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血栓泵用于预防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择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均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都采取抗凝疗法,手术后使用约束性保护8h,探究组患者在约束保护期内加用抗血栓泵,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探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明显高出参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渗血、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时采取抗血栓泵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具有极佳的预防效果,值得推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常规护理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92%,中医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14%,中医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83.78%,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thrombosis,LEDVT)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0~2011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行下肢静脉DSA造影。试验组采用介入综合并中医辨证内外合治治疗,对照组采用介入综合治疗。随访1年以上,术后1个月、6个月根据临床疗效和影像评分标准观察记录。结果:102例急性LEDVT,试验组53例,临床总有效率98.11%,治愈率92.45%;对照组49例,临床总有效率93.88%,治愈率61.22%。两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介入治疗后血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介入并中医辨证序贯综合疗法对急性LEDVT的治疗安全、有效,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预防肺动脉栓塞,防止血栓形成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将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介入术后予以溶栓抗凝、降纤祛黏。实验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双腿周径差变化值,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介入术后3个月双下肢周径差及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双腿周径差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脉活血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的再形成血栓率有更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能有效促进静脉回流和侧支循环建立,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活血利水法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选取同期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对两组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d对两组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患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14d行超声检查,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能够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24例,随机抽取6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另6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尽早消除症状,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3例下肢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70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饮食、健康宣教和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临床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讨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再次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依旧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实现治疗,且治疗效果强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加深刻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实行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一般处理以及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之后,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要明显多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14%)要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当中利用一般处理结合药物治疗综合超声消融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消除患者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上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能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灵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活血灵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2周后行彩超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3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血灵方与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相当。结论:活血灵方对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栓通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在该院手术高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未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血栓通能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3年来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组58例,给予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组有效率95.16%,观察组87.9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在普外科手术后用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1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1),所有患者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术后彻底止血确认无明显出血和渗血情况。观察组患者6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在术后8 h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d,连续用药7 d;对照组患者6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及患者术后抗凝效果,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和比较组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1例患者,在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3.2%;比较组61例患者,在术后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9.8%,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普外科术后患者及时使用丹参注射液,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肿瘤介入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行肿瘤介入术治疗患者66例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6%与对照组发生率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9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介入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术后心率、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活动护理,有助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塞栓通对预防中晚期恶性肿瘤介入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80例行介入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介入化疗前后同时配合静滴血栓通,对照组单纯介入化疗。两组介入化疗后3个月按照制定的标准比较。结果:介入化疗后3个月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可预防介入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气压治疗对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随机纳入常规组与气压组,均为39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联合气压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气压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1%)低于常规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组治疗后的下肢周径小于常规组,且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对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缩小下肢周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实施手术治疗的30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值、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小腿肿胀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6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行神经外科术后早期采取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行神经外科术后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而分析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缓解下肢疼痛,起到预防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