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存质量和疗效评价。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中医妇科诊治的120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胶囊,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自拟口服汤剂,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半年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结果 (1)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的EHP-5量表中11个条目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田七痛经胶囊组(简称田七组)28例。分别运用腹针及田七痛经胶囊口服治疗3个月,分别进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EHP-5各条目评分比较及组间治疗前后EHP-5各条目评分比较。结果:腹针组治疗前后EHP-5的9个条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田七组治疗前后EHP-5中共7个条目(第1~6,9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EHP-5的第7、10条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均可改善内异症盆腔疼痛患者的生存质量,腹针组在提高患者照顾孩子的母亲职能方面,在对治疗效果的感受方面优于田七组。  相似文献   

3.
张云 《新中医》2020,52(3):96-99
目的:观察消癥止痛汤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服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对照组加服血府逐瘀胶囊,观察组加服消癥止痛汤,2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痛经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个月经周期进行评价,并应用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对痛经症状进行评价。治疗前后评定盆腔疼痛症状、体征评分和气滞血瘀证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1~3个月经周期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2组CMSS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疼痛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气滞血瘀证评分和EHP-5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的基础上加予消癥止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可有效减轻痛经及盆腔疼痛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后配合清热化瘀中药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EM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治疗组30例术后予清热化瘀中药方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期不服用;对照组30例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5 d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皮下注射1次,每4周1次,共用4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存质量调查表-30(EHP-30)评分、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性激素六项水平变化,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EHP-30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A125水平及雌激素(E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术后配合清热化瘀中药方可以显著减轻EMs患者疼痛等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够降低CA125及E_2水平。  相似文献   

5.
方晓红 《新中医》2021,53(16):116-120
目的:观察妇外Ⅳ号灌肠剂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瘀毒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瘀毒互结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妇外Ⅳ号灌肠剂灌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积分、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以及肿瘤标志物癌抗原(CA125)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中医证候积分、痛经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均呈递减趋势,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45%,观察组8.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25.64%,高于观察组的复发率8.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2组CA125含量呈递减趋势,治疗6个月后CA125水平均最低(P0.01)。结论:妇外Ⅳ号灌肠剂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瘀毒互结证临床疗效良好,可下调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安全性高,优于单纯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在妇科门诊的发病率为16.9%[1],能引起CPP的妇科疾病主要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腹腔粘连、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腺肌病、盆底功能障碍及相关手术治疗[2]。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慢性盆腔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以CPP就诊的的患者中,31.1%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西医对CPP  相似文献   

7.
倪建芳 《新中医》2020,52(12):153-156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的5~25 d服用地屈孕酮片,并给予认知教育、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与治疗1、2、3个月经周期评价痛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治疗前后评价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和EMs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评分。比较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2组痛经VAS评分、CMSS评分均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的VAS评分、CM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及EHP-5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EMs痛经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痛经程度及痛经相关症状,减轻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慢性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抑郁状态评分、焦虑状态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符合标准的60名患者分为丹枝饮组和对照组,丹枝饮组采用自拟方丹枝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21 d,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慢性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抑郁状态评分、焦虑状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丹枝饮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4%,其中痊愈6.7%,有效56.7%,显效20%;丹枝饮可以减轻患者的慢性盆腔痛VAS评分,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学评分、抑郁状态评分和焦虑状态评分。结论:丹枝饮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是临床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补肾活血散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肾虚血瘀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实验组(补肾活血散瘀汤)与对照组(米非司酮)。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散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黄体酮(P)及雌二醇(E_2)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朴钟元 《天津中医药》2012,29(4):398-401
[目的]观察体外高频热疗联合消岩汤对气虚毒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期、Ⅳ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虚毒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接受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口服消岩汤治疗)、中药治疗组(单纯接受口服消岩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0 d。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LC43)及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分。[结果]两组间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的中医症候评分提高水平较中药治疗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在EORTCQLQ-LC43量表中的躯体领域、情感领域的改善程度上较中药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在疼痛改善情况上较中药治疗组明显(P<0.01)。而联合治疗组在FACT-L量表中的躯体状况、社会/家庭情况、功能情况、量表总分均较中药治疗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体外高频热疗联合中医药治疗能提高气虚毒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症状及生存质量,在躯体、情感、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辨构论治”理论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剔除0例,脱落4例,纳入36例,对照组剔除0例,脱落6例,纳入34例。对照组予以牵引治疗,治疗组在“辨构论治”理论指导下进行颈部调衡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颈椎功能变化、局部软组织肌张力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McGill总分、颈痛量表(NPQ)评分均降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软组织张力指数均升高(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构论治”理论指导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局部肌张力,改善颈椎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对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0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相关规范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两组疗程均为10 d,评价时点为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以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评分(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SAS-H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治疗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中医症状表现的相关性,为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49例LDH患者,采集患者MRI资料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突出物大小与患者疼痛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P<0.05,r=-0.294),与中医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r=0.279)。2)伴随指征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5,r=0.131),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P<0.05,r=-0.225),与中医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r=0.268)。3)MRI综合表现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5,r=0.129),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P<0.05,r=-0.331),与中医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r=0.320)。[结论]气滞血瘀型LDH患者MRI表现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中医症状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可对患者MRI表现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更准确的把握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隔姜灸脐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于2021年3月—2021年7月选择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隔姜灸脐疗,每日3柱,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研究,观察组心功能等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MLHFQ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MLHFQ评分降低显著(P<0.05)。[结论] 隔姜灸脐疗可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苏志超  杜鑫  闫华琼  卢燚  赵娜  李华南 《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36-1141
[目的]比较腹部推拿和氟西汀治疗慢性下腰痛伴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下腰痛伴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西汀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28 d后及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的VAS、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28 d后及随访6个月时SDS评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治疗14、28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随访6个月时SD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P0.01)。[结论]腹部推拿组比氟西汀组能更好缓解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而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上近期治疗效果上两种治疗手段效果相当,腹部推拿组的远期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范围 《天津中医药》2013,30(9):537-539
[目的] 观察屈膝点按扣揉推拿手法配合微波治疗膝关节鹅足滑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屈膝点按扣揉推拿手法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微波治疗,两组10 d后通过膝关节评分标准(HSS)、疼痛视觉模拟量尺评分(VAS)评分标准,压痛测试仪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后HSS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VAS疼痛评分明显改善(P<0.05),及压痛测试仪测量膝关节压痛明显缓解(P<0.05)。[结论] 两组均有效,但对于患者主观疼痛的缓解及压痛的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范淑芳  候大妮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79-1283
[目的] 通过对腹膜透析(CAPD)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及生活质量量表的测评来评价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本中心长期随访的CAPD患者6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CAPD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进行干预,随访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均分及各个维度的得分、相关化验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能够显著改善CAPD患者生活质量,且观察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郭林清  仲景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419-1422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针刺局部压痛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毫针针刺组30例及揿针组30例,分别给予毫针针刺及揿针治疗,1周治疗2次。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四级加权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四级加权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揿针组VAS评分、四级加权评分均低于毫针针刺组(P<0.05)。毫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3%,揿针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针刺局部压痛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肘关节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运动,疗效优于毫针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罗盖全、福善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腰背疼痛分布区域相应节段夹脊穴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测量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指数、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比较上述指标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压痛指数、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均有改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VAS评分、压痛指数在治疗2周和4周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热图温度均值在治疗4周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温度均值变化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针刺治疗有助于加快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症状,且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对骨质疏松患者慢性腰背疼痛程度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