聚类分析可归纳出清热泻火药、利水渗湿药、凉血活血消斑药、清热燥湿药等药物组合。结论:余霖针对疫病火毒较盛的病机施予清热泻火法,处方以石膏、犀角、黄连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引起肿瘤患者躯体不适,而且使其精神备受折磨,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沛教授认为癌性疼痛的本质为正虚邪实,癌痛患者早、中期多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兼夹.治疗注重中药内治与外治并重,实痛为主者,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络、温经通络、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等为主要治法以祛邪,兼顾扶正;虚痛为主者,治疗上扶正兼以祛邪,以调补脾肾为关键.肿瘤局部病灶压迫所致的疼痛,常用微创治疗以消病灶护正气.重视疏肝解郁与心理疏导,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结合临床医案对王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的治疗思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整理古今文献中灸法治疗卵巢早衰(POF)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现代文献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古籍文献检索范围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录》《中医文献学》推荐妇科相关文献及针灸文献为主,从用穴归经、灸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最终获得现代文献23篇,古籍11部。灸疗部位现代文献主要集中在腰骶、背部、下腹部以及下肢,古籍文献主要集中在全腹部,下肢、骶部、上肢;涉及到的经脉现代文献主要在任脉、督脉、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古籍中文献中有足三阴经、足三阳、任脉、督脉、手少阴、手阳明,研究发现现代文献用穴范围明显少于古代,且现代取穴阳经偏多,而古籍中阴经反而偏多。 结论灸法合并其他治疗POF疗效显著,但艾灸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不明,缺少作为单一干预的临床研究证据,基础研究有限。  相似文献   

20.
张普  陈震霖  陈羽佩  张硕 《陕西中医》2022,43(1):97-99,107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乳漏”的范畴,发病主要影响冲任、肝、脾、肾等脏腑经络,病因病机主要有气血失和、肝郁气滞、脾虚痰凝等。根据临证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运用补气行血、疏肝解郁、健脾化痰等治疗法则,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加减等,组方用药做到因人制宜,同病异治。除内治法治疗本病外,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早期或成脓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