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所引发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2年8月~2008年5月发生的由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所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87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中药不良反应中,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器官及其系统中,以过敏反应最常见。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穿琥宁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临床用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医中药的发展,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略有上升。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中药注射剂有: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上述药物均出现过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我科自2003年5月至今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例,现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处理过程、原因分析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但有关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北京密云县人民医院杨翠英等曾对本院2001年1月-2005年10月321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位居抗菌药之后,列第2位,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5.6%。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液在发生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中的比重较大,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康鲁平对1980-1999年2732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其中注射液不良反应1156例占42.3%。探究其原因,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临床应用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就中药注射液目前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中,经常将中药注射液与西药注射液配伍应用,甚至在输液中几种中西药合并使用。配伍应用目的是为充分发挥各药药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然而盲目、不合理的配伍,可使中西药之间产生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改变及外观上的理化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更大的风险则是诱发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报道中药静注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在筛选的50例合并用药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ADR)达70%,  相似文献   

5.
卢明 《亚太传统医药》2014,(11):129-130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避免措施.方法:随机抽取56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注射液.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品中,以复方丹参居首,双黄连针注射液次之,其余依次为清开灵、疏血通注射液和血必净.结论:中药注射液易发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较为突出,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将不良反应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用药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方法:统计分析某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西药联合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某院发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有107件,轻度、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60件、27件和20件。其中中药注射液配伍西药注射液,重度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年龄小于12岁者有29例,占27.10%;18~50岁25例,占23.36%;大于55岁占49.53%,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多为幼儿和老龄人。结论:西药联合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但临床应加强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的监督管理,高度警惕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对象以及使用方法,以有效降低药物联合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2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49例,占38.58%。滴注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40.16%。参麦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其次为生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2.98%。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药物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9例。中药注射剂中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1.76%;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16%。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呼吸、神经与循环系统,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热,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结论:适应症状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制剂。不同种类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临床中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我院11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11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促进我院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上更安全、合理。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间的11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药物、机体及使用3个方面对可能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收集2007-2009年间11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共31例,占所有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74.4%。结论:药物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大分子不溶性微粒、患者机体因素及临床使用中的不规范操作都是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涉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134例,其中以热毒宁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原因复杂,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陈小维  陶孟瑶  张婷  何燕  高天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44-2045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性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1至2011年间55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55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中,女性高于男性,不良反应发生年龄5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76.36%),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结论红花注射液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辨证使用,以保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和安全性。方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皮肤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需合理谨慎,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用药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2011年9月到2013年11月调查在我院使用黄芪中药注射液的患者360例,对不良反应与临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5.0%.多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黄芪中药注射液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使用剂量、合并疾病与体重指数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黄芪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本院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度本院上报的39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中用量最大的4种中药注射剂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是血栓通、金纳多、灯盏花素以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100份,统计分析不良反应中药给药方式、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等情况。结果:100份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制剂占72.0%,口服制剂占26.0%;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反应为主,分别为31.0%、24.0%、13.0%;不良反应药物主要为穿琥宁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分别为22.0%、10.0%、9.0%。结论: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重视中药临床应用,以提高中药临床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80例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以≥61岁的老年人发生几率最高,占28.33%,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其次是栀子黄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结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过程,必须注意配伍、适应症、滴速及个体差异,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相关性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的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药物成分及归经情况和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数据库,对2015—2017年中药相关性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药相关性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101例;共涵盖中药102种,有明确肝毒性成分的药物79个;联合用药导致肝毒性叠加的57例等。结论临床应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5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项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26.7%)。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多(37.8%),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无严重致死致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人为因素而致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炎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7例肝炎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肝炎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在25~40岁间发生率高,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30min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较为简单,主要表现为中毒反应和变态反应。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肝炎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收集医院内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收集到3375例住院患者资料,发生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不良事件共有51例,因果关系判断为“可能”者有11例,判断为“很可能”者有40例。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92%的不良反应属于过敏反应。所监测的中药注射剂有31种,其中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退休相对于体力劳动、较高的教育程度相对于文盲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较高。结论 中医内科病房住院病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但个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