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CT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继发夹层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再发夹层病例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 8例为单纯AVR术后,2例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例为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复查CT时间4月~11年不等。CTA显示9例为Stanford A型夹层,2例为Stanford B型夹层;11例均出现升主动脉不同程度扩张,扩张严重处内径达89mm;1例夹层近段累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3例主动脉弓上三分叉血管不同程度受累;6例腹腔血管不同程度受累。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继发夹层重在预防,对于升主动脉扩张大于4cm者应积极行升主动脉置换。  相似文献   
2.
近年,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很快,如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效果满意。此外,过去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90%以上的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并发症危及生命。目前,对手术患者的年龄限制也逐渐放宽。1994年以来,我们共收治85岁以上高龄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最长88岁,平均86.4岁,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我们针对高龄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和改进了手术前后的护理,获得了满意效果。1术前的心理护理护士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讲明手术备皮、皮肤牵引及术前适应性训练的目…  相似文献   
3.
月经期咯血9例分析山东淄博铁路医院(255020)孙桂芳我院1988年8月~1996年8月共诊治月经期咯血9例,年龄24~30(平均26)岁。每逢经期咯血病史3个月~4年,平均1年。5例人工流产后2个月~2年出现月经期咯血;4例剖腹产后2年出现月经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双源CT对改良Cabrol术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升主动脉病变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Cabrol术前及术后双源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 术前11例均显示升主动脉不同程度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扩大;7例为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为Stand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中有1例可见主动脉瓣二叶畸形;2例显示冠脉轻度狭窄;1例为主动脉瓣钙化并赘生物形成,累及右冠开口.4例夹层中1例显示右冠窦内膜撕裂,有冠起于假腔.术后CTA显示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为人造血管代替,人造血管周围血栓机化;人造血管与左、右冠脉开口分别吻合后与带瓣管道吻合.6例可见自体升主动脉瘤壁包绕人造血管与右心耳内转流,其中1例可见瓣周瘘,1例行右冠搭桥术.4例夹层术后可见主动脉弓降部象鼻支架植入.结论 双源CT心胸联合扫描在Cabrol术治疗前后的评价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支撑计划作为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支持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等11个领域.本文仅以“十一五”期间支撑计划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的总体立项情况,以及复旦大学的支撑计划医学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总结复旦大学“十一五”支撑计划组织实施经验及“十二五”申请立项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术(TEA)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疗效.方法选取入院心衰患者8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58例,Ⅳ级2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难,59人(72.0%)显示体液淤积.其中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67例,缺血性心肌病15例.根据WHO的诊断标准定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继往都患过心梗.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出血倾向.平均年龄(52.3±16.4)岁.男性62人,女性20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TEA联合药物(T)组及单纯药物(D)组.TEA治疗方案从胸3-4或4-5棘突间隙穿刺至硬模外腔,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使感觉平面阻滞达到胸1-6或胸1-7节段.每天从早900-2300间隔2小时硬膜外注射0.5%利多卡因4ml,持续18~35(24.8±2.4)天.每周更换敷贴,并且硬膜外注射5mg地塞米松.药物治疗方案16人(19.51%)入院前口服地高辛、利尿剂、治疗前停用上述药物.两组治疗初始阶段均静脉应用西地兰、呋噻米、硝普钠等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过程中视呼吸困难、体液淤积状况好转改为口服地高辛、安体舒通等维持至治疗结束.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口服β-受体阻滞剂.开始治疗时,两组患者均小剂量口服卡维地洛(3.125mg,bid po),逐渐调整至耐受量.治疗前、后作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功能.结果T、D组疗程[(24.8±2.4)天对(25.9±4.2)天]、卡维地洛剂量[(34.9±15.2)mg对(36.7±12.4)mg]无差异(P>0.05).与D组比较,T组呼吸困难消退时间[(10.6±2.5)天对(13.8±3.6)天]、浮肿消退时间[(5.1±2.3)天对(7.4±4.2)天]、静脉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时间[(12.2±4.6)天对(15.9±3.4)天]均缩短(P<0.05).治疗后T组收缩末左房内径[(38.9±5.9)mm对(43.9±6.2)mm]、舒张末左室内径[(64.2±10.4)mm对(70.4±12.2)mm]、收缩末右房横径[(36.2±7.3)mm对(40.8±6.5)mm]、舒张末右室横径[(36.6±6.9)mm对(41.8±8.5)mm]均缩小(P<0.05);左室重量指数降低[(173.4±34.8)g/m2对(225.1±45.5)g/m2,P<0.001];左室球形指数升高[(1.42±0.20)对(1.23±0.14),P<0.001],说明左室形态由球形向椭圆形转变(P<0.05).D组治疗后心脏结构指标无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T组分别为[(2.30±0.14)L·min-1·m 2对(1.73±0.25)L·min-1·m2],[(34.3±4.90)%对(21.0±3.3)%];D组分别为[(1.94±0.18)L·min-1·m-2对(1.78±0.21)L·min-1·m-2],[(28.1±3.6)%对(22.9±2.4)%].治疗后两组心率、NYHA心功分级均下降(P<0.05).T组治疗后CI、LVEF、NYHA改善的平均百分数较D组更显著(P<0.05),分别为27.7%对10.7%、69.7%对32.8%、28.1%对18.8%.结论TEA治疗重度心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对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胸膜腔置中心静脉导管,用尿激酶联合得保松经导管胸腔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胸膜腔置管灌注治疗.认为尿激酶联合得保松胸膜腔灌注可降低胸膜肥厚发生率,缩短胸腔积液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该院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BGH)3例病例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3例均行腹部CT检查、胃镜检查及胃镜下病变摘除,组织标本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3例胃镜下病变摘除后,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十二指肠BGH。结论胃镜下电凝电切除BGH,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13例均无冠心病史),心绞痛组(20例),心肌梗死组(27例)。冠心病诊断依据心电图,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显像(SPEC)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未见狭窄及粥样斑块,其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组80%(38/47)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IC)/颈总动脉血流速(CC)〉0.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但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是诊断冠心病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A(C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个月内相继行CCTA及ICA检查并既往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CCTA支架近段和远段及对应同层面主动脉CT值,记为C1、C2、A1、A2,定义DCCO=C1/A1-C2/A2。以ICA为金标准,以冠状动脉支架后狭窄程度是否≥50%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评估CCTA、DCCO及二者联合分别诊断ISR的准确性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89例99支血管纳入分析,无冠状动脉ISR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的DCCO分别为0.10±0.06、0.19±0.08,无冠状动脉ISR组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DCCO联合CCTA分别为0.33±0.23、0.72±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O单独诊断及DCCO联合CCTA诊断ISR的效能均高于CCTA,DCCO联合CCTA的AUC为0.86,均分别高于DCCO和CCTA的AUC(0.82和0.72,P均<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